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4):F003-F003
长春市教育局从2003年开始,组织实施“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工程”,两年来,全市2千多所学校、6万多名中小学教师积极参加了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活动。这种特定意义的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是指:将教师任职学校建设成为注重教师专业发展,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使每位教师有不断学习和完善自己的动力,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的学习团体。为保证“工程”实施的实效性,市教育局制定了教师发展型学校的参考标准,对各学校“工程”实施进行过程指导和阶段性总结。“工程”的实施,强化了将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组织的意识,促进了校本研修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2.
职业教育发展的实践证明:职业教育成败的关键在于师资队伍建设。我院结合行业特点,提出了“抢抓机遇,苦练内功,加快发展”的口号,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的规划,提出了“名师工程”,实施了“三名一化”(建名牌学校、创名牌专业、树名牌教师,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工程,推进了“一体两翼  相似文献   

3.
赵沁平在全国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现场研讨会上强调,要切实做好“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的实施管理工作。这次中央投入100亿实施“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制定了《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对“工程”项目的各级管理机构、质量管理、资金管理、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等皆提出了明确  相似文献   

4.
一、“三名工程”的提出几年来,经过“两基”工程,职业教育工程和普通高中扩招等工程的实施,确实使我市的教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尤其是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但是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仅仅办学条件的改善是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效率的。学校、校长、教师三者在推进教育发展的过程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坚持建设教师队伍的同时,必须通过一种现代的、科学的办法来改变这支队伍的现状。基于上述认识和想法,从1996年开始,赤峰市教委提出在全市实施“名学校”、“名校长”、“名教师…  相似文献   

5.
东北林业大学(原名东北林学院)经过45年的建设,目前已发展成为我国规模最大、学科最齐全、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最好的林业大学之一,是一所具有理、工、经、管、文多学科,多层次,综合性的林业大学。从1994年起,在国家教委发布并实施“211工程”以后,学校根据国民经济和林业与环境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结合学校的办学基础和优势,做出了争进“211工程”的重大决定,并在全国首家提出自筹资金进行“211工程”重点项目建设,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凝聚力,把全校师生员工团结在一起,为实现“到本世纪末及下世纪初,把学校建设成以林为主,具…  相似文献   

6.
台州市椒江区第二职业技术学校·椒江六中是一所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学校。学校以“培一技之长,育有用人才,对学生的今天和明天负责”为办学宗旨,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标准创建学生满意、家长满意、企业满意、社会满意的和谐明学校。学校实施的“三全”管理模式为构建和谐校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职业技术教育》2005,(33):55-56
为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河南省提出并实施了“就业拉动”战略。一是制定一系列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和措施,建立起“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二是加强领导,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了就业服务工作机构,教育、人事、劳动保障等部门分工合作,省、市、学校三级密切配合,共同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三是加强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每年坚持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四个一”活动,即开好一门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必修课,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校依据新时期德育要求及学校实际,通过不断探索反复实践,形成了以实施“学科渗透德育工程”为德育主渠道、以实施“现代教育技术育人工程”为德育创新手段、以实施“品德评价工程”为德育绿地、以实施“社区教育二五一工程”为德育合力的德育工作四大途径,有效整合优化了我校德育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9.
“双进工程”,是“学校进社会,社会进学校”的简称,其含义是高等学校与社会紧密结合,高校主动为社会服务,从而取得社会的支持。笔者阐述了这一新的办学模式在高校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和实施“双进工程”的途径和措施,以及实施“双进工程”的环境和条件,并指出“双进工程”是高等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0.
广州市东山实验小学由五羊新村配套小学五羊二小和五羊三小于2003年合并而成,设两个校区。我校自成立之初,便确立并实施了“科研兴校”战略,通过科研带动“名师培养工程”、“质量品牌工程”、“教育信息化工程”、“教育科研工程”、“人文环保教育工程”五大工程建设,实现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我校2004年被评为广州市一级学校,2005年12月通过了广东省一级学校的评估。  相似文献   

11.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6,(4):F0002-F0002,F0003
蓟县第四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县级重点完全中学。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全员发展,特殊发展,和谐发展”的办学思路和“争创有特色、高质量、群众放心、社会满意的市级一流名校”的办学目标,大力实施科研兴校战略与特色发展战略,并重点开展英语特色教育活动,现已发展为软硬件俱佳的优质学校一先后被天津市教委评为市级“三A”学校、市级落实中小学德育规程先进校、市级德育特色校、市级文明单位、市级实施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示范校、市级优秀家长学校、市级艺术教育特色校、市级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校等。  相似文献   

