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家楼房门前的围墙,被爬山虎的藤条缠得严严实实,不留缝隙。每当我看到茂密的爬山虎,总是想:爬山虎为什么能紧紧地扒在墙上,无论狂风暴雨都不会掉下来呢芽新学期,我从自然课《植物的茎》一课中,知道了爬山虎的茎是攀援茎,是靠“小手”扒在墙上的。可是它的“小手”究竟有什么秘密呢芽为什么能紧紧地扒在竖直的墙上呢芽我考虑了很长时间,认为有三种可能:一是“小手”上有水蛭一样的吸盘,能紧紧地吸在墙上;二是“小手”上有壁虎脚一样的横褶,能紧紧地扒在墙上;三是“小手”会分泌一种粘液,能紧紧地贴在墙上。为了揭开爬山虎“小手”的秘密,我…  相似文献   

2.
活动教学法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我在小班儿歌《滑滑梯》的教学中进行了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带幼儿走出教室滑滑梯。我问孩子们:“这么多的小朋友,该怎么玩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排好队一个接一个地玩。”“对!”我肯定了孩子们的回答。以后在幼儿有秩序地滑滑梯时,我根据儿歌内容和孩子们有意识地进行谈话: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的院墙爬满了爬山虎,我们中班的孩子经常去看、去摸、去捡拾落叶。一天,梁俊哲说:“爬山虎的叶子到秋天就会变成红的。”韩永璋说:“不对,爬山虎的叶子一直是绿色的,而且不会落。”张子豪说:“爬山虎的叶子会变成黄色,因为法国梧桐的叶子就是变成黄色的。”孩子们争论不休,就来问我:“爬山虎的叶子会变成什么颜色?它到秋  相似文献   

4.
大班幼儿已不满足于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孩子们经常会对我说:“老师,我想把自己画的电脑画贴在墙上!”“老师,我想把《西游记》光盘拿回家看!”“老师,我会玩一个新游戏,想跟大家分享!”……如何创设能满足孩子愿望的计算机环境呢? 我开始关注孩子们的活动,并设计了计算  相似文献   

5.
徐慧 《幼儿教育》2000,(11):23-23
以“汽车”为主题的方案已接近尾声,我打开观察记录本,孩子们的活动情景再次浮现在我的眼前,我开始思考这样的问题:幼儿内在的潜能究竟有多大?幼儿是否真的以我们所了解的方式在学习?幼儿的思维方式与我们传统的教学之间的距离究竟有多大?孩子们的行为让我想了很多、很多。每个幼儿不一样在实施方案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每个幼儿的兴趣都不一样。在探索轿车的那组孩子中,林冠晖最感兴趣的是刹车和排档,他不厌其烦地问司机:“这叫什么名字?”“怎么用它?”“你能用给我看吗?”计欣感兴趣的是车  相似文献   

6.
孩子们正在走廊玩耍,我和班级李老师来到活动室门口,发现文博正聚精会神地趴在墙角,走近一看,他正拿着一支水彩笔在墙上画着什么。“别这样!”李老师不禁大声说。文博显然吓了一跳,他停下笔转过身,眼巴巴地看着老师。“不能在墙上乱画!你看墙上乱七八糟的样子!”知道自己做错了事,文博连忙用袖子在墙上来回地擦。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不仅具有优美的室内环境,而且还具有优美的室外环境。有遮天蔽日的葡萄长廊,绿绿的草坪,还有开着五颜六色花朵的花园,院墙周围种着十几种树木,四周墙上爬满了爬山虎。秋天来临,绿叶都已变成了红色,墙上就好像挂上了一条美丽的“壁毯”。一天晨间活动,孩子们三五成群地玩着。忽然田咏跑过来拉着我的手来到葡萄架下,这里也有一群孩子在玩。王书成小朋友兴奋地喊:“虫  相似文献   

