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阮鸿鹏  池仁勇  张军 《科研管理》2022,43(5):104-112
管理者如何在不确定环境下管理好组织间信任模式,继而提升企业合作创新绩效成为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基于战略决策视角分析不确定环境下组织间信任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组织间计算信任与关系信任对企业间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具体表现为组织间计算信任能显著提升企业间合作创新绩效,组织间关系信任与企业间合作创新绩效间呈倒U型非线性关系,且关系信任的合作创新激励效应强于计算信任。进一步,市场不确定正向调节关系信任与合作创新关系,负向调节计算信任与合作创新关系。行为不确定负向调节关系信任与合作创新关系,正向调节计算信任与合作创新关系。本文丰富了供应链网络下组织间信任与企业创新发展相关理论研究,为企业在不确定环境下管理合作信任模式提供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2.
依赖组织间的合作提高创新绩效,不能忽略信任的重要作用.东方文化背景下组织间的信任关系比较复杂.以社会互动为中介,通过实证数据探讨组织间信任通过社会互动和知识获取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以浙江省高新制造企业为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方法,得到的主要结论有:组织间信任通过社会互动才能对知识获取产生影响;组织间不同的信任类型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不同,关系型信任较计算型信任对互动强度和质量更具影响性.  相似文献   

3.
以浙江部分地方产业集群中小企业技术联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探讨联盟成员间信任对关系承诺和合作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1)组织信任与个人信任存在着相互正向影响;(2)组织信任通过关系承诺对合作绩效的间接影响明显高于其直接影响,个人信任对合作绩效存在着显著的直接影响;(3)联盟成员在技术合作过程中更关注短期目标.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各种形式的组织间关系来促进主体创新长期以来都是创新研究的热点和政策重点。然而,当前公立科研机构与企业等外部组织之间建立的合作关系大多流于形式,难以从合作中获取真正有价值的知识和信息,对双方创新的贡献十分有限,组织之间信任的缺失可能是阻碍双方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文章尝试从社会逻辑出发,基于社会交换理论,将信任水平、合作关系及公立科研机构创新行为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建构理论模型,探讨信任在不同类型合作关系与公立科研机构创新行为之间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组织之间建立密切的人际关系能够促进公立科研机构的创新行为;契约关系对公立科研机构创新行为的影响不显著,但能力信任对二者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人际关系对公立科研机构创新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能力信任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却不显著,并且呈负向关系。最后,文章提出了促进公立科研机构创新的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构建关系情境下组织创新氛围影响新产品绩效的模型,并利用247家企业的问卷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组织创新氛围(组织理念、主管支持)显著正向影响新产品绩效;探索式、利用式学习在组织创新氛围和新产品绩效间起平行中介作用;企业间信任正向调节利用式学习的中介效应.据此,应该加大对企业内部软环境建设的投入,营造良好组织创新氛围;积极推进组织间合作,增强合作企业间信任;协调开展探索式和利用式学习,动态平衡企业“双元化”.  相似文献   

6.
高孟立 《科研管理》2006,41(1):211-222
以KIBS企业与组织顾客合作创新项目为对象,从组织顾客的破坏性视角嵌入,通过问卷调查深入剖析投机性行为与不公平行为两种组织顾客破坏性行为对组织间合作的影响并揭示其具体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投机性行为、不公平行为对组织间合作均具有明显的负向作用;组织信任对组织间合作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组织冲突则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投机性行为通过降低组织信任、激化组织冲突的部分中介作用进而负向作用于组织间合作;不公平行为通过降低组织信任、激化组织冲突的完全中介作用进而负向作用于组织间合作。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产业集群内企业问信任水平不高,导致企业间的交易成本高,知识流动的速度慢,进而影响了集群的创新,制约了产业集群的发展.从博弈参与者的有限理性出发,分析了产业集群合作创新企业间信任关系的演化过程,建立了合作创新企业间信任关系的演化博弈模型,分析了信任关系的演化结果、演化路径.最后,根据博弈分析的结果,分别从降低合作创新风险系数、提高合作创新贴现因子和协同系数等方面对构建集群企业合作创新中的相互信任关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合作创新战略联盟中企业间相互信任问题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合作创新战略联盟中关系专用性资产、公司声誉、沟通等前置因素对信任的影响,以及绩效、承诺、长期关系等后果变量受到信任的影响.提出了合作创新战略联盟中企业间相互信任的概念模型.通过实地问卷调研对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影响信任的前置因素与信任以及信任与合作效果的结构关系,发现了新的研究结论.论述了研究结果的实际意义与启示.  相似文献   

9.
基于组织冗余视角研究合作创新企业间知识转移,不仅有助于解决中国企业组织冗余有效利用的现实问题,而且在微观层次上有助于加强中国企业参与合作创新的能力,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在宏观层次上可为创建创新型国家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成果与依据.回顾了组织冗余与合作创新企业间知识转移关系的研究,揭示了组织冗余能够通过影响知识转移主体特征、转移知识属性、知识转移情境以及知识转移方式等要素作用于合作创新企业间知识转移成效.文献回顾表明,不同形式的组织冗余对合作创新企业间知识转移具有不同的影响机理和影响强度,而不同强度的组织冗余对合作创新企业间知识转移则具有不同的影响效应,即两者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最后,在评述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孔海东  刘兵  张培 《软科学》2020,34(2):103-110
采用Meta分析方法,基于88篇独立研究文献和24122个有效观测对象,分析了中国企业情境下信任与绩效关系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①不同层次、类型的信任与绩效之间显著正相关,但在强度上有差异,组织间信任对合作类绩效影响更强,组织内信任对关系和创新类绩效影响更强;②两者关系受到情境特征、设计特征、测量特征的调节,其中信任设计、出版、时间特征对组织间信任与绩效关系调节效应不显著,行业和第三方变量特征对个人层次信任与绩效关系调节效应不显著;③未来关注两者关系的复杂环境和动态过程特征,有助于更好理解信任对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阐述信任在企业-大学(U/I)合作创新中重要性的基础上,研究了信任在U/I合作中的来源及影响信任的主要因素,并分析了信任的产生机制、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在此基础上试着建立了U/I合作的信任机制模型。  相似文献   

