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更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书信中,傅雷与儿子话家常、谈理想、论艺术、讲做人.不必说他高深的艺术造诣,也不必说他高尚的家国情怀,更不必说他拳拳的爱子之心,单说让他对儿子以中国君子的标准,进行身体力行的示范引领和细致入微的精心培育,就令人感佩不已.金庸先生说:《傅雷家书》是一位中国君子,教他的孩子如何做君子的书.深以为然.  相似文献   

2.
《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更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书信中,傅雷与儿子话家常、谈理想、论艺术、讲做人.不必说他高深的艺术造诣,也不必说他高尚的家国情怀,更不必说他拳拳的爱子之心,单说让他对儿子以中国君子的标准,进行身体力行的示范引领和细致入微的精心培育,就令人感佩不已.金庸先生说:《傅雷家书》是一位中国君子,教他的孩子如何做君子的书.深以为然.  相似文献   

3.
肖宁 《文教资料》2008,(34):76-77
傅雷不但是中国当代杰出翻译家、严肃的艺术理论家,而且是杰出的教育家.<傅雷家书>绝不仅仅是"家书",更充分体现了傅雷先生爱党爱国的赤诚之心.反映出他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与应用,注重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学习和继承等.这对当代大学生和青年一代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傅雷家书》辑入了傅雷暨夫人1954至1966年间写给傅聪等的家信186封,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让他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傅雷以渊博丰厚的学识、平易近人的姿态、循循善诱的笔触、语重心长的话语,与儿子谈做人、  相似文献   

5.
卢杰 《文教资料》2012,(8):96-97
《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其夫人对他们的两个孩子——傅聪和傅敏写的一本家信编摘,书中主要和傅聪围绕艺术与人生来进行讨论,让傅聪做一个"德才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本文从这本书中提到的钢琴演奏及其教育方面入手,学习傅雷是如何与傅聪共同讨论这一问题的。以本书为镜,对我们的学习和做人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你的降生,让我们有理由去重新审视这个你将要居留的世界。"——扎克伯格人到四十,同学家的孩子读小学、读初中、读高中了,而我才做起了爸爸,有时难免有"晚了"这样的感慨。但有所失必有所得。现在的我,父性更加醇厚,父性更好地觉醒了。想想如果是20多岁就有了宝宝,自己还没有真正成熟,那时做父亲,也会稀里糊涂的。这种对比让我想起了傅雷先生,他写了一本非常出名的书——《傅雷家书》,用186封书信,跟儿子谈艺术,谈人生,"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相信每一个读到这本书的父亲都会被他那伟  相似文献   

7.
“两代人”畅开心扉的交流真的是一种令人动容的叙述——“他既是我的父亲,也是我最要好的朋友”,赵小凡由衷地告诉我们,从童年起父亲给了他独特的爱;孩子长大了,他父亲赵丽宏先生告诉我们要“真正地尊重孩子的选择”,当他看到儿子赵小凡如愿以偿地走进美校,他说:“看到儿子快乐地学习、生活,我也同样快乐。”父爱的博大在于它不是一种索取,它在变得更宽仁、更富于人性的品质之时,他们获得了比一般父子更多的幸福!——编者  相似文献   

8.
傅雷先生教子之严格是出了各的。平心而论,艺术修养深厚、品格卓然不凡的傅雷先生,他之指望儿子傅聪日后“成龙”,较之寻常人家应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但傅雷先生的明智而又不寻常处,或云他家教成功的“秘诀”,依我所见,并不完全在他刻意精心的“艺术指导”,而在他始终一贯的教子思想——欲想“成龙”,必先“成人”!  相似文献   

9.
傅雷的美育目的观集中体现在《傅雷家书》这部教育著作中,即德艺俱备、人格卓越。他的美育目的观源自于儒道互补的中国传统文化和对西方文化的合理吸收。他站在“大美育”的立场把美育目的规定在人的整体发展层面上,为我们打开了全新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0.
《河南教育》2010,(2):49-51
“傅雷是傅聪的爸爸.傅聪是傅雷的儿子。”刘抗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他又说:“没有傅雷.自然没有傅聪。这不只是生物学上的理由.也是精神教育的问题.傅聪会有今日的造诣,一部分是他本身刻苦自励的成果.一部分是受傅雷人格的感化和学养的灌输.傅雷引领他进入音乐的世界.也教导他东西方的知识.  相似文献   

