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巩俐是演艺界的“大腕”,不消说也是报刊影视栏目争相追逐的对象。我本俗人,在翻看报纸时,报道巩俐的消息,只要能跳入我的眼帘,我还是会颇有兴致地浏览一遍的。特别是有的文章,标题出语惊人,由不得你不看。但是有几次读完了,才知上了一当,却悔之晚矣。一篇是《巩俐的“丈夫”咋这“深沉》。在我有限的了解中,不知巩俐何时有了“丈夫”,自然这是“最新消息”了。我赶紧往下读,原来“丈夫”是指《画魂》中出演男主角潘赞化的香港演员尔冬升,通篇讲的是他的生活琐事。标题作“巩俐的‘丈夫’”,当然是因为巩俐的知名度更高,更能勾起读者的阅读欲望。不过这么一来,把我这样的人给涮了——活该,没瞧见“丈夫”带引号了么? 可是有一个标题却是一个引号也没带,还是把我给涮了。某报头版打出一个大标题《巩俐改名巩艺谋》。组成标题的7个字,不管是哪派语法学家都只有一种解释:巩俐不叫巩俐了,她现在叫巩艺谋了。  相似文献   

2.
央视一套每晚《新闻联播》之后,《焦点访谈》之前黄金时段的一条"速腾汽车"广告,存在严重的不良导向问题。这条速腾汽车广告,大意是年青丈夫去买了一辆看似高档的轿车回到家门口,手握着铁炒锅把手的年轻妻子,见到丈夫买了一辆似乎不是她想  相似文献   

3.
七种图书"撞到"一个名字上它们都叫"建党伟业"随着大片《建党伟业》上映,各大出版社最近出版的七种图书都取名为"建党伟业"。由韩三平、黄建新执导的大片《建党伟业》自上映起,因具有广泛关注度的电影题材、不计其数的大腕明星,出品方对电影的票房自信满满。作为一个报道图书出版的记者,也在电影上映这个时刻感受到这部大片的热度,记者粗略调查,目前市面上至少有7种书都叫《建党伟业》,而  相似文献   

4.
由《新周刊》杂志主办的2012"中国新锐榜"12月15日揭晓,冯小刚获颁年度电影和年度新锐人物两个奖。冯小刚在领奖时情绪激动,现场哽咽:"我觉得一尊奖杯把华谊损失的票房全部找回来了。"《一九四二》上映后,票房远低于预期。冯小刚称,当自己要做这件事  相似文献   

5.
"冯小刚是这样一个人,他不惹事、但也不怕事,他拿得起、但不是很放得下。"与他结识20年的院线人高军说。最近让冯小刚"放不下"的,是对《私人订制》的各路差评。2013年12月19日影片上映,票房10天突破5亿,但吐槽恶评也与票房成正比。12月29日,沉默数日的冯小刚终于爆发,连发7条微博炮轰影评人。在亮相《私人订制》的拜年会时,说起被影评人"误解",他把自己与张艺谋相比较时坦言,"我不能像张艺谋那样,任别人侮辱就是不吭声,那样会得病的。  相似文献   

6.
正有一本书,叫《谢谢老谢》。这位"老谢",大名叫谢泉铭,上海文艺出版社的编辑。他个子不高,但读完《谢谢老谢》一书,我想到的是鲁迅作品里的一句话:"需仰视方见。"我是认识老谢的。第一次见面,是在1970年吧,他在《解放日报》编文艺副刊。我已记不清是谁介绍我们相识的,但第一次见面的情景仍然清晰。那天,可能是我提到了报上一位女诗人的  相似文献   

7.
琼瑶剧教母刘立立,是台湾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女导演,其执导的大部分琼瑶剧《雁儿在林稍》《一颗红豆》《婉君》《在水一方》《庭院深深》《烟雨蒙蒙》《几度夕阳红》《聚散两依依》《鬼丈夫》等,深受广大电视观众喜爱。2010年10月3日。在她生命的尾声,她与一个男人45年的爱情终于有了结果——两鬓斑白的他,微笑着把一张崭新的离婚证书亮给她看:我可以娶你了!你,要不要嫁我?  相似文献   

8.
<正>到过成都的朋友都知道,成都周边有一条路叫东大路。如果你坐成都地铁的话,你会发现,地铁二号线有一个站,就叫东大路站。这条路通往哪里?为什么叫东大路?这条路曾经繁华过吗?东大路其实就是从成都到重庆的大路,因为成都历来是四川的省府驻地,到重庆是往东南,所以就叫东大路了。在重庆,当地人也叫这条路为东大路,而不叫西大路。其实道理很简单,就像现在一样,重庆到成都的铁路叫成渝铁路,高速公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是一个总能创造奇迹的民族,最近他们制作了一部特技赶超《骇客帝国》、国内票房超过《指环王》的新片——《守夜人》。这部影片改编自谢尔盖·卢科扬涅科的同名科幻小说,描述了生活在莫斯科周围的魔法师、吸血鬼和巫师的故事。《守夜人》的投资不足 500 万美元,仅为好莱坞同等水平作品的十分之一。 从1999年的《西伯利亚理发师》、2002 年的《俄罗斯方舟》、2003年的《回归》,到今年7月上映的这部《守夜人》,俄罗斯电影一步一个脚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这条路要走向哪里,就另有一番值得玩味之处。 俄国宗教思想家别尔嘉耶夫说…  相似文献   

10.
毛姆在《面纱》的自序里说,这本小说的灵感来源于但丁《神曲》"炼狱篇"里的诗句"锡耶纳养育了我,而马雷马却把我毁掉"。这是个丈夫对出轨的妻子报复的故事:皮娅是锡耶纳的一位贵妇,她的丈夫怀疑她红杏出墙,但慑于她家族的背景,不敢动手致她于死地,就把她投入了位于马雷马的城堡,以期让她在城堡里的有毒蒸气中死去。但是她迟迟未能毙命,他最终忍无可忍把她从窗子里扔了出去。这个故事激发了他的想象力,他要为这个故事找一个现代的背景,于是《面纱》是他唯一先有故事情节再有人物形象的小说。  相似文献   

