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如今,吃粗粮成为一种时尚,许多老年人对粗粮更是情有独钟。有些人由于害怕得“细粮病”,过度追求吃粗粮。其实,吃粗粮要讲究方法,过多食“粗”对健康并不好。  相似文献   

2.
现如今吃粗粮也成了一种时尚,但是消化功能不良的人想赶这个时髦就得有些讲究了。消化系统疾病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两种。患有器质性消化病,例如胃溃疡患者应注意发病期间,饮食要听从医生建议,在没痊愈之前,不可以吃粗粮。患有慢性胃炎,如浅表性胃炎患者,由于分泌胃腺减少,吃完粗粮后无法消化,食物在胃中滞留的时间过长,容易影响胃的运动。这些患者在胃不太难受时可吃少量粗粮。  相似文献   

3.
我的童年,生活在物质极度匮乏时期.当时蔬菜、粮油都凭票供应,每家只有少得可怜的细粮和豆油.许多人家的粮食都不够吃,男孩子多的家庭就只能吃一些高粱米和玉米面.那时,根本不是现在这种粗粮细做:高粱米是用锅煮,慢火熬熟;玉米面蒸成饼子或窝头,咬在嘴里,半天也咽不下去.我们家虽然没有这么困难,但是细粮要给爷爷奶奶吃;爸爸工作很辛苦,也得吃点好的;到了我们这些孩子这里,就得粗粮细粮混着吃了.不仅粮食缺乏,蔬菜也很紧张.平时很少能看到蒜薹这样的细菜.  相似文献   

4.
健康新知     
《中国新闻周刊》2009,(28):83-83
吃粗粮预防乳腺癌 多吃全麦面包等粗粮,会降低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对6.1万名成年女性的健康状况展开了17年的追踪研究,并对她们进行饮食习惯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与喜食粗粮的女性相比,喜食大米等细粮者患乳腺癌的风险要高出44%。  相似文献   

5.
吃与喝,人类延续生命的最基本的需要;健康,人人追求的目标。几十年前,中国人面对的是因吃不饱饭而产生的饥饿,如今,已经吃饱而且越吃越好的中国人却不得不面对因营养失衡而导致的“隐性饥饿”。吃什么?喝什么?怎样吃得健康?喝得健康?成了解决温饱问题后的中国人面临的一个无法回避的新问题。当中国人还徘徊在低水平的温饱线以下的时候,能吃上一顿饱饭就是最大的享受,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中国人摆脱了温饱问题的束缚,开始追求起更高层次的生活享受。从粗粮到细粮,再回到粗粮,到现在新推出的强化食品;从井水、河水到自来…  相似文献   

6.
欣颜 《北京档案》2005,(11):45-45
1、吃一顿营养的早餐。 早餐是激活一天脑力的燃料,不能不吃。许多研究都指出,吃一顿优质的早餐可以让人在早晨思考敏锐,反应灵活,并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研究也发现,有吃早餐习惯的人比较不容易发胖,记忆力也比较好。  相似文献   

7.
粗粮细吃     
烸铂  徐冉 《档案天地》2013,(5):13-14,34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经济刚开始复苏,农产品产量不高,再加上自然灾害的侵袭,粮食紧缺伴随了新生的共和国很长一段时间。因此,百姓的饮食结构上较为单调,主食也以粗粮为主。为了调剂人们的就餐胃口,各地出现了很多把粗粮向细致里烹制的手法,成为了那个历史时期的社会一景。"粗粮"如何有别于"细粮"解释这个历史名词,首先,我们必须搞清楚什么是"粗粮"?但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的生活十分简单,在饮食上他喜欢吃粗粮,进城后一直吃红糙米,里面还要掺上小米、黑豆或芋头。吃饭时餐桌上一般是四菜一汤,其中少不了一碟豆腐乳、一碟干辣椒。豆腐乳是用北豆腐发酵后制成的。由于工艺上有差别,豆腐乳有不同的口味,其中最著名的是北京王致和豆腐乳,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9.
民以食为天。这句中国古语生动地刻画出食品在民生中的地位。随着国内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吃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过去的没得吃,到吃得饱吃得好,再到现在的吃得健康。然而,由于市场竞争中的逐利行为作怪,问题食品在市场上日渐增加。如果说过去的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仅是谋财的话,那么,现在的制售有毒食品,则无异于害命了。因此,食品安全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关注的首要问题。政府部门也十分重视,专门成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加强监督管理工作。媒体上关于食品安全的报道,更是大量增加。  相似文献   

10.
金兰 《博物馆研究》2004,(2):85-87,31
博物馆具有收藏、研究和陈列宣传三大职能。丰厚的资金、宽敞的展示空间及丰富的展品在一个精品陈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实践已证明,经过文博工作人员的精心策划,“粗粮细作”和苦心经营,小型陈列展览也同样能够获得观众的认可。在精工细作  相似文献   

