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钢琴演奏中的平衡和谐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琴是一件音域宽广、音色丰富且具有多声部音响效果的乐器。钢琴作品中多声部音乐的复杂性、和声织体的多样性,使弹奏者在诠释作品时须在的平衡、和谐之原则下,运用手指的“合理调配”方能弹奏出悦耳动听的音乐之声。  相似文献   

2.
浅谈钢琴教学中演奏名声部音乐的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琴这件乐器,就其音乐表现力来讲完全可以代替一个管弦乐队来表现音乐。其最突出的优势在于它不仅可以表现单声部的旋律,更能够演奏各种织体复杂多变的多声部复调音乐。因此,学习钢琴就必须学会驾驭这件乐器来演奏多声部音乐作品。让学生学习演奏至少两声部,最多五声部的复调音乐作品已经成为钢琴教学中长期的重要教学任务。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演奏多声部音乐的能力已成为钢琴教学中的核心课题。  相似文献   

3.
钢琴之所以被称为乐器之王,是因为它音域宽广,能演奏多声部 音乐,且表现力丰富。由于钢琴作品数量众多,风格迥异,演奏技艺性强,使得 许多人在演奏中碰到诸多问题。现就以下几个常见问题进行探讨,以加强并 求得演奏上尽可能的完善与完美。  相似文献   

4.
悲剧性色彩是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钢琴音乐中显著的特征之一。通过其钢琴作品中的调式选择、旋律进行方式、和声中的色彩和节奏特点,分析其作品中的悲剧性音乐表现手法特色。同时,从其钢琴作品中的风格演绎角度分析作品演奏力度、旋律线条和伴奏声部,阐释各音乐要素中体现出的悲剧性色彩。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校传统声乐课的教学模式相对单一,授课内容主要是单声部教学,其中包括通俗歌曲、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演唱技巧,相关声乐作品的历史文化写作背景和内容;相对而言,混声合唱等多声部声乐的演唱技巧,声乐作品的创作技法及特征,声乐的钢琴即兴伴奏等内容容易被忽视。在教学实践中,多声部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加有效的提升听多声部音乐和进行多声部音乐演唱的能力,而混声合唱正是达到这一效果的不二途径。以混声合唱促进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方式越来越被广大师生所喜爱。  相似文献   

6.
钢琴作品充满复调结构,复调音乐是每位钢琴学习者的必修课.复调大师巴赫的钢琴作品《巴赫初级钢琴曲集》和《巴赫创意曲集》是学习复调音乐的最佳教材,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在音乐理论上掌握复调音乐的创作特点,还应着重训练大脑多层次思维能力、多声部听辨能力及手指控制能力,如均衡、力度、色彩、声音等的准确表现和音乐性质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钢琴的学习,需要一双挑剔的耳朵。听觉能力的训练直接关系到钢琴演奏者对作品的音乐理解、作品布局、演奏效果等各方面的协调,在钢琴演奏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钢琴学习中听觉训练的重要性入手,分析音乐记忆力和音乐想象力中听觉训练的方法,研究钢琴演奏中旋律、节奏、多声部、和声不同要素的听觉训练,为进一步完善钢琴教学听觉训练体系提供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8.
合唱艺术的多声部特质,可以有效培养钢琴演奏者演奏复调音乐作品时的空间想象能力。合唱的魅力在于集体情绪的感染力,我们可以在集体感知音乐的环境中培养自己的音乐感知能力,从而激发我们进行钢琴演奏时的音乐表现欲望。  相似文献   

9.
钢琴艺术是一门在音乐听觉指导和控制下进行的多声部音乐艺术。在学习与练习钢琴的过程中,音乐听觉的参与运用必不可少。本文主要对音乐听觉在钢琴教学方面的实际运用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中获得普遍运用,高等院校的钢琴课也不例外。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对钢琴教学的传统模式进行了颠覆性的革新与推进。本文从计算机技术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与具体实践,如:MIDI音乐技术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应用音序器软件进行可视化的钢琴演奏分析,应用绘谱软件进行多声部钢琴作品的分析与教学,应用音序器和绘谱软件对多声部作品的分析;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钢琴教学中的应用;应用专门计算机钢琴教学软件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建立MIDI示范曲库以支持教学及学生的自主学习;以通用音乐软件和MIDI示范曲库促进钢琴学习等方面分别进行阐述和研究;本文还把音乐各门理论知识及其教学方式、手段等相互融纳,使其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能够互相渗透、相互作用,为钢琴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更大限度的发挥,其创造精神与主体意识进一步被激发。计算机技术在钢琴教育教学的运用,可以使更多的人得到钢琴知识、技能及技巧的培养,扩大钢琴教育教学的人才面,培育出更多的懂钢琴弹钢琴的普及人才。  相似文献   