12.
刘进平 《甘肃教育》2011,(19):34-35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教育无空地,处处需精细。”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我校在“一切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创新育人机制,实施“小事工程”,推行精细管理,使学校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3.
《辽宁教育》2007,(3):F0002-F0002
鞍山市铁东区青华小学位于鸽子山东侧,是一所朝气蓬勃、生机无限的公办学校。几年来,该校满怀“高起点、高标准”的热望,以办社会满意、家长放心、学生乐学的现代化优质学校为目标,遵循“为学生一生发展奠定基础”的办学思想,逐步形成了“厚德、博学、益能、健体”的校风、“严谨、善教、求实、创新”的教风和“勤学、善问、合作、探究”的学风。该校领导班子坚持“勤政、奋进、民主、和谐”的作风,大力实施“名师工程”、“青蓝工程”,使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迅速提高。2006年5月,该校成功举办了首届传统体育游戏艺术节,使“弘扬祖国传统体育游戏”成为该校一大特色。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今天,该校正以“与时俱进,追求卓越”的精神,沿着“以特色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以实绩创品牌”的办学之路阔步前进。  相似文献   

14.
“五五四工程”使学校生机盎然陈延炳年初,保靖县各级中小学实施“五五四工程”后,掀起了一阵高过一阵的狂涛巨浪,把学校捐得红红火火、生气盎然。一年来,各中小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校园为阵地,开展了极为丰富多彩的教书育人活动。这对加强学校“三风”建设...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朝阳区南沙滩小学位于奥运村西侧。学校现有17个教学班,在校生620人,其中有88%为来京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办学目标是“营造和谐氛围,凝聚创新队伍,以教育科研为突破口,促师生全面发展”。学校实施“科学规范+人文化”管理,把关心、尊重、信任、培养、激励、发展作为“人文化”管理的内容。学校把学生、家长、社会对教师教学、学校管理和办学质量满意程度作为评价工作的客观标准。  相似文献   

16.
华中科技大学分别在50年代国家经济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多年中,有过两次大的发展,现在正步入第三次大发展时期。实施“211工程”,为实现我校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时机。其主要意义还不仅仅是建设资金的投入,最重要的是,使我们明确了目标。因此,我校把“211工程”作为学校基本建设的一面旗帜,作为一个纲,全力实施“211工程”建设,纲举目张,全面带动我校基本建设,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创建一批有显示度的标志性建设成果,切实增强学校的综合办学实力,促进学校的第三次大发展。 一、多方筹措资金,进行捆绑式建设 华中科…  相似文献   

17.
《北京教育(高教版)》2006,(10):I0003-I0003
大兴区第一小学始建于1739年。百年老校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即“民主的教风、自主的学风”.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开拓创新人才。2000年9月,学校先后挂上“大兴县教育科研实验小学”、“北京教科院实验学校”铜牌。学校聘请北京市基教研中心主任粱威研究员为“名誉校长”,聘请王宝祥、钟祖荣、赵复垣等12名专家学者组成了学校“教育科研顾问团”。学校以“扬起自信的风帆”为教育宗旨。以“认识自我、改变自我、超越自我”为校训,努力建设“求真、求异、自信、自立”的良好校风。近年来,学校提出了建设“研究型学校”的宏伟目标,建立“专家工作室”,成立“学校发展顾问团”、“名师成长打造团”和“学生艺术指导团”,启动了“研究型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双师(名师和良师)工程”和“双成(成人和成才)奠基工程”.实施“走班制”试验,创办了“读书节”、《扬帆报》、“蓓蕾文学社”、“启明星天文观测站”.开展了“以课会友”、“教育科研沙龙”、“春华秋实杯教学基本功大赛”等一系列活动。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政府和市教委实施的“校校通”工程已经三年了,我校是第一批实施“校校通”工程的学校,“校校通”工程为我校的信息化建设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局面。在“校校通”工程的带动下,三年来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应用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为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础,同时“校校通”工程也为我校的信息化后续建设铺平了道路。从建成至今一直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有力的推动了我校信息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加速了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使得农村教育的发展步人了现代化、信息化轨道。特别是国家实施“农远”工程以来,改变了农村学校以往课堂教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的落后状况,使学校的教学、教研、校本培训等活动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我校在实施“农远”工程过程中,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的优势,为教师进行校本研修构建了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教师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学校整体改革”为主线,回顾了东北师大附中50多年“科研兴校”的成功之路,从学科改革的发展与成熟、学校整体改革的实施到学校整体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科研为学校的持续发展不断注入生机和活力的过程。同时结合本校实际,对新世纪的教育科研工作进行了创造性布署的规划,提出了教育科研管理的“三化”和“四个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