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文章以世纪之交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作为考察的对象,分为3个部分:第一,近年来中国大陆发现的新资料;第二,国外古典文学资料的新发现;第三,近5年来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著扫描。通过对若干具体资料的介绍,试图从宏观的角度提出这样的一种研究思路,即:要想深入研究文学,就必须跳出文学的范围;要想深入研究中国文学,就必须跳出中国文学的范围。  相似文献   

2.
芥川龙之介从小就受到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具有良好的中国古典文学修养,尤其喜爱中国古典文学。在近现代日本严重西化的情况下,他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描绘的如诗如画的中国充满了憧憬。但是随着1921年的中国寻梦之旅,他的中国梦被无情的现实彻底粉碎。芥川龙之介这种倾慕古典中国,厌恶现代中国的奇特的中国文化观在日本现代文坛颇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3.
《宠儿》自面世以来就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极大关注,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当代族裔文学的大发展,国内对于《宠儿》的研究已经进入了深入拓展阶段。本文从译介研究、思想主题研究、审美方法研究和比较研究4个方面着重考察了近5年来《宠儿》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研究现状。认为中国学者还需要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加深理论深度,提升研究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4.
出土文献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具有重要而直接的推动作用:1.有助于丰富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内容;2.有助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者深入认识古代文学艺术产生的思想文化背景;3.有助于解决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上聚讼已久的公案性问题;4.有助于国古典文学研究者校读古代文化典籍;5.有助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方法的革新的。  相似文献   

5.
美国汉学家倪豪士《传记与小说》一书迥异于中国大陆学者的研究视角及其对西方理论方法的成功运用,为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应由背景研究逐步转向文本研究,研究方法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关于中国佛教的研究一直被当作中国哲学史的一个分支,其研究队伍和研究兴趣都偏重于哲学。但中国佛教天然地具有历史学属性,以至到目前为止,很多中国佛教史论著无论在史料解读、史料采择还是史学常识掌握方面,都存在诸多差强人意之处。因此,希望这一领域能有一些历史学家的参与,一来可以使基本史实的梳理逐步精细化,同时还可以从史学角度发现一些新的学术问题。  相似文献   

7.
~~世纪之交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刘跃进$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北京100732  相似文献   

8.
历史使人明智,历史充满魅力,历史研究历来是学术界的重要内容,《衡水学院学报》也是如此。近三年来所刊登历史研究文章,成果丰富,且不乏开创性。这些文章基本都是对中国历史的研究,由此看出学界研究者们对中国历史研究的热爱与执着。当然也存在不足,应该增加对世界史的研究成果和热情。  相似文献   

9.
■:金先生,您是当代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曾经担任中国史学会的会长。您在中国近代史特别是辛亥革命的历史研究中,发表过很多具有影响的论著,包括与胡绳武先生一起完成的论著。您到中央文献研究室工作以后,又主编了《毛泽东传》、《周恩来传》、《刘少奇传》、《朱德传》、《陈云传》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传记;在年过七旬以后,您又利用公余时间撰写了《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及《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等著作,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文学至“五四”时代开始门庭冷落,不过在此格局中,就《红楼梦》这部旷世奇书而言,却是一个例外。对于20世纪中国小说家来说,“《红楼梦》情结”已无可避免地成为了进行创作时普遍摆脱不掉的“梦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红楼梦》对诞生于其后的20世纪中国小说具有原型和范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顾颉刚于1934年至1937年在北平创办的《禹贡》半月刊,是20世纪30年代在国内外都具有较大影响的学术期刊之一,在中国史学史上有着重要意义。自20世纪60年代始,对《禹贡》半月刊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发表了不少论著,这些论著既有对其创办情况、刊物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的,也有探讨其对中国学术和社会影响的。文章对近五十年来的《禹贡》半月刊研究进行了回顾,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对将来要进行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一直以来,《儒林外史》是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近五年来,学者们的研究热情不减,取得了很多成果,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文章试从文献研究、作品思想研究、作品语言研究等九个方面对近五年来相关《儒林外史》的研究作一番爬梳整理,并给予客观评述,以求为《儒》研究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自幼钟爱中国古典文学的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在1921年到中国旅行前,创作了大量取材中国古代典籍的作品,并孕育出了他独具一格的"中国趣味"。"亲近中国古典"是芥川"中国趣味"形成的雏形,进而发展成了对"中国古典的回归"。他早期借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素材,凭借自己对于中国的憧憬与幻想,创作出了一系列如《杜子春》《奇遇》等作品。"中国趣味"不仅决定了芥川的艺术创作,而且影响着他的个人经历与人生选择。  相似文献   

