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课堂教学是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的第一阵地,创新性作文课堂教学必然是培养学生创新性作文品质的主渠道。一、创新性作文的表征判定学生的作文是否具有创新品质的标准,是确定创新性作文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是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的第一阵地,创新性作文课堂教学必然是培养学生创新性作文品质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3.
创新性作文是学生创新性作文能力的体现,创新性作文课堂教学是学生创新性作文能力的重要来源。对创新性作文的特征、创新性作文课堂教学的设计原则及实践策略等方面内容,进行了浅显的研究,旨在探索具有创新品质的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是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的第一阵地,创新性作文课堂教学必然是培养学生创新性作文品质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5.
中学作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生活点滴的能力,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从学情入手,基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现象,分析、理解、感悟抒发情感的技巧,从而丰富写作的内容,提高作文品质。  相似文献   

6.
通过常用思维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思想深度、品质精神自然养成,启迪生活的哲思感悟,掌握高效的作文技巧,写出一篇稳中求胜的优秀作文。  相似文献   

7.
反思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作文教改返璞归真、正本清源的成功之路。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呢?一、细心观察生活。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前提写作材料从何而来?“写作材料的来源于整个生活里,整个生活时时向前发展,写作的材料自会滔滔汩汩地无穷无尽的流淌出来,而且常是澄清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以一个作文教学的课例为背景和素材,对作文课堂教学进行了分析与论述。本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作文教学案例的精彩片段描述;第二部分是反思与感悟,作文教学要鼓励学生放胆作文、要引领学生写生活作文、指导学生写个性作文,从而创新打造作文课堂。  相似文献   

9.
颜进 《大学时代》2006,(5):56-57
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个性心理品质是创新教育的直接目的。直接经验对培养学生创新性个性心理品质具有天然优势。直接经验中的生活经验可以使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深刻化;直接经验中的自主学习经验,可以使学生获得有自己独特感悟的知识和独具个性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作文,是人把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文字的感悟相加而成,核心是深刻的感悟和流畅的表达,方法和技巧只是辅助,所以一味地讲方法,讲技巧,只能是缘木求鱼,不得其法。笔者认为,作文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培养出来的。重在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感悟和对生活的感悟,并且要长期培养。唯此,才能使学生的作文能力在一个完整的过程中有所提升。为此,个人对作文能力长期培养提几个小建议:一、增加背诵量,积累词句背诵,能增加词汇的积累量和句子的积累量,这  相似文献   

11.
<正>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作文教学因为其特有的灵活性和综合性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所在。为了提高初中作文教学的效率,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探索,总结了一些教学策略,论述如下。一、注重主体感悟每一个学生的经历不同,对生活的感悟也不同。具有主体特色的感悟是写作时无可替代的资源和宝藏。然而,笔者在批改作文时发现,学生在写作时容易陷入千篇一律的表达当中。例如:很多学生在作文中写到自己的母亲,都写母亲如何辛苦,自己非常感谢母亲并且尊  相似文献   

12.
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脑力活动。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高中语文新课标对作文教学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有这样的要求:“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而“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思维是一种品质,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1新课标下高中作文培养创新思维品质的新诉求人的思维的分类很复杂,按照是否产生新颖而有价值的思维成果,思维可分为常规性和创新性思维。而创新思维有三个最基本的特征:新颖性、价值性、综合性,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新颖性。新颖性就是突破了常规性思维而产生的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新设想,这就是求异思维求异思维,也称为逆向思维,它能打破常规思维的定势,出奇制胜,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在高中新课标中,提出了高中作文写作行为的人本性、生活性和人文性。这三点构成了高中课标中作文的“写作”培养创新思维品质的基本诉求。1.1要培养能按照写作要求进行自由表达的人本性思...  相似文献   

13.
生活是一切知识和情感的最初源泉,写作也同样依赖于生活。体会生活、了解生活、感悟生活中蕴含的丰富哲理,才能给写作以无限的生机。感悟生活是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石,对写作起着决定性作用,没有感悟就不会有写作。所以说,感悟是写作的源头,是写作的基石,是写作的生命。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是语文与作文创新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作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14.
“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 ,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是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特别重视的问题。其中的感悟能力与积累相辅相成 ,是语文教学有效的着力点。尤其在学生作文教学中 ,培养学生对生活敏锐的感悟 ,是提高学生作文素养的必由之路。敏于感悟的学生 ,作文自会独有情致 ,意蕴深长。所谓感悟 ,是有所感触、有所领悟之意。具体说 ,“感”是对具体形象的捕捉和留存 ,是学生对材料的占有 :“悟”是思维对事物精髓的提炼和升华 ,是学生对材料独到而深刻的见解。感悟的过程 ,是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 ,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学生语文情感的培养,将之作为语文教育目标的三个维度之一。本文就作文情感的培养谈几点认识。情感不是凭空而来。丰富的情感来自生活,来自积累。我们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品质,以优化学生作文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6.
在中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为使学生创作出高质量的作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感悟,使其真正感悟生活及人生,这样才能使作文更加有意义。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感悟,使其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作文素材。另外,还应当使学生深入思考,有效加工相关作文素材,对其内涵及价值深入挖掘,真正提高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中生学业负担重,深入体验生活的时间和机会有限,作文普遍存在着脱离现实生活的现象。语文教师应加强对生活化习作教学的指导,从创设情境、体察感悟、表达交流和评价反馈等多方面入手,改变高中生作文脱离生活的现状,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深厚的语文素养、合格的写作能力、科学的学习方法、完善的思维品质、健康的审美观念,最终全面提升学生的生命品质。  相似文献   

18.
一、教会学生感悟生活,激发写作欲望。 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或脱离生活,或对生活理解肤浅、片面,甚至偏激,这是当前学生作文的共性。其根本原因是学生远离了作文的源泉——生活。“新课标”中的写作教学为此明确指出:“学生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教会学生观察生活,是对学生最好的写作指导,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我们对美的发现。因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一、专题式作文教学的设计与实施1.专题式评品作文训练:即由“品”而“评”,有感而发。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从自我的认识水平、生活体验与内心感受出发,去审视、评点、欣赏周围的事物与现实问题,这是一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说写训练,融记叙、描写、议论于一体,旨在培养学生认识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弥补现行作文教学忽视议论性习作之缺憾。评品作文具有鲜明的主观个性色彩。“评品”的基础是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好眼力”;学会如何用心去体验生活,培养感受力;学会如何去“化平淡为神奇”,培养认识力;学会如何抓住瞬间即逝的现象,培养“捕捉力”。  相似文献   

20.
原生态作文的教学是依据《语文新课标》对作文教学的具体要求和高中学生作文的实际而提出的设想,强调作文来源于生活,强调作文是学生的真切体验和感悟。坚持原生态作文教学对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及学生实事求是、真诚待人、关爱生活等良好品行的培养有一定帮助,坚持原生态作文教学对教师业务成长、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