12.
李丹  杨建君 《科研管理》2018,39(6):103-111
本研究基于双边层次,构建企业间关系状态,企业间信任,技术创新模式以及合作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模型。利用327份来自国内制造及高新技术企业的调查问卷,采用多元回归的检验方法进行假设检验。结果表明:关系公平性、持久性带来更多的经济型信任,并通过其正向影响合作创新绩效;而关系强揭示了双边关系质量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匹配关系,为多维度带来更多的情感型信任,且通过它正向影响合作创新绩效。经济型信任与突破式创新的协同作用更有利于合作创新绩效的提升;而情感型信任与渐进式创新的协同作用更有利于合作创新绩效的提升。本研究明确了双边关系质量的状态维度和内容维度之间的对应关系,为合作关系特征与合作创新绩效之间关系的延展性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合作创新战略联盟治理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作创新战略联盟可以实现资源放大、获取技术、市场进入、规模经济、分担风险、知识学习等目标,然而,合作创新战略联盟由于存在机会主义、信任风险等也面临着高失败率的危险。从治理机制角度入手,重点分析了合作创新战略联盟的非正式治理机制和正式治理机制,以期增进联盟的稳定性和绩效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高孟立 《科研管理》2022,43(1):114-123
    承诺感知的相互性影响在KIBS企业与组织顾客间的合作创新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依据相互性理论,基于245个KIBS企业合作创新项目的调研数据,运用实证分析方法,从承诺感知视角嵌入,探讨了KIBS企业承诺感知与组织顾客承诺感知之间的相互性影响,并深入剖析了KIBS企业专用性投资的中介作用和KIBS企业人际信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合作创新中企业间的承诺感知存在显著的相互性影响;(2)KIBS企业专用性投资在其承诺感知对组织顾客承诺感知正向影响作用过程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在其承诺感知与人际信任交互效应对组织顾客承诺感知正向影响作用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3)KIBS企业人际信任在KIBS企业承诺感知对其专用性投资的影响过程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4)KIBS企业人际信任在组织顾客承诺感知对KIBS企业承诺感知的影响过程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媛华 《科学学研究》2012,30(9):1416-1420
企业集群合作创新是一种系统涌现,文中阐述了集群合作创新涌现的发展过程,通过构建集群合作创新的动力模型,来分析企业集群各阶段合作创新涌现的变化。分析表明,在企业集群的合作创新过程中,投入增长率系数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参数,决定着系统的行为模式。企业集群创新发展的最佳位置,是处在秩序与混沌之间的复杂阶段。在这个阶段,企业与企业集群系统的活力就能够充分地显示出来,达到合作创新的涌现。  相似文献   

16.
企业合作创新的组织模式及其选择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罗炜  唐元虎 《科学学研究》2001,19(4):103-108
本文根据组织的集成度及组织间的相互依赖性对常见的合作创新组织模式进行了讨论 ,将它们分为产权合作协议和非产权合作协议两大类 ,并比较了不同组织模式的优势和劣势。最后 ,本文分别从创新类型和技术类型的角度 ,分析了企业应如何选择合作创新的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7.
企业-高校合作创新方式选择的非对称信息博弈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叶小青  徐渝 《科研管理》2003,24(6):44-48
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创新是企业获取技术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运用博弈论基本理论对企业和高校间合作创新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个非对称信息动态博弈模型,讨论了企业创新能力、技术的先进性和商业化价值如何影响对合作创新方式及合作对象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在合作创新网络中,创新主体所拥有的互补性资源是决定合作创新绩效的关键因素,本研究以资源依赖、合作创新和嵌入性理论为基础,将交互能力和网络关系强度融入互补性资源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模型当中,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的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合作创新网络中互补性资源对于合作创新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交互能力在互补性资源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过程中具有中介作用;网络关系强度对交互能力和合作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同时网络关系强度在互补性资源和合作创新绩效之间也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游静 《科研管理》2016,37(1):92-100
已有研究对创新主体的损失厌恶行为关注较少,且以金钱衡量创新的收益和投入对协同知识创新具有不适用性。损失厌恶如何对创新努力程度产生影响,协同环境将弱化还是强化损失厌恶情绪,成为应对损失厌恶首先需回答的问题。从知识积累角度刻画创新收益,将损失从金钱扩大到广义资源投入范畴,建立损失厌恶影响下的知识积累模型,对比分析协同创新与独立创新损失厌恶的变化。研究得到,随着损失厌恶程度提高创新努力程度降低,知识创新效率高的创新主体损失厌恶程度高、更加不愿意付出,并且协同环境相对独立创新强化损失厌恶情绪,从而降低主体努力程度。降低损失厌恶的负面影响需提高创新主体对资源投入的分摊比例。以算例和案例对模型结论进行验证。研究结论有助于从行为视角阐释协同知识创新环境中的"协作消退"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