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38—1939年是中国的抗战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国共两党皆在敌后开展了广泛的游击战争,当时的报刊对此多有报道。国民党的敌后游击战在1939年达到高峰,但战绩式微,共产党领导下的在江南从事游击战的新四军及游击队战绩辉煌,队伍日趋壮大,深受当地民众的拥护和欢迎。国共军队在江南游击战场的不同表现,既缘自国共双方对游击战的不同认识,也源于彼此相距悬殊的游击战经验。  相似文献   

2.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民党开展敌后游击战,因此,本研究主要分析了抗战时期两党的合作情况。抗战初期,国共两党在敌后游击战中相互配合,共同牵制日军在正面战场的进攻;进入抗战相持阶段后,国共两党在敌后游击战中依然维持合作关系,只是合作效果受到国共摩擦的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问题长期受到忽视,近年来的研究取得进展,但对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作用问题研究依然很薄弱。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作用随着当局的抗战态度而变化。抗战初期,国民党敌后游击战对正面战场起到一定的配合作用。在1943年8月以前的相持阶段,国民党敌后游击战仍然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后,国民党敌后游击战没有产生全局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国民党军事当局派出大量军队在沦陷区开展游击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国民党的敌后游击战遭到失败。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失败是各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阶级本质是根本原因。阶级本质决定了国民党军队脱离民众、国民党军队的腐败和战术错误,最终导致国民党的游击战失败。  相似文献   

5.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政府抗战政策发生一定转向,限制共产党的发展和继续抗战,成为这一时期既相矛盾又相交织的两个主题。了解抗战前后国共关系的历史与现实、战时限制与反限制等方面的情况,对国民党防共限共之因果关系及其运作经纬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在组织正面战场的同时也开展了敌后游击战。国民党的敌后抗日游击战是以失败告终的。文章从乡村政权建设的视角分析了国民党敌后游击战走向失败的原因:国民党虽然在基层政府建构、基层政党建设、基层社团控制等方面加强了敌后乡村政权建设的力度,但其所采取的政策违背了敌后人民的利益,得不到敌后人民的支持,因而未能建立稳固的乡村政权。国民党乡村政权建设的失败是其敌后游击战难以长期坚持,最后走向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抗战初期国民党敌后抗日游击战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在组织正面战场作战的同时,还开展了敌后游击战。抗战初期的国民党敌后抗日游击战,在配合正面战场作战、支持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战、组织发动沦陷区的民众抗日运动方面均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中共和沦陷区民众的支持是抗战初期国民党敌后抗日游击战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抗战期间党处理国共关系的基本经验陈宝松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一直持续了八年多的时间。在这期间,国共两党虽曾多次发生分歧、磨擦乃至武装冲突,但国共合作并没有破裂;国民党虽曾极力试图削弱共产党的力量,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不仅没有削弱,反...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在组织正面战场作战的同时,还开展了敌后游击战.国民党组织的抗日游击战,在配合正面战场作战、支持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战等方面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革命时期,在苏俄和共产国际直接推动下,国共两党基于各自政治需要,都把两党合作作为推进国民革命的政治策略。中共同意与国民党实现党内合作是为了把国民党改造成为领导国民革命的群众性政党;国民党容共则是为了借助于中共及其苏俄的支持,进而统一中国。国民党内对"容共"政策的质疑普遍存在,由此国民党内掀起反对中共跨党的暗潮。孙中山在世时,能够运用自己的权威把国共两党的矛盾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随着孙中山的去世,国共之间的调节杠杆不复存在,国共矛盾发展由此进入白热化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胜利是多种力量共同促成的,但抵抗日本侵略的主力军是中国军民;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抗日军民;美、苏的参战加速了日本的投降,但不是决定性力量.  相似文献   

12.
先秦兵家是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重要流派,其农战思想成为左右诸侯国政治格局的重要力量。它主张大力发展经济,实现国内和谐,从而达到强国强军之目的;在给养供给上主张以战养战;在对待战争的态度上主张积极备战但又要慎战。兵家的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段成就了多方霸主,展示了其实效的魅力,其思想在今天仍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先后举办了战时运输兵险和陆地兵险。战时兵险的举办,对沿海厂矿企业的内迁及内地工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因为它办法简易,条款明晰,费率合理等,从而赢得了社会各界好评,扩大了中国保险事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苏联解体后,世界进入后冷战时代,人们所期望的永久和平却并没有出现,地区冲突不断,恐怖主义猖獗。透过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我们还是看到进入后冷战时代以后战争制约因素日益增多。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革命战争题材小说的创作初衷是用艺术再现战争历史,揭示历史的本质发展规律,但是作家们在依托现实的写作中却不知不觉地步入了乌托邦式的理想主义的象牙塔。因此.这些小说由现实入手又远离了现实的本质,构筑了一个以精神为基石的理想世界。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人民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凝结成了独特的抗战精神。重庆人民的抗战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高度团结共御外辱、民族利益高于一切、艰苦奋斗支援抗战、坚决反对投降卖国。重庆人民的抗战精神还具有国际主义涵义,抗战精神是重庆人民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7.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中国人民是打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主力军。中国抗日战争打破了日本帝国主义称霸世界的战略计划,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其他战场。  相似文献   

18.
郭琼 《安康学院学报》2000,12(1):16-18,35
本文主要回顾了历届中国政府在二战结束后放弃对日索赔的缘由。国民党政府为了自身的利益,放弃了对日本的战争索赔,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了中日两国的世代友好,放弃了赔偿要求,赢得了世界人民的赞赏。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Finnish children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looking at children from two different points of view. First, it provides information on around 70,000 children who were transferred to Sweden and Denmark; so‐called “war children”. Second, it discusses the results of a survey of Finns born between 1927 and 1938 who stayed in Finland during the war years.

The majority of “war children” lived in private homes and many of them forgot their Finnish roots; around 15,000 emigrated permanently. Many of these transferred children do not feel at home in either country. Their educational level is lower than the average Finn’s, but their health is better owing to good medical care and nutrition during the war. The Finns who spent their childhood in Finland during the war suffered from hunger. Those in the countryside had better lives than those in cities or evacuees from the war zone. The children’s nightmares faded away with time and only a minority still see tanks and bombings in their dreams.

Compared with those from other European countries, Finnish children lived well and avoided seeing the horrors of war. However, they had to work and assist non‐governmental organisations more than did English children.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在分析和研究古今中外的战争发展史和军事理论的基础上,正确地揭示了战争的起源、本质、基本原则和规律性,明确了共产党人对待战争的态度、进行战争的目的和消灭战争的有效途径,形成了科学的无产阶级战争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