11.
从事音乐教学工作多年,经常遇到一些学生在演唱时跟着钢琴可以唱准,离开钢琴就跑调,还有一些学生为了追求音量而大声喊叫,声音缺乏美感,跑调现象更是严重。在多声部作品的演唱中,音准问题尤其严重。音准能力差导致演唱水平难以提高。影响音准的因素有很多,主要从听力和多声部歌唱两方面来进行音准训练,以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教学中通过循序渐进的"听、仿、唱"和二声部歌唱训练,培养学生的音准能力,真正地解决学生歌唱的音准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文章阐述了弹奏复调作品需要具备三个方面的能力,即大脑对多声部音乐的组织能力、耳朵对多声部音乐的听辨能力、手指对多声部音乐的控制能力以及如何弹奏和分析多声部音乐作品。  相似文献   

13.
钢琴作品充满复调结构 ,而钢琴是一种能够演奏多声部的乐器。复调音乐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的巴赫 (J S Bach) ,复调音乐作品是每一个钢琴弹奏者必须学习的课程 ,我们既要训练学生大脑多层次的思维能力、多声部的听辨及组织能力 ,手指的独立性与控制能力 ,又要训练学生把握复调作品的纵横关系 ,以及色彩、力度、声音的准确表达。  相似文献   

14.
谈谈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琴即兴伴奏是音乐教师很重要的一项教学基本功。现在,有些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在这方面水平较弱,音乐教师也反映钢琴即兴伴奏这门技巧难掌握。问题的关键之一,在于教者与学者没有在钢琴弹奏与多声部音乐理论这两方面同时下功夫。作为师范学校的音乐教师,当然不应该把钢琴弹奏与多声部音乐理论割裂开来去教,相反应该结合起来,相依相存。理论指导音响的选择,音响检验支持理论的学习。经常这样做,对钢琴即兴伴奏的学习、实践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下面就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中的几个问题,与大家一起探讨。■一、和声方面1.正副三和弦的运用及重…  相似文献   

15.
民歌新古典声乐作品集萃《云水端》揉合古今音乐的不同风格,形成新时代民歌的特色。这类民歌艺术风格对于钢琴艺术指导能力与素养提升有新的要求。为实现这种风格作品中钢琴伴奏与歌唱声部在表达新古典民歌艺术性的完美融合,需要对钢琴艺术指导者的能力和素质进行新的培养,提高钢琴艺术指导对新古典民歌作品的认知与理解。  相似文献   

16.
贝多芬一生中共创作了10首小提琴奏鸣曲、32首钢琴奏鸣曲、9部交响曲等众多体裁的作品.其中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贯穿了贝多芬的一生,钢琴奏鸣曲的创作见证了贝多芬逐渐成熟的作曲技法和愈发浓郁的个人风格,我们可以从中窥探到这位音乐巨人坎坷但又坚定的一生.相较于钢琴奏鸣曲均匀贯穿着贝多芬近三十年的创作生涯而言,贝多芬前9部小提琴奏鸣曲的写作都集中在1798年和1802年五年间.其中第五号奏鸣曲《春天》是贝多芬最著名的小提琴奏鸣曲,笔者通过对这部作品第一乐章音乐及结构上的分析,从实践出发,对钢琴声部的演奏进行细致分析,同时结合笔者自身的实践经验,分析钢琴同小提琴之间的协作性,对这部作品钢琴声部在协作时的重要性以及钢琴和小提琴之间如何更好的配合进行了归纳总结和思考,希望对其他学习这部作品的演奏者有所借鉴意义和实际帮助.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钢琴和交响乐均有演奏多声部音乐线条这一特性来切入,引发钢琴演奏者思考如何以交响化立体思维来重构钢琴乐谱。并将钢琴乐谱中的不同声部想象是交响音乐中的不同乐器,来开拓钢琴演奏者对声音变化的思考,引发联想,从而演奏出立体、音色层次更为丰富的乐音。  相似文献   

18.
音乐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多声音乐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方向,通过让学生进行多声部视唱练耳强化训练、钢琴的弹奏练习以及合唱的声部训练等教学手段,促使其更好的感受、领会与呈现音乐,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完善学生的宏观音乐审美能力。本文对多声音乐思维的建立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中学生的现状及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就多声音乐思维的培养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错误的练琴或错误的演奏对学钢琴的同学是非常有害的,因反复巩固和练习直接加深了错误的印象,直接对错误根深蒂固,那么怎样做到正确的有效的练琴呢?首先是要找到有效练琴的状态和方法:一、分手练:学生永远不要双手直接合弹,应该先练右手的单旋律直到很熟,能把握本曲的核心与灵魂,再练左手。把伴奏织体搞懂,分清声部与和声,特别要注意表情记号及休止符的正确演奏!二、分声部练习:钢琴音乐是多声部作品,练习时必须考虑  相似文献   

20.
丰竞 《文教资料》2012,(18):103-105
舒曼是19世纪伟大的作曲家和音乐评论家,《C大调幻想曲》是其钢琴大型作品中的成功杰作。他深受浪漫主义文学的熏陶,又带着对克拉拉的热爱和贝多芬的怀念,故从本质上看其音乐创作风格是充满诗意的。而从音乐要素上看,作品有其个性的音乐语言:旋律饱含诗意,节奏丰富多样,和声变化多端。而作品中多声部的织体也让多层次的情感得以表达。舒曼的独特的创作风格与人格魅力在这部作品中凝聚交织,对世界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最具"诗人气质"的音乐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