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始于西方。中国的女性主义批评,在与西方女性主义批评发生碰撞、组合的过程中,出现了理论和实践的脱节现象。《红楼梦》辩证的女性观,对西方现代女性批评要素具有调和与补正功能,为我们建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现代女性批评理论体系,昭示出一条正确的方向和道路。  相似文献   

2.
整个20世纪西方的文学批评经历了五种模式的演变,即:客观说的批评模式,实用说的批评模式,表现说的批评模式,模仿说的批评模式和文化批评的模式。整个文学批评在这五种批评模式中交替穿行,研究重心不断变化,其轨迹为:世界—作品—作家—读者—文化。五种模式各有得失,共同演奏着20世纪西方文论的交响乐。  相似文献   

3.
宗白华在中国古典艺术批评理论的启发下,将生命本体的美学观念运用于现代艺术的解读,建立了“生机主义”的现代批评理论话语模式,开辟了生命意象批评与境界体验批评的方法,并具体展现在对中国现代诗画及西方现代艺术的批评实践中.宗白华以其批评思想、批评实践以及批评史研究这三个维度建构了现代“艺术批评学”.宗白华的艺术批评学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规避了中国现代艺术批评“唯西方是从”的方法论缺陷,并对当代中国艺术批评学和批评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随着西方文化批评理论的传入,国内对老子文化批评理论的研究逐渐展开。因此,借鉴西方文化批评的相关理论来审视老子文化,在文化批评的框架内对老子的思想进行重新解读很有必要。从智巧文化、生态主义论、人文主义关怀与怀古情节等三个方面梳理出老子思想中所特有的与现代批评理论的对接点。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以来,有三个时期产生了相对集中的对女性文学批评进行的批评,即1986年、1989年前后和1995年至今。这些批评包括总体上对女性文学批评的评价、以批评主体为出发点的分析、对批评方法和理论的反思以及针对具体问题的探讨。尤其1995年以后,反思西方女性主义批评对国内女性文学批评负面影响的评论增多,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女性文学批评面临的困境。批评家们也在积极寻求问题的解决途径。但我们不可因此忽视国内女性文学批评在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和实践影响下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年代中国新诗理论批评极为繁复,以《新诗歌》派代表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诗论与以《现代》诗派为代表的走向综合的现代主义纯诗诗论之间的论争呈现出主流风貌;而它的支流很庞杂,主要有印象主义诗歌理论批评、现代解诗学、心理原型诗歌批评、"新批评"诗歌理论批评和新诗史研究。它们的合力使得在20年代确立起来的中国新诗理论批评体系走向深入和成熟。同时,30年代新诗理论批评,在接受前苏联和西方现代文学理论观念和方法上,比起20年代来,面更广、力度更大,而且自觉意识也更强;因此,30年代中国新诗理论批评的现代性表现得更足。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当代诗学的主体论和文化论模式发展概况和基本理论内容进行回顾 ,并揭示它们与意识形态诗学的内在关系 ;在此基础上 ,对诗学的主体论和文化论模式的贡献和局限进行检讨 ,并进而对整个意识形态诗学和批评进行反思 ,指出 50年间意识形态诗学的发展既有值得总结的经验也有不能忘记的教训。从今后的发展来讲 ,中国意识形态诗学理论与批评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要摆脱对西方理论的简单搬用和依赖状态 ,而寻求自己独立的理论品格  相似文献   

8.
西方女性主义批评是20世纪重要的批评流派之一,它将矛头指向父权制度和男权中心文化,提供了一种基于女性价值的理解世界、理解生活的新方式,成为后现代语境下反主流文化中极具代表性的研究方法和视角。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核心问题是妇女阅读、女性写作和文学史的重建,三大批评场域的研究,共同呈现了西方女性主义对父权逻辑的解构和自身理论的建构过程,对女性主义批评主体性的建构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根据我国古典文论的丰富内容.参照西方的批评框架,将我国古典文论的批评模式粗略地分为社会道德批评、文学本体批评、主体批评扣接受批评四种模式.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并与西方枇评模式相比较,说明我国的文学批评遗产是丰富、全面的。  相似文献   

