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张越  余江 《科学学研究》2016,34(12):1807-1816
基于商业生态系统和产业技术追赶等相关理论,综合运用规范的多案例研究、社会网络分析等定性定量研究方法,以我国蜂窝移动通信产业为典型研究案例,提出了"全球化背景下新兴国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态系统演进与创新"的理论框架。研究发现生态系统结构、新兴技术体系、生态系统能力、制度要素的共同演进对支撑产业发展模式的转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深度剖析我国蜂窝移动通信产业发展模式转变的运行机制及其内在规律,提出了新兴国家产业的并行发展模式,拓展了产业技术追赶的相关理论,并为分析产业演进创新过程中的机制与动力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模块化背景下后发国家产业技术追赶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模块化已经成为当今制造业的主流发展趋势,本文主要研究模块化背景下以我国为代表的后发国家的产业技术追赶问题.从产业模块化的原理出发,指出产业模块化的发展推动了产业技术系统的层级化发展,提出基于“关键模块层”的技术平台概念,指出了不同层级技术具有协同发展的特点;后发国家模块化产业的技术追赶是技术水平和技术能力的双重追赶,并明确了技术能力同技术水平之间的关系;通过比较后发国家与发达国家的模块化产业技术的不同发展模式,对后发国家模块化产业的技术追赶机理进行说明.以中国华录.松下电子信息有限公司的技术发展为例,详细分析后发国家模块化产业的技术追赶问题.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是农业大省,是我国十大牧区之一,具有乳业生产优势,乳业已经成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我国乳业迅速发展,对黑龙江乳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对黑龙江省乳业的宏观及微观环境进行分析,指出黑龙江省乳业的问题与机遇.  相似文献   

4.
刘建新  王毅 《科研管理》2013,34(8):68-74
本文采用"建立理论的多案例研究方法",通过访谈、文档资料、直接观察等方式收集案例资料,并进行三角验证。我国电视机产业所有企业都选择了同样的技术追赶路径,即从引进国外成熟期产品制造技术起步追赶,属于典型的单路径模式。我国通信设备产业技术追赶的初始期,在引进国外设备、引进生产线的同时,国内企业、研究院所(后转制为企业)较早进行自主产品开发(模仿创新);形成了从自主开发高端产品切入追赶、从自主开发低端产品起步追赶、从引进高端产品生产线起步追赶等多种追赶路径同时并存的产业技术追赶模式,是一种典型的"多路径"模式。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对这两个典型产业的技术追赶绩效进行衡量:1)产业内主要企业的专利数量;2)业内专家、研究学者的主观评价。通过对比分析,可以认为:通信设备产业的技术追赶绩效明显高于电视机产业。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得出的主要发现是:在产业技术变革快、后发国家产业技术能力基础差的情景下,相对于"单路径"的产业技术追赶模式,"多路径"模式能带来更高的产业技术追赶绩效。这一理论命题弥补了"特定顺序"和"技术跳跃"两种理论的不足。  相似文献   

5.
后发国家消费电子企业核心关键件技术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兵  朱方伟  张坚志 《预测》2010,29(1):1-7
在消费电子产业,核心关键件技术位于核心技术链和核心产业链的中端,因此在后发国家企业的产业技术追赶中具有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为此在对核心关键件技术系统解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其对后发国家企业的技术追赶作用,并以此为依据选取华松公司系统阐释了后发国家消费电子企业核心关键件技术的发展路径,认为核心关键件技术的发展在已有技术轨道上需经历从制造技术、架构技术到部件技术的逆向追赶,而在技术轨道的变迁阶段,能否以逆向追赶为基础快速切入基础技术的应用开发是实现下一代核心关键件技术突破式创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明确区分企业、产业两个层次的技术追赶,对我国电视机产业、汽车产业和通信设备制造产业的技术追赶进行研究,发现存在单路径、双路径与多路径三种追赶模式:电视机产业是单路径追赶模式,产业内所有企业都采取从引进国外成熟产品制造技术切入追赶;汽车产业是双路径模式,产业内部分企业从自主开发成熟技术产品切入追赶,部分企业从引进新产品制造技术切入追赶;通信设备制造产业是多路径追赶模式,有些企业采用路径从自主开发成熟技术产品切入追赶,有些企业从引进新产品制造技术切入追赶,另外一些企业从自主开发新技术产品切入追赶。  相似文献   