8.
我在四年级学过《植物的茎》这一课。知道:“爬山虎的茎是攀援茎,是靠“小手”扒在墙上的,可是它的“小手”到底是怎样扒在墙上的呢? 我想了很长的时间,认为只有三种可能性:一是“小手”上有吸盘,紧紧吸在墙上;二是“小手”上有壁虎的脚  相似文献   

9.
教室里十分安静,孩子们聚精会神地在收听录音机里播放的《狐狸和小羊》的故事。故事情节激起了孩子们的义愤。这时,教师自然地将活动转入到第二个阶段。教师建议:“现在我们来折一只狡猾的狐狸好吗?”幼儿一致赞同。于是教师教,幼儿折,孩子们一边折,一边讨论刚才听到的故事,气氛十分活跃。折好狐狸的小朋友抽拉着狐狸的嘴,纸狐狸便活动起来。当大部分幼儿都折好时,教师问幼儿:“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处置这只狡猾的狐狸呢?”幼儿个个争相发言:我要把狐狸关在山洞里饿死;我坐在飞机  相似文献   

10.
我们这儿动物不多,在开展《可爱的动物》主题活动时,我就注意充分发挥环境布置的作用,在墙上布置了一个“动物园”。“动物园”里的“小动物”是幼儿收集、制作的。我先向幼儿介绍某种动物,然后让他们去寻找这种动物的图片。他们有的从图书或画片上剪下小动物,有的用废旧材料制作。我和孩子们共同将这些“小  相似文献   

11.
刺激法 在进行给“转扇”两面加上装饰画的活动中,一开始我便举起一把精致美丽的扇子向幼儿展示,扇子的一边画着小猫,另一边画着一只老鼠。我故意问幼儿:“你们说说小猫会抓住老鼠吗?”孩子们都说抓不着,我却肯定地说“能”。孩子们听了,都用怀疑的目光盯着我。我将扇子快速转起来,孩子们兴奋地喊起来:“抓  相似文献   

12.
今天的语言活动是讲故事《会飞的猴子》。为了能较快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稳定幼儿情绪,我出了一个谜语,幼儿很快猜出了是“小蜜蜂”。我接着问:“你们还知道什么会飞吗?”“小鸟、蝴蝶、老鹰、飞机、蚊子、苍蝇……”孩子们纷纷发言。“老师,塑料袋也会飞。”一个小朋友大声地说。我用疑惑的眼神看了一眼说话的小朋友,原来是刘栋文。他还指着门外的天空说:“老师,  相似文献   

13.
胡怡 《幼儿教育》2003,(2):23-23
这学期我园使用了《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这套教材,我发现这套教材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能为幼儿参与和生成新的课程留下足够的空间。例如,在“惊奇一线”这个课程单元中,孩子们通过各种活动寻找生活中的线,从发现“线”无处不在且在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到抽象的“线条”概念的掌握,该课程单元满足了孩子们参与、求知和发展的需要,为孩子们生成新的经验留下了足够的空间。在“神奇传话筒”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学习知道可以用电话线和外婆联系,也可以走路去看外婆。活动结束后,我问:“你们为什么要去看外婆呀?”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因为我喜欢外婆!”莹莹说:“老师也喜欢我,因为她暑假到我家来看我。”活动室一下子热闹了,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老师也到我家来的,她也喜欢我。”“老师你什么时候再来呀?”我灵机一动说:“我记不清你们家怎么走了。怎么办呢?”莹莹小朋友说:“老师,我来画一张从幼儿园到我家的线路图,你就能找到我家了。”我进一步引导他们:“你们想不想请其他小朋友也到你们家做客  相似文献   

14.
程绍莲 《云南教育》2003,(32):45-46
一场秋雨过后,我和孩子们在户外自由活动,不时看到几个男孩从雨水坑中跑过,他们看着飞溅的水花开怀大笑,还看到几个女孩用梧桐树叶从雨水坑中打水浇树。孩子们的表现使我立即意识到他们对“水”的关注,于是,围绕水的探究活动悄然生成。关于水的话题一进教室,关于水的话题立即展开。有个孩子提出:“水有什么用处?”幼儿各抒己见:水可以喝、可以洗脸、洗衣服、洗菜,还可以浇花,小鱼也离不开水。但问到“水是什么味道?”这一问题,幼儿的回答让我意外:“水是甜的。”尽管我和幼儿一起用糖、盐做了实验,尽管我让幼儿尝了糖水、白开水、盐水,仍然…  相似文献   

