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中小学校的撤并,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农村教育资源的整合,推动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针对农村中小学校撤并后,出现的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发展、家长负担加重、学校管理和建设跟不上撤并速度等一系列问题,从政府加强扶持和指导、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实施多元办学模式和加强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和建设四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学校布局调整撤并了一批生源不足、办学条件较差的中小学校,使更多的孩子能享受到学校优质教育资源,以促进农村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虽然布局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偏远农村地区教育公平的实施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偏远农村地区学校布局调整要因地制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还要兼顾教育公平,以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农村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全面提高中小学校的教育质量,国家自2001年重新调整学校布局,将一些办学条件差、规模小的乡村小学陆续撤并、废除,我国农村教育布局出现重大变化。针对源于学校布局调整产生的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4.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是以撤并小规模学校为主要手段,旨在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一项重大教育政策。通过广东省某山区县2003—2009年的学校布局规划数据,从物理距离、时间距离和文化距离的分类视角,运用GIS技术和Ordinal Logit模型分析农村学校撤并对学生上学距离产生的直接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撤并农村学校导致学生上学的物理距离和时间距离增加,偏远学生上学难问题凸显;对学生的文化距离同样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在未来学校布局调整的进程中,县域教育决策者应将关注点从一味追求规模效益转移到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上来。要保证农村学生就近入学,设定上学距离的限制;促进学校间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保证所有学生享受同等质量的教育资源;采用科学的规划程序完善布局调整政策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的得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是深化农村教育改革的-项重要内容,然而它在解决老问题的同时,也给农村教育带来了许多新矛盾。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理性思考,透视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给农村教育带来的得与失。一、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的利弊分析。(一)布局调整成绩斐然。农村学校进行布局调整后,一批“袖珍”学校被撤并,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共享,提高了办学效益。主要表现在:首先,提高了教育资源使用效益。调整前的学校基本上都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有限的资金过于分散使用,难以形成规模办学效益。学校合并后,可以将有限的资源集中使用,…  相似文献   

6.
调查结果显示,布局调整整合了教育资源,优化了教师队伍配置,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高。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过度撤并带来消极影响,巨型学校和大班额问题突出;学生上学路程远,交通安全欠保障;寄宿制学校条件差,配套设施薄弱;寄宿学生课外生活单调,睡眠不足,亲情教育缺失;教师工作负担重,身心压力大。今后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合理地规划农村中小学校的撤并;切实解决学生上学路程远和交通安全问题;加大经费的投入,推进寄宿制学校的标准化建设和管理;丰富寄宿学生课内外生活,强化亲情交流;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减轻教师负担,注重心理的疏导。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校存在布点分散,乡镇中心完小以下的学校规模较小,学生走读的现象比较普遍.优质教育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教育教学质量普遍较差等许多问题和困难.大力发展农村寄宿制教育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此,文章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农村寄宿制教育的突出问题,作一些思考,并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为促进教育资源的集中和均衡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该项政策执行过程中,部分地方政府一刀切式地撤销农村教学点,导致偏远农村学生上学远、上学难,这有悖于教育公平。因此,农村教学点撤并问题的复杂性有待进一步论证和厘清。而区位理论与学校区位布局的关系表明,农村教学点撤并的影响因素与农村社会的整体发展相统一。这使得在农村教学点撤并的过程中要做到尊重各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满足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关注人口分布及未来变动趋势、综合考虑学生的上学距离和受教育状况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出更合理的农村学校布局。  相似文献   

9.
今年太原市教育改革发展十大重点已开始全面实施。十大重点分别是:义务教育的课程改革、中小学校的布局调整、教育的均衡发展、普及高中教育、太原教育园区的建设、农村学校“控辍保学”、中小学校的危房改造、教育信息化建设、师资培训“双高双名”工程以及“爱心助学”工程。太原市教育改革发展十大重点各有侧重。其中,中小学布局调整是加大乡镇中心小学建设,继续做好单师校和10人以下学校的撤并工作;普及高中教育的重点是拓展优质教育资源;太原教育园区建设的重点是把好入园关,选择社会声誉高的学校入园;农村学校“控辍保学”的重点是建…  相似文献   

10.
根据当前农村教育资源的现状,我们认为整合优化欠发达地区农村教育资源应采取以下四方面的对策: 一、大力调整农村教育布局,撤并网点,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 整合优化农村教育资源,应以调整农村教育布局、撤并网点为切入点,达到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目的。撤并农村中小学网点应  相似文献   