11.
看进去     
最近老有人议论一个姓冯的厨师,当然,主要是说他的晚饭(夜宴)。比如说,他的晚饭中看不中吃啊,拿了好材料却不知道怎么用啊,吃饭时有多少人笑了多少次啊……也难怪人家冯厨师发怒,这些人是不知好歹了些,你没用心吃,没看进去,怎么能怪厨子手艺不好,没好好做呢?  相似文献   

12.
曾几何时,居住在杭州郊区的农民,祖祖辈辈靠种棉花、络麻、蔬菜为生,住草棚、吃粗粮,过着艰苦创业的生活。解放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劳动致富的政策深入人心,杭郊农民辛勤劳动,开展多种经营,收入年年增加,生活不断改善。上世纪80年代以后,茅草棚逐渐绝迹,代之而起的是砖瓦房、庭园式楼房、别墅式洋楼,再后来,许多农民在城里买了新房,成了城市人。  相似文献   

13.
钱睿 《大观周刊》2006,(21):I0048-I0048
当“吃四条腿的不如吃两条腿的,吃两条腿的不如吃没有腿的,吃没有腿的不如吃一条腿的”这句口号响彻大江南北的时候,野生菌餐厅也像雨后的菌子一样遍布云南,6年老店的峰谷野山菌餐厅显然是鹤立鸡群。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前,咱多数老百姓的日子也就是个温饱.大年三十的餐桌上有碗炖肉,有只鸡,再做条鱼,真就很不错了.如今则大不一样了,别说是鸡鸭鱼肉,就是各类高档海鲜、珍奇野味也不是什么新鲜物件了.自己家做的吃腻了,或请厨师来家里烹调,或到饭店点好菜叫回家吃.在家吃完了还得刷锅洗碗,挺烦的,干脆举家出动到饭店去吃.加上国人爱面子,好攀比,别人在饭店包了桌儿,自己家要不去,见面立刻矮人半头.于是川鲁苏粤挨着吃,八大菜系轮着尝.如今也有一些饭店打着宫廷菜的招牌,但那不过是仨瓜俩枣儿,是不是当年那滋味儿,谁也说不清楚.好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还保存着当年清朝皇帝的膳单,皇帝过年吃什么,怎么吃,记得一清二楚,可供大家"品尝",不过白纸黑字,只能是"精神会餐".  相似文献   

15.
江西“南丰蜜桔”大小如墨水瓶盖,呈金黄色,吃起来一口一个,味道醇美,心都美透了。由此想到,看一篇好的短新闻,不也象吃南丰蜜桔一样,产生极其良好的感觉么?短小,“吃”起来方便。现代生活节奏日渐加快,人们看报纸  相似文献   

16.
对旅游者而言,有个好向导,你才能步步不虚渐入佳景,并在观赏风光文物的同时,了解诸多神奇的传说和自然知识,既饱眼福,又幸富头脑。对于初涉新闻写作领域的同志来说,也需要有个好向导领路才好。初学写作的人,大都这也想写,那也想写,写稿选不准素材,老想一曰吃个胖子,结果,费劲不小,弯路不少。此时,就十分需要有人指点他们,怎样写才能收效更好,不走弯路。如有的同志单凭兴趣和爱好写作,不结合工作实际,这就需要有人指点和引导他们深入实际,认识生活,增强对事物的洞察力和鉴赏能力;有的同志感到稿难写、报准上,信心不足…  相似文献   

17.
高书华 《青年记者》2010,(14):64-65
救助性报道如今已司空见惯,但好菜经常吃也会腻。城市信报自2009年5月18日登陆青岛并成功改版以来,在救助性新闻报道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专门设立了《热线互助》版面,处理救助和帮办类新闻,遇到很有"卖点"的稿子,处理方式也比较灵活,用前面的重点版面全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天津档案》2006,(3):48-48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辩证的,有利就有弊、物极则必反。关乎我们健康长寿第一大要素的饮食亦如此。对我们自身而言,任何食物都有其两面性,都没有绝对的有益健康,也没有绝对的不益于健康,关健在于摄取要适度,超过这个度其性质就会发生变化。比如,前一段时闻我们以食粗粮和豆制品为时尚.以为此类食物百利无一害。其实也未必。本期就选编了有关的两篇小,以供参考。[编按]  相似文献   

19.
《今传媒》1996,(1)
重视通讯网络建设企业小报也能办得有声有色文边吉按:一张企业内部小报,每年有12万元的经费,日子好过多了。陕西省地矿局这个“娘家人”其所以不惜代价给“奶”吃,养活这个四开四版旬报,是因为它用得上,离不开。《陕西地质报》创办近10年来,有不少成功经验,其...  相似文献   

20.
面对酒宴     
干新闻,当记者,走南闯北,四海为家,走到哪儿吃到哪儿。饭要吃,酒要喝,这也没什么,只要不白吃白喝。可就怕面对酒宴,好酒好菜,满满一桌,记者一人,陪客一群,叫记者实在为难,吃也为难,不吃也为难。这是记者常遇见的场面。凡是这种场面,不用过问,一般是可以白吃不掏钱的。如果你想拂袖而去,来个“罢宴”,那么,请你考虑考虑后果,还想不想在此地继续采访。要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