15.
一块小黑板     
早上,孩子们入园的时间有早有晚,晚到的小朋友总要问:“老师,今天我们练习什么呀?”我只好一个一个地去回答他们,也顾不上指导孩子们活动了。一天下午,我和小朋友一起讨论:怎么样让每个小朋友不用问老师,就能知道早上锻炼什么内容?有的小朋友说:“早上老师告诉我,我再告诉其他小朋友。”有的小朋友说:“我们下午就想好明天干什么。”黄迪说:“把活动画在黑板上,我们一看就知道了。”我一听赶紧说:“这个主意好。教师找一块小黑板,如果明天要拍球,我就画一个娃娃拍球,再写上数字,就表示练习几次。练好后再选别的活动。”全班小朋友都拍手赞成。第二天早上,他们一来都跑到小黑板面前看看,然后认真地锻炼去了。小小黑板“解放”了我,使得我有时间专心观察指导孩子们的活动了。  相似文献   

16.
编织活动札记文/张朝霞上课了,我把用马莲编的小辫、跳绳、小花篮、小葫芦、小鹿、小兔等等都挂在墙上。我问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些东西吗?你们知道是用什么编的吗?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我说:“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用一段时间来学编织了。”我先带孩子们去河边...  相似文献   

17.
怎样间接指导角色游戏呢?在实践中我体会到:首先教师必须做一个有心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逐步形成正确的概念,获得更多的信息,幼儿的生活经验增多,知识面扩展,幼儿的游戏内容和情节才会不断地丰富、发展。在指导中班“戏院”游戏时,由于玩了一段时间,孩子们的兴趣和热情逐渐减弱,“观众”大大减少,“小演员”们也觉得戏院游戏不如以前有劲。正在这时,园内请来了一个杂技表演团,我就趁势引导幼儿仔细观看,随后又让他们讲讲议议杂技表演有哪些,你最喜欢哪个节目,有些什么道具,等等。讨论引发了孩子们对杂技表演的极大兴趣。在游戏中,立即有许多幼儿提出:“我们戏院里要表演杂技。”他们说玩就玩,  相似文献   

18.
小兔乖乖     
设计意图 在一次春游活动中,孩子们参观了农场。他们对春天的播种很感兴趣.纷纷围着农民伯伯问:“我们吃的青菜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农民伯伯,您是怎么把一粒种子变成营养丰富的食物的?”随后一段时间里。我观察到孩子们在参观幼儿园种植园地的时候,总是跃跃欲试,想亲手为青菜浇水、捉虫。考虑到幼儿知识经验的建构都来源于他们的实践活动,而生活在城市的幼儿很少有机会实现他们种菜的愿望.我在本次体育活动中有意识地从孩子们的兴趣出发,  相似文献   

19.
一节科学课上,我出示一张爬山虎的教学挂图时,学生马上对这种在墙上生长的植物引起了兴趣,并觉得似曾相识,可一时却没有人能准确地说出它的名称。沉默了一会儿后,一个刚从农村转来的学生举手站起来,充满自信地说:“它是爬山虎”。这很出人意料,在惊喜之余,我建议全班鼓掌表扬他  相似文献   

20.
面对丰富多彩的区角活动,孩子们往往会“冷落”数学角。为此,我们就如何吸引孩子来数学角活动进行了积极的探索。1.投放合适的操作材料。①和幼儿一起选择材料,计划活动内容。每次活动结束时,我都会问幼儿:“下次活动还需要什么材料?哪些你们可以自己准备,哪些要老师和小朋友帮忙?”孩子们根据需要从家中带来了易拉罐、牛奶瓶、毛线、硬纸板、小盒子等,和我一起商讨活动方法。这种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幼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