14.
近四十年来韩国学者对宋文六大家文学的研究,无论诗、词、文及其理论还是文学观念和思想,无论作家的生平和传记还是韩中两国作家和作品的比较,有关的研究成果已不少,各种论点和说法几乎都有。但从总体学术水准来看,似乎仍显薄弱,与唐代文学研究相比,所得学术成果较少,投入研究人力不多,研究力量也稍弱。尽管如此,自1980年至2009年近三十年来韩国研究宋文六大家文学进步较快,逐步建立了良好的研究环境,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学术成果和进展。这不仅表现在研究论著数量上,而且也表现在这些研究论著的内容较为翔实,有相当理论深度。文章仅是就近四十年来韩国的宋文六大家文学研究现状做一简略的资料介绍,侧重于自1971年至2009年的研究论著目录的分类和整理,胪列的目录也只限于韩国学者在韩国国内发行的学术刊物上发表的研究论文及专著(绝大数是用韩文撰写的试论著)。希望通过这一研究现状的概括和评价,下一代的韩国宋文六大家文学研究,能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开拓前进,取得更大的成绩。  相似文献   

15.
1988年,24岁的曹立波硕士一毕业就开始在高校中文系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至今已经有21年了.20余年来,从汉魏六朝到宋元明清,对中国古典文学的钻研和积累,不仅奠定了她深厚的学术理论基础,让她对集中国古典文学之大成、饱含诗情韵语的<红楼梦>情有独钟,也筑就了她宠辱不惊、温润如玉、豁达平和的情怀.  相似文献   

16.
我觉得,20世纪是个史学的时代,举凡初具规模的学术门类,都有自成一体的史学研究,因之有五花八门的专门史著作,《中国目录学史》、《中国文学史》、《中国税制史》、《中国渔业史,》诸如此类,举不胜举。即使有些论著不以“史”题名,其实仍然具有“史”的品格,而未尝超出史学的范围。这种学术规制经历近百年的蕴蓄,亟需从学术史的角度进行总结与展望。为顺应这样的学术需求,自20世纪末迄今,就出现了各门类的学术史研究。仅以文学研究而言,就有《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中国文学批评学术史》、《二十世纪文学研究史》等,林林总总,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7.
马利安·高利克是斯洛伐克共和国著名的汉学家。他一直致力于中西文学的比较研究,特别是在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领域里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他的世界文学观念贯穿了其全部研究进程,其中《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发生史》、《中西文学关系的里程碑》和《中国现代思想史研究》等论著得到了国际汉学界的肯定。近年来,他转向了《圣经》与中国文学关系的研究,为中西文化思想相互交流做出卓越的贡献。依靠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2003年6月19日高利克被斯洛伐克科学院授予了2003年最高荣誉奖,成为声望显赫的比较文学大家。  相似文献   

18.
陈寅恪先生是公认的国学大师,他在古典文学、中国历史、佛教文化研究等方面造诣精深,成就斐然。其严谨的治学方法和学术论著中闪烁的学术智慧,早已为他的同辈学人推崇和肯定。  相似文献   

19.
一、文学史研究热点透视 2005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百花争艳,硕果累累。与其它年份相比,2005年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有自己的特点:研究的问题相对集中,形成了几个明显的热点。尤其是“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U60周年”和“纪念《新青年》创刊90周年”两项活动,使抗战文学研究和《新青年》研究形成了令人瞩目的热潮。本文以“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www.cnki.net)收录的论文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有关学术会议和论著,按照专题的形式,对2005年现代文学的研究进行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20.
明代《左传》学是《春秋》学史的重要环节,也是理学和朴学两种学风衔接的载体。这一领域前人研究稍显不足,近20年来相关论著逐渐增多,主要分为对明代《左传》学是否空疏的研究、对明代《左传》学考证和义理问题的研究以及对《左传》经学以外价值的发掘的研究。对明代《左传》学的研究相较《四库总目》的忽视评价有了长足的发展。有待拓展之处在于,认识论和方法论有待丰富,文献解读有待细化,研究领域有待扩展。未来明代《左传》学应从经传关系、著作内容、以及更多视角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