11.
《新闻传播》2006,(9):43-43
《记者摇篮》2006年总第425期发表崔铁民的文章《新闻有两条命》。 文章说,新闻有两条命,一条叫真实,一条叫新鲜。缺了其中哪一条,新闻都活不成。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无须赘述,因为道理很简单。笔者下面的任务就是说清楚为什么新鲜也是新闻的一条命。  相似文献   

12.
安义路变迁     
正安义路,在上海展览中心西边,是一条在今天看来很不起眼的小马路,全长不足300米。在四五十年前它名头响亮,全因"安义路菜场"(原来叫"安南路菜场")。这个菜场从20世纪初开始经历了八九十年的历史。安义路建造于20世纪初,原来叫安南路,我幼年时见到的是条弹硌路(用小的花岗石铺的路),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改为柏油马路。"安南"是"越南"旧时的叫法。约在1957年前把"安南路"改名为"安源路"。"安  相似文献   

13.
《档案春秋》2008年第6期的《旧上海租界路名琐谈(之三)》中讲:旧上海租界路名中有二条是以中国人的名字命名的,一条是法租界的“朱葆三路”,另一条是公共租界的“虞洽卿路”。据我所知,应该不止二条,以前法租界有一条叫“麟桂路”的小路是以中国人的名字命名的,而如今的常熟路旧名“善钟路”,也是以中国人的名字命名的。  相似文献   

14.
2012年年底,一部国产影片以逾12亿的高票房收入吸引了无数的目光,这便是由徐峥导演,徐峥、王宝强、黄渤三入主演的中低成本喜剧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以下简称《泰囧》).对于这场近年来少有的票房胜利,虽有人颇不以为然,认为它低俗无趣,只是电影档期间歇以及水军宣传造成的虚假繁荣,但更多的人褒奖有加,将它看做是国内喜剧类型电影发展的标杆,甚至可成为此后喜剧电影的范本.当然,作为一部类型电影,《泰囧》并没有太多值得赞许的独创性.然而,当我们将它放置在本土流行文化的脉络中时,会发现它的票房成功恰好激活了一类再现形式:不管是"低俗"的指责还是"接地气"的褒扬,都说明了其带有的一种以喜剧形式再现零碎、无奈的小人物日常生活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岁末年初的贺岁档里,《泰囵》成为最大的"黑马",上映以来不断刷新国产电影的各项纪录,票房成功冲破10亿元,业界为之瞠目结舌.要知道,2012年全年生产的893部电影,总票房为170亿元,其中,国产影片票房才82亿元. 3000万元的小成本制作,却创造了大片都无法企及的票房神话.尽管质疑声也不少,但有关《泰囵》成功奥秘的探讨进行得如火如荼.《泰囧》已成为一种"现象",谈论它的已经远远超出观众和电影圈.  相似文献   

16.
正在濡湿闷热中,在粽香飘荡间,在隐隐的江南气息里,遥望一条河,一条江南的河。迷人,忧伤。这一天,一场"龙舟雨"刚刚下过,濡湿闷热中,粽香正在人们的舌尖上舞蹈。我用我买给自己的万仟堂茶具,装模作样地给自己泡了一壶白茶。白茶来自江南,我闻到了江南的气息。然后,我翻开一本书,它的名字叫《没有方向的河流》。  相似文献   

17.
刘震云策略性地写了一个上访的故事。上访和拦访的过程混杂着荒诞、无奈、悲哀和幽默。但这不是反腐报告文学也不是官场政治小说,作家想写的是中国人生活背后的逻辑"其实不是我要幽默,生活就是这样。"聊到新书的细节时,刘震云说。三年后,继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一句顶一万句》,他的新长篇《我不是潘金莲》出版。刘震云自己说,这两本书算是"兄妹篇",不是一个故事,但背后的"理儿"是一样的。《我不是潘金莲》是一个类似于"打怪升级"的故事,讲述了李雪莲因与自己丈夫假离婚成真,继而被同村人误解之后,选  相似文献   

18.
《阿亮的烦恼生活》让我眼前一亮,说明广播剧生产需要寻找一条新的道路,这条路已经初见端倪。《阿亮的烦恼生活》沿着这条路边探边走。作品效果良好且功省效宏,成功的原因我看是三个方面较为突出。广播短剧创作还有很大的创作空间。  相似文献   

19.
黄岚 《新闻爱好者》2011,(21):116-117
根据作家艾米的网络小说改编的电影《山楂树之恋》,是一部投资数千万元的国产大片,也是众多关心张艺谋导演的观众所期待的一部"文艺片"。凭当年《大红灯笼高高挂》等一系列文艺片登上大腕宝座的张艺谋,为了票房收入,拍出了《英雄》、《十面埋伏》、《三枪拍案惊奇》等票房大片,但也为此声名不再,昔日的艺术大腕沦落为了满身铜臭的片商,有人说推出  相似文献   

20.
正吴江路是条大弄堂我于1927年出生在现在上海滩上闻名迩遐的吴江路步行街;在那里生活了66年,直至1993年马路改建步行街时才迁出。吴江路这条马路,原先是黄浦江、苏州河的一条支流,叫作"石家浜",在1882年时填河筑路,机动车辆不便通行,马路就像一条大弄堂一样,各种各样的小贩可以频繁出入。筑路后的路名也是叫"斜桥衡"而不是"斜桥路";这段河面到1946年完全填没时,才改名为"吴江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