11.
非洲育儿经     
当下决心要带孩子去非洲的时候,我们的确顶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父母、亲戚没有一个赞同,朋友也拐着弯说那里好像是充满了饥饿和疾病,以为我们也会和电视里看到的那样,会住在草棚子里。但是我知道孩子太需要父爱了,她需要一个完整的家。在我和先生长达两年的分居生活中,我深切体会到,无论  相似文献   

12.
习惯     
近日再次翻阅《傅雷家书》,被傅雷为了培养傅聪成为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的做法深深感动。不论在做人方面、艺术修养方面,还是在生活细节、行为习惯方面,傅雷都给他的儿子傅聪“时时刻刻、随处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即使是很小很小的行为习惯,傅雷也不惜笔墨循循善诱。现摘两则如下:  相似文献   

13.
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傅雷家书两则》在教材中是一篇精读课文。作为一位有着丰硕成果的翻译家傅雷的两封家书,分别写于儿子消沉苦闷和欣喜成功的时候,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以两种不同的风格展现出傅雷对独生子的舐犊深情,以及对音乐、对艺术的真切感受。从文中我们不难读出傅雷和傅聪父子,不但是生活中的朋友而且是艺术研究上的知音。傅雷以自己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预想着儿子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传送着自己的惦念和祖国的声音。2.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对课文做…  相似文献   

14.
傅雷一生的从艺生涯都在主张做人的重要性,他以勿忘"赤子之心"、"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为准则,提出了对艺术主体的要求,从而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主体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傅雷家书两则》在教材中是一篇精读课.作为一位有着丰硕成果的翻译家傅雷的两封家书,分别写于儿子消沉苦闷和欣喜成功的时候,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以两种不同的风格展现出傅雷对独生子的舐犊深情,以及对音乐、对艺术的真切感受.从中我们不难读出傅雷和傅聪父子,不但是生活中的朋友而且是艺术研究上的知音.傅雷以自己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预想着儿子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传送着自己的惦念和祖国的声音.  相似文献   

16.
王宝琪 《下一代》2012,(8):35-36
《傅雷家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及夫人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的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天下父母子女强烈的感染启迪。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因为这是父亲写给儿子的家书,是写在纸上的家常话,因此如山间潺潺清泉,碧空中舒卷的白云,感情纯真、质朴,令人动容。  相似文献   

17.
我国老一辈翻译家、文艺理论家傅雷先生留给我们的不仅有他在翻译方面的卓越成就,还有世界级的钢琴演奏家傅聪。《傅雷家书》的发表使我们了解到傅聪的成才绝不是偶然的,他是傅雷心血浇灌的结果,也是傅雷教育思想的胜利。《傅雷家书》中不仅渗透着一位艺术家人性的光辉和对艺  相似文献   

18.
今天的教师要发挥人格力量的引领作用,教师的人格力量来自于学术水平与道德情操的完美统一,不仅要学识渊博、循循善诱更要通过言传身教,通过榜样、无言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在我看来,这种人格力量表现为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表现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走在时代前列的学识。高尚的情操是教师人格力量的重要内涵。只有在有品德的人身上我们才能看到睿智和理性发挥出伟大而高尚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以影响学生领悟和体验生活与艺术,让学生学会不仅用眼睛而且用心灵去感受真、善、美。  相似文献   

19.
金梅先生的新版《傅雷传》在叙述傅雷生平事迹的同时,脉络清晰的阐释了傅雷多方面艺术才华的成因及表现,是认识和理解傅雷其人其作的必读书目之一。文章从傅雷的一篇文学评论入手,讨论了傅雷与张爱玲即批评家与作家关于艺术创作艺术品格的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20.
李长之先生的《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一书重新出版了,这对我们研究司马迁和《史记》来说,是很有意义的。长之先生的这本书是我国第一部全面介绍和评价司马迁及《史记》的专著。长之先生在这本书里,以他特有的优美的笔调,高度评价了司马迁和《史记》,并从哲学、史学、美学、文学的角度全面分析、论证了司马迁及《史记》的思想和艺术。全书充满了闪光的语言、精辟的论断、深刻的论述和翔实的引证,尤其是其中许多富于开创性的见解,更给人以无限的启发。以后的有关司马迁和《史记》的论著中的不少的论点,都可以从长之先生的这本书里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