10.
晚清民初以来,随着西方理性主义思潮涌入中国,理论性、系统性、科学性的文学批评逐渐显现出迅猛发展的势头。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传统的诗学批评模式的民国旧体诗话具有了西方诗学批评的谨严、冷峻的批评色彩,具体表现为一部分民国诗话在作“价值理性”判断时开始注重分析综合、逻辑推演等科学理性的批评方法,表现出异于传统的科学理性批评。  相似文献   

11.
文学批评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话语,往往通过对各种文化现象的揭示来发挥巨大的社会价值。尤其在我国现代历史的特殊背景环境下,其产生的思想意义和社会价值更是无法估量。在此期间主要产生了三种类型的文化批评,即政治批评、认识论批评和主体论批评。  相似文献   

12.
沈德潜在几大诗歌评选及《说诗畔语》中对历代诗歌的品评表现出相对统一的批评模式,即先标宗旨,次论体法、音节,继论神韵。这一批评模式是对严羽和七子派诗歌批评方式的继承,也显示了沈德潜维护诗歌政教功能的用意,代表着儒家正统诗学思想与古代优秀诗歌批评方式的融合。  相似文献   

13.
李惠玉 《现代语文》2006,(10):88-89
在运用互性理论对以瑞恰兹所代表的语义学批评派的主要观点提出异议之前,首先简要提及一下该流派在20世纪四方论史上所做出的卓越贡献:“语义学批评对西方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新批评派、结构主义批评、早期心理学派批评等派别都受到了它的重要影响。尤其是新批评派,其基本方法论和不少观点都来自语义学批评,以至于不少西方学干脆把语义学批评的主要代表人物瑞恰兹直接作为新批评派理论家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4.
批评的多元化与“文化诗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诗学”是20世纪西方学理论批评中出现并在80年代正式亮相的研究思潮,近一两年来引起了中国批评界的极大关注。其实从古希腊时代起西方论就有很浓的化互渗倾向,经历了“化——学——化”的轮回历史过程。现代“化诗学”是在社会科技知识理性和批评多元化的新背景下形成的,学批评更多地关注社会的改治意识形态、经济运行机制和民间生态化等问题,具有更强的化批判性和思想沉思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二三十年代作家》是苏雪林现代文学批评的集大成之作,在批评体例上呈现出作家论与文体批评交织的方法。全书以作家论为经,文体批评为纬,经纬交织,构建批评体例。苏雪林创建的批评体例为后来的现代文学史的书写提供了有益借鉴,也奠定了她在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文学的审美功能着眼,通过对我国印象批评与索陷批评的分析,揭示了我国文学的批评发展道路的曲折与艰难;批评功能未能由对作品的阐释走向对文本的审美揭示;批评对象未能完成由外在批评向内在批评的转换。并预测了现代西方形式主义批评与结构主义批评对我国未来文艺理论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由弗洛伊德所开创的精神分析批评,是西方20世纪影响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文艺批评流派之一。本文主要简述伟大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文艺批评方法,以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为基础,对该理论在作家、作品、读者各方面的应用作介绍,并在对西方文论的发展中阐释弗洛伊德文艺批评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时期女性文学批评并未单一地向着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迈进,而是呈战国诸雄分割之态,其中尤以三类批评形态成鼎立之势,并由此构成了新时期女性文学批评的文化批判与审美追求的统一的特点,使女性文学批评成为一种包容性广阔的开放体系,并且具有了中国的生存话语。  相似文献   

19.
刘欣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2):101-103
朱光潜的传记式批评一方面受到作为批评范式的"舌人式"批评的影响,一方面与自己的美学理论相契合。他标举"人格即风格"论,在古代文学批评和现代文学批评领域都实践了他的传记式批评。然而,对文本的忽视以及有限的批评模式限制了批评的阐释空间,使他传记式批评的实践减色不少。  相似文献   

20.
钟嵘提出“滋味”说,上承前人乐味论,下启司空图辨味论,对我国古代诗学批评中以味论诗的辨味批评的出现作角重大。钟嵘不仅对“滋味”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而且把其作为自己诗歌批评的标尺,在批评实践中予以贯彻。“滋味”是钟嵘文学批评理论的核心范畴,在现代批评的语境下,仍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