11.
以撤并学校为主要举措的农村中小学校布局调整政策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忽视家长和学生的主体利益、忽视农村文化建设、忽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等.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理性地反思当前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的负面影响,提出对策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各地尤其是农村地区,大力开展了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许多村级小学被撤并入乡镇中心小学,人口较少的乡镇中学、中心小学合并为九年一贯制学校,部分学校合并为涵盖小学、初中、高中的十二年制学校。学校布局调整后,被撤并学校的图书馆(室)的藏书也一起并入到合并后的学校。如何处理这批图书,成为合并后学校图书馆(室)面临的一个很实际的问题。本文就此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3.
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已经全部装配到少数民族地区村级学校,其目的是改变山村学校缺专任教师,帮助农村边远地区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满足适龄儿童就近接受良好教育的基本要求。让大山里的彝族孩子也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出校就能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正改变着彝族村小的教育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4.
信丰县按照学校分布、办学条件和生源数量等实际情况,加大撤并现有农村中小学规模的力度,更科学、更合理地安排中小学网点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对全县农村中小学生源、师资、教育教学设施等进行全面调整,有效地解决了“生源吃不饱,师资吃不好”的问题,使一批有一定办学规模的学校脱颖而出,为农村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全县共撤并小学52所,初中3所。信丰优化农村教育资源@王历瑞  相似文献   

15.
关于西北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办学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寄宿制民族中小学校是国家专为少数民族举办的一种特殊办学形式。主要在少数民族牧区、边远山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设立,面向农村、牧区、边远山区招收少数民族学生。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已经发展成为民族教育的一种重要办学形式。当前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办学的主要问题表现在生源问题、民族文化传承问题、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脱离问题等。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将寄宿制学校之根扎于民族文化之中,不仅要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家长对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的认同水平,还要加快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速度,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管理水平与家校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村儿童的不断减少,许多农村学校被撤并,农村儿童的教育重任就落在少数乡镇中心学校的身上,但在教学实践中,乡镇中心校的教师插却发现这些年龄相仿地域不同的儿童存在着较大的个别差异,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为此,各校对这些学生进行不同方法分班的尝试。近几年,各地对一年级学生进行按地域发班的尝试。现就这种分班方法的利弊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7.
一、新形势下农村寄宿制学校面临的形势特点 (一)寄宿制学校呈现明显增多的趋势 2005年林西县委、县政府根据我县地域面积小、人口相对集中的实际,举全县之力整合教育资源,调整学校布局。撤并所有农村初中.集中到县城3所初中:撤并所有村校和教学点,集中到乡镇所在地举办寄宿制小学。年内共撤并学校121所。全县校点总数由调整前的147所减少到26所,调整比例达到82.3%:结合教育布局调整,进一步加大了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年内新建县直中学1所,新建、改建教学楼、学生宿舍楼12幢,全部维修改造了现有校舍,购置、更新了一大批教育教学设备,共实现投资6200万元,占当年全县财政总收入的56.2%。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自治区近日启动全区第三次学校布局调整工作,明确农村学校要通过撤并提高办学规模和质量,城市则需增加教育用地,缓解教育资源紧张问题。此次撤并以"先建后撤,确保普及"为原则,既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  相似文献   

19.
赵睿 《考试周刊》2014,(6):178-178
随着农村适龄儿童的逐渐减少和农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广大农民群众越发渴望优质的教育资源。在这个大背景下,为促进农村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国家开始了新一轮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在各地广泛开展农村学校撤并、寄宿学生大量增多的情况下,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利弊凸显了来。本文以酒泉市肃州区为个案研究,通过对该区多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教师、众多学生家长和教育管理者的问卷调查与访谈,系统客观地分析了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适应状况,并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改善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学校适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事业面临新的发展形势。调查表明,新背景下中小学校出现了寄宿制学校大量增加、农村中小学生“进城就读“人数持续增长,农村教师队伍不整以及乡镇义务教育管理盲点突现等突出问题。这些突出问题反映了中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依然薄弱的严峻现实,聚焦了新时期义务教育发展中的突出矛盾。问题的解决急需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调整城乡学校发展思路,对相对薄弱的农村学校施以特殊倾斜政策,并切实加强农村学校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