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伟  周清华 《科技广场》2012,(9):243-245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现在以硅为基础的电子器件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分子电子学应运而生。本文首先介绍了分子电子学的诞生过程和曲折的发展进程,然后详细地阐述了分子电子学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2.
分子器件具有体积小、告诉运转、低功率消耗等特点,近些年来,分子器件逐渐代替了硅基电子学,收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尤其是基于石墨烯电极的Co-Salophenes分子被用来设计各种自旋分子器件,在分子自旋电子学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对基于石墨烯电极的Co-Salophene分子器件的自旋输运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分子电子学和分子器件的研究是当前最活跃的前沿科学之一,在最近的二十几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对这一学科的发展给予了简要的评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由中、美、日、德、英五国化学会与基金资助机构联合组织的第四届”化学科学与社会高峰会议”于2012年9月17日-21日在美国旧金山市召开了。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下一代可持续发展电子学中的化学”,由美国化学会主办。会议围绕着分子与高分子电子学、碳基材料电子学、分子组装体电子学以及面向可回收循环的电子学材料设计等四个议题展开了充分的讨论。中国化学会派出了由张希院士(团长)、田禾院士、王利祥研究员、刘云圻研究员、裴坚教授、张锦教授和帅志刚教授组成的代表团。朱道本院士和国家基金委化学部副主任陈拥军研究员在会议前期组织了若干研讨会.  相似文献   

5.
分子与塑料电子学与光子学是多学科交叉前沿领域。其研究目标是利用有机分子、高分子等相关材料,研究与开发具有极快响应速度、极大信息容量和极高转换效率的新型材料与器件,在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推动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纳米科学与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科学与技术(简称纳米科技)是在纳米(1nm=10~(-9)米)尺度上研究物质(包括原子、分子)的特性和相互作用,以及利用这些特性的多学科的高新科技。它的最终目标是直接以原子、分子及物质在纳米尺度上表现出来的特性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实现生产方式的飞跃。有人预言纳米科技将会给人类带来一次产业革命。本文简述了纳米科技的历史和最新进展,介绍了纳米生物学、纳米化学、纳米电子学、纳米机械学、纳米材料学方面的研究。另外对促使纳米科技发展的重要工具——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在STM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它扫描探针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直接氟化法和等离子体法两个方面综述了氟化碳纳米材料(F-CNTs)的制备方法,介绍了其在锂电池电极材料、复合材料填料、固体润滑剂和分子电子学领域的应用,归纳了F-CNTs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pi-分子是指分子中碳原子通过sp2或sp键合方式相互连接或与杂原子连接,形成离域轨道的有机分子。pi-分子的合成、反应以及芳香性等性质研究一直是化学科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对pi-分子的研究也为其他学科发展带来新的机遇。pi-分子体系在信息、能源、生命等诸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催生和促进了有机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领域的发展。pi-体系可以实现光电转换、电光转换、热电转换、分子荧光、化学信号响应,因此催生了基于pi-体系的有机光伏器件(OPV)、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有机场效应管(OFET)、生物/化学荧光检测及荧光成像器件等。更为关键的是,pi-分子材料可以通过分子设计、分子剪裁和分子组装,调控其结构与性能,实现器件功能的多元化。采用pi-分子材料,可通过打印、印刷等方法制造大面积的柔性器件。功能pi-分子这些独特的优势与特点决定了基于pi-分子的有机与大面积电子学是硅电子学建立以来的另一重大事件。pi-分子体系的分子工程研究涉及到化学、物理、材料、半导体、微电子等多个学科,是具有前瞻性、探索性、交叉性和重大应用前景的基础研究领域。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中已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研究水平与国际基本同步,目前正处在一个即将取得突破的关键时期,亟需多学科、建制化的科研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9.
太赫兹波及其产生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太赫兹波的主要特征、太赫兹辐射产生的各种方法及其探测方法,重点介绍了产生THz辐射的光学方法和电子学方法。光学方法包括远红外光泵浦、利用超短激光脉冲产生THz辐射以及利用非线性频率变换过程产生THz辐射;电子学方法包括THz量子级连激光器、利用自由电子的THz辐射源、基于高能加速器的THz辐射源和电子学振荡器频率转换。  相似文献   

