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茅盾(1896年~1981年),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1920年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他1949年后任文化部部长、《人民文学》主编、作协主席,1964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著有《林家铺子》、《子夜》、《腐蚀》等小说,出版有《茅盾文集》、《茅盾全集》等。茅盾之所以能够成为茅盾,这和他识大体、明事理的母亲有关。茅盾的父亲在他们兄弟童年时就去世了,坚强又善良的母亲用她那柔弱的肩膀担负起养育孩子的重任,以她自己独特的爱护方式,培养他们兄弟成才。  相似文献   

2.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省桐乡县人。出生于一个世代书香门第,早年受过良  相似文献   

3.
茅盾(1896年-1981年),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1920年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他1949年后任文化部部长、《人民文学》主编、作协主席.1964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著有《林家铺子》、《子夜》、《腐蚀》等小说。出版有《茅盾文集》、《茅盾全集》等。茅盾之所以能够成为茅盾。这和他识大体、明事理的母亲有关。茅盾的父亲在他们兄弟童年时就去世了,坚强又善良的母亲用她那柔弱的肩膀担负起养育孩子的重任.以她自己独特的爱护方式,培养他们兄弟成才。[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关于新文学巨匠、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之一的茅盾 ,近几年来逐渐流传着他的一段过去鲜为人知的爱情故事。这段爱情故事对于茅盾是铭心刻骨的 ,不仅影响了他一生的情感和生活 ,而且与他的创作的转变和发展也有着密切关系。那位使茅盾坠入爱河的女子名叫秦德君。爱情生活始于 192 8年 ,那时茅盾 33岁 ,秦德君 2 3岁。他们是因人介绍共同乘船车去日本由友情发展为爱情乃至同居的。那时 ,茅盾已经是政界、文界的知名人士 ,而秦德君也有着不平凡的经历。她是四川忠县人 ,14岁便参加五四学生运动 ,是少有的女学生代表之一。后经吴玉章的资助出川 …  相似文献   

5.
著名作家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省桐乡县乌镇人。1921年,他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后来他成为以鲁迅为代表的中国现代文学巨匠之一,成为伟大的革命文学家。建国后,他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中  相似文献   

6.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他一九二七年九月发表第一篇小说《幻灭》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一八九六年七月四日(清光绪二十二年丙申五月廿五日)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乌镇.父亲沈永锡(字伯蕃)是一位秀才,在乌镇行医,喜欢自然科学,酷爱数学,思想开明,属“维新派”.母亲陈爱珠,是乌镇名医陈我如的独生女儿,爱好文学,颇有远见,且性格坚强.茅盾在童年就受到比较开明的家庭教育和资产阶级科学、民主思想的熏陶.六岁  相似文献   

7.
《春蚕》是我国三十年代艺术画廓中的一件珍品,它的作者茅盾则是我国老一辈最优秀的作家之一。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他一九二八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幻灭》时用的笔名。茅盾早在“五四”前夕就开始了文学活动。五四运动爆发后,他即是五四文学革命的积极参加者和倡导者。一九二一年他和叶圣陶、郑振铎等人组织了我国最早的新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同时还主持了《小说月报》的全面革新工作,使它成为“五四”  相似文献   

8.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嘉兴桐乡人。童年时代的茅盾就表现出了对文学的浓厚兴趣以及非凡的天赋。上小学时,他家屋后有一间堆放破烂的小屋。一次,他在小屋里找到了《西游记》《三国演义》等旧小说,立即被其中的动人情节吸引住了。  相似文献   

9.
正茅盾档案名号——原名沈德鸿,笔名有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刑天、刑风、沈余、微明、东方未明、石萌等出生地——浙江嘉兴桐乡出生日——1896年7月4日逝世日——1981年3月27日职业——作家、评论家、文化活动家、社会活动家身世背景——茅盾出生在浙江乌镇,这个古老又充满文化底蕴的地  相似文献   

10.
茅盾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革命文学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原名叫沈德鸿 ,字雁冰 ,浙江桐乡人。他早年积极参加了“五四”运动和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 ,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共产党员之一。1 92 1年茅盾与叶绍钧、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 ,大力提倡“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当时 ,他主要从事文学批评、理论研究和外国文学的翻译介绍工作。从 1 92 7年起 ,才以茅盾为笔名开始文学创作 ,他写了大量的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 ,《子夜》是他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创作的一部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被认为是新文学运动中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11.
【名家档案】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紧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造成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性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  相似文献   