7.
技术模式与中国产业技术追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产业技术模式的特征是影响后进国家产业技术追赶绩效的关键。本文首先对影响产业技术追赶的技术模式特征进行阐述,并将其运用于六个典型产业的技术追赶可能性分析中。现阶段中国技术追赶的新环境决定了中国应走新的技术追赶道路。本文在对产业技术模式特征以及环境分析基础上,给出了中国典型产业未来技术追赶的差别化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8.
日本发明专利技术发展动态及来华申请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在赶超美、欧和被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追赶的双重压力下,发展战略的转换对提升日本在世界经济,科技领域的地位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统计和分析了日本发明专利申请的重点技术发展动向,以期为我国创新主体的技术研发和专利布局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国外政府推动汽车工业自主创新的行为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韩、美、德是当今汽车工业强国.在总结日韩等后起国在追赶过程的不同阶段政府推动产业自主创新的政策行为,以及美德等先发国在保持领先战略中政府积极支持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具体措施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产业发展状况,探讨了以上行为对我国政府促进产业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理解科学知识对后发经济体技术追赶的影响对创新经济理论与创新政策都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知识基础理论和技术体制理论,提出科学技术特征属性的概念和分析框架,从知识异质性视角分析产业创新的科学知识特征因素对中国技术追赶过程的影响。通过分析美国专利及商标局1995—2019年的全球授予专利及其引用科学文献的数据,发现中国难以在科学关联度较高的领域、科学知识复杂多样化的领域和私有部门科学知识贡献度较高的技术领域提升技术水平和实现追赶;中国的技术追赶更依赖较为近期的科学知识,优势产业发展更依赖国外的科学知识来源;中国技术创新的本土科学知识来源主要来自公共部门的成果,私有部门产出科学对创新的作用不突出。研究结论揭示了中国优势技术领域发展的科学知识特征,为中国技术追赶提供了实证证据与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行业发展、生产消费和科技创新等三个方面概述了中国奶业当前的形势,分析指出饲养品种单一化,饲养管理科学化、生产方式现代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和经济效益规模化将是未来奶业发展的趋势,并根据中国奶业发展的科技需求,提出了制订国家奶业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强基础平台建设、鼓励原创性研究与青年人才培育、激励企业参与科技创新和充分利用国际资源等五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信息化、全球化和绿色化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基于此构建制造业产业升级对低碳技术创新影响的概念模型,并提出研究假设,进而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其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总的来说,制造业发展水平在促进低碳技术突破性创新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其中产业结构升级对制造业信息化水平、产业转型升级对制造业全球化水平具有消极影响,而制造业绿色化水平对突破性产品创新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沈运红  黄桁 《科技管理研究》2020,40(17):188-196
本文使用EG指数测算浙江省制造业分行业集聚程度,发现集聚产业集中在低端技术制造业和高端技术制造业。随后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产业发展、信息技术创新科研三个维度,构建产业互联网测度指标体系,研究产业互联网对不同产业结构制造业集聚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产业互联网对低端技术制造业的集聚起到弱化作用,而对高端技术制造业的集聚起到促进作用。信息产业发展显著弱化低端技术制造业集聚,而促进高端技术制造业集聚;信息技术创新科研会促进高端制造业集聚。  相似文献   

14.
产业技术跨越政策的逻辑模型及政策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产业技术跨越是在整个产业层面进行,因而政府在推动产业技术跨越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政府制定促进产业技术跨越的系统政策对产业技术跨越的实现尤为重要,但已有的研究中时这个问题较少涉及.给出了产业技术跨越政策基于内在关系的逻辑模型,并且就产业技术跨越的政策体系做了探索分析.  相似文献   

15.
产业共性技术与区域产业集群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辨析产业共性技术、产业集群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认为产业共性技术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形成,产业集群促进了产业共性技术的发展,并总结了在产业集群内促进产业共性技术发展的模式。最后.提出了通过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集群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在辽宁省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辽宁省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外资、外企和外国技术逐渐渗透到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中,出现了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被跨国企业并购的情况,对产业的成长性、竞争力和控制力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文章对跨国并购对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的影响进行了评价,并为促进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安全和健康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乳业发展进入了高速增长阶段。国家未雨绸缪,及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政策,以期扶危解困,实现乳业整合。政策的出台固然重要,但如何建立一个乳业内部的长期有效合理的机制才是根本。本文通过分析荷兰乳业的产业结构和其所表现出来的纵向组织关系,试图从生产、加工和销售等产业链上各环节的利益关联剖析荷兰乳业合作社中稳定、持续成功运作、发展的经验和启示,从而得以借鉴并加速我国乳业产业化调整的进程,促进我国乳业健康、高效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联盟作为构建区域协同创新的重要载体,对区域产业技术升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广东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为例,通过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联盟组建类型和地域分布进行分析,探索作为联盟构建主体的新型研发机构在广东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中的角色定位及作用,并对其进一步促进广东区域创新发展提出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数字经济水平细分为数字基础建设水平、数字化产业发展水平、以及数字技术创新科研水平三个方面,依托浙江省2008—2017年的面板数据,运用改进后的熵值法探索这三类因素对传统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具体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三种因素均能优化制造业产业结构,其中数字技术创新科研水平由于其成果应用具有较小的时滞性,发挥的正向影响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20.
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对2007—2019年中国37个工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固定效应回归分析,实证检验技术并购对于行业创新的影响机制和效果,以及信息技术赋能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技术并购作为行业创新价值链上重要的外部资源导入方式,对行业的产品创新绩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技术创新绩效在两者之间起中介作用;信息技术赋能正向调节创新价值链中技术并购与行业创新绩效之间的直接关系以及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研究结果在行业层次上从技术资源外部导入的视角为创新价值链的研究,并为通过技术并购和信息技术赋能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