10.
一、从巨磁阻效应的发现领悟到的三点启示早在150年前,英国开尔文男爵发现铁电阻在磁场作用下有2%的改变。直到1988年德国科学家格林贝格尔和法国科学家费尔用分子来处延技术,将铁磁材料和非磁性材料相间制备成纳米级薄膜三明治和许多层相间薄膜三明治,使磁致电阻变化一下提高到6%~60%,称之为巨磁阻效应。从此开辟了一个自旋电子学的新兴学科,可以用电子自旋存储海量讯息。  相似文献   

11.
《大众科技》2011,(3):8-8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报道,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可供青光眼病人使用的植入式眼压监测器,据信这是世界首个完整的毫米级计算系统原型。辅之以一套无需调谐便可找准频率的紧凑型无线电设备,多个毫米级计算系统就能搭建成一个无线传感器网络。这两项进展是朝着毫米级计算进军征程上的重要里程碑,而毫米级计算被认为是未来电子学研究领域的前沿。  相似文献   

12.
一、纳米技术发展的新动态   纳米技术(nanoscaletechnology)是从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崭新的高技术学科。它是在0.1~100nm尺度上研究自然界各种现象中原子、分子的行为与规律,以期在深化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基础上,实现直接由人类按需要排布原子,创造出性能独特的产品。它是在现代物理学、化学和先进工程技术相结合基础上产生的多学科交叉的横断学科。纳米技术包括:纳米材料学、纳米电子学、纳米制造技术、纳米生物学、纳米显微学和纳米机械加工技术等。  相似文献   

13.
光电子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光电子学技术是继电子学技术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是由光学技术与电子学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本世纪60年代激光技术的产生,极大地推动了光电子学技术的发展,可以说,光电子学技术是电子学技术在光频波段的延伸与扩展。  相似文献   

14.
纳米技术与生物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科学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诞生的新兴技术。纳米技术在纳米尺寸(10~(-9)~10~(-10)m)范围内通过直接操作和安排原子、分子创制新的物质。纳米科技应用物理、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和电子学手段,研究人类尚未涉及的介于宏观、微观之间的中间领域,开辟了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新层次,使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延伸到分子、原子水平,也推动了传统生物学研究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中国》2006,(2):53-57
有机固体研究主要是探讨有机功能分子的聚集态结构、光电磁等物理性能以及它们在分子器件方面的应用,涉及到化学、物理、电子学等学科,属于新型前沿交叉研究领域。有机固体领域中的有机、高分子光电磁功能材料的研究是新材料领域中的重要内容,而分子器件是纳米科技的目标之一。有机固体研究已成为21世纪化学科学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6.
机械电子学是80年代兴起的一门交叉学科。它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基础上形成的。计算机技术(包括信息技术)发展十分迅速,电子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控制技术),机械技术中的精密工程都有较大的发展,人们在生产实践和日常生活中,逐渐认识到只有将现代科学技术综合在一起,从实现功能出发,才有可能获得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或系统。在欧美和日本,将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与机械技术融合于一体,出现了数控机床,又如高级自动相机、复印机等,它们在市场上都有较强的竞争力。日本、中国、法国等国家的研究者,对机械电子学设计理论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使机械电子学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机械电子学是以计算机技术(包括信息技术)电子技术、机械技术三者为主体熔合而成的,如图1所示。机械电子学的产品或系统,是具有高级控制功能,智能化的,又能实现类似于人类的高级活动,并能完成高级目的功能的产品或系统。在市场上,它能创造较高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17.
机械电子学是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门交叉学科。它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基础上形成的。计算机技术(包括信息技术)发展十分迅速,电子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控制技术),机械技术中的精密工程都有较大的发展。机械电子学的产品或系统,是具有高级控制功能,智能化的,又能实现类似于人类的高级活动,并能完成高级目的功能的产品或系统。在市场上,它能创造较高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18.
红外光电子学是在红外光电技术推动下不断发展的学科,其发展与半导体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微电子学以及光学等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中国科学院长期将红外光电子学作为重要发展领域予以支持,在任务带学科的模式下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文中还对该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9.
<正>长期以来,分形结构因其特殊的数学和美学意义受到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化学家们更是试图利用共价键和配位键等来合成各类分子分形结构体,但由于受到合成方法的种种制约,始终无法实现高级别、无缺陷的系列分子分形结构的构筑。最近,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吴凯教授课题组与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物理电子学研究所王永锋特  相似文献   

20.
世界各地     
袖珍电子脑美国有一家器械公司展出了一种微型万能数字计算机。整个机器只占容积100立方厘米,总重450克。它需要的功率相当于16瓦。在制造这种计算机时,利用了分子电子学原理。这种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