12.
茅盾简介     
茅盾:中共最早的党员之一,现代作家、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有茅盾、玄珠、方璧等,1896年7月4日生干浙江桐乡县乌镇。父亲沈永锡,是具有开明思想的维新派人物,颇重视新学,除声、光、化、电和数学等自然科学外,也喜欢传播具有进步思潮的社会科学著作。母亲陈爱珠是一位通文理、有远见,且性格坚强的妇女。茅盾10岁丧父,童年时代就接受了母亲所教的文学、地理和历史知识。茅盾说“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母亲”。1913年,茅盾考入北京大学预科,预科毕业后,由于家境窘迫,便开始工作谋生。1916年8月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开始…  相似文献   

13.
《中文自修》2005,(12):F0002-F0002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县乌镇人。茅盾自小由其母抚养长大,少年早慧,被老师誉为“目光如炬,笔锐如剑”。从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改革《小说月服》,后参与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筹建中国共产党,下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担任过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秘书。  相似文献   

14.
因撰写《茅盾传》之故,我翻阅了30年代的报刊,发现了茅盾婚外恋情的部分史料,同时又获得到秦德君女士(现为全国政协委员)在香港《广角镜》和日本《野草》上所刊发的回忆文章。较为详细地了解到茅盾的这一段鲜为人知的,连他本人也不愿公开的隐秘.但其中有不少若即若离的地方。笔者于1989年4月在北京走访了84岁高龄的秦德君女士,在4月14—15日整整两天,近14  相似文献   

15.
【作者简介】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常用的笔名有茅盾、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形天等。他于1928年发表首部小说《蚀》(《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曲)。著名的作品有代表作《子夜》、"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他早年丧父,经常流离失所。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失掉组织联系。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相似文献   

16.
第二章现实主义小说巨匠茅盾第一节生平与创作道路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曾用笔名即报、玄珠、方壁等。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他从小就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他父亲是维新派,很注重用新学来教育子女,让他读“新学”,即当时新出版的修身教科书和历史教科书等,此外,作为选文读的,还有《古文观止》。这些都为他更好地接受新事物和阅读中国古代书籍、受到古代文化的滋养打下基础。但是,那时对茅盾更有吸引力的是一些“闲书”,他说他家有一大箱子旧小说,是祖父传下来的,他就偷着看。①小学、中学、直至在…  相似文献   

17.
<正>一、鲁迅(原名周树人):1920年底,鲁迅的好友许寿裳曾当面向鲁迅问过"鲁迅"这一笔名的寓意。鲁迅的答复是:(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二、茅盾(原名沈德鸿):1927年,茅盾遭蒋介石政府通缉,不能用真名发表作品,因而完成《幻灭》的写作后便署名"矛盾"投寄《小说月报》。之所以取"矛盾"这个名字,是因为看到了生活中和思想上的很多矛盾。其时代理《小说月报》编务的叶圣陶先生觉得,"矛盾"二字一看便是假名,怕引起政府注意惹出麻烦,便给"矛"字加了一个草字头。  相似文献   

18.
《子夜》是茅盾的代表作。在该书出版前,曾由茅盾的夫人孔德沚抄录一份,将抄稿付排,而将茅盾的手稿保存起来。《子夜》本以《夕阳》之名在一九三一年一月十日出版的《小说月报》第二十二卷第一号上发表,但因该期《小说月报》出版延期,以致在“一·二八”淞沪战争中,连同出版《小说月报》的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被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军的炮火所毁。这样,孔德沚不得不又抄了一份付排,而茅盾所写的手稿仍旧保留了下来。一九三七年十一月,上海沦于敌手。茅盾在举家离沪前夕,把《子夜》的手稿交给他的二叔父沈永钦(字仲襄)老先生保存。沈永钦老先生当时…  相似文献   

19.
姓名既是人的一种符号标志,也是一种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由于中国文字意象繁复微妙,不同文字的结合常给人一种或简单,或深奥,或粗俗,或典雅的印象,不同的姓名也直接反映着命名者的心理和素养。茅盾——大革命失败后,他难以逃脱黑暗的追寻,不得不隐去真名——沈雁冰。面对残酷而矛盾的现实,他并不胆寒,在构思《幻灭》时,茅盾将讽刺和嘲笑交织在一起,亮出了“矛盾”署名。叶圣陶窥透他的心态,因百家姓找不出矛姓,于是巧妙地添了个草头。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在日本留学时,一直眷恋着自己的祖国。曾一度回国参加一些活动,因学业未完成…  相似文献   

20.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中国现代文学家、社会活动家。他一生著作丰富,创作了《子夜》、《蚀》、《虹》、《春蚕》、《林家铺子》等大量杰出的文学作品,还撰写了大量的文学论著,翻译介绍了许多外国作家的作品。他同鲁迅、郭沫若一起,为中国革命文艺和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 沈雁冰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巨大的成就,是同他严肃认真、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和工作态度,以及谦虚谨慎、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分不开的。他非常重视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