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诗有诗眼.文有文眼。苏轼有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可见“眼”的重要性。消息也有它的眼,这就是新闻眼.即新闻标题。新闻眼是一条新闻中必不可少的、最关键的要素。它是最能体现新闻主题与思想的标题。梁衡在夜班看稿,常发现已上了大样的稿子还没有眼睛——  相似文献   

2.
诗有诗眼,文有文眼。苏轼有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可见“眼”的重要性。消息也有它的眼,这就是新闻眼,即新闻标题。新闻眼是一条新闻中必不可少的、最关键的要素。它是最能体现新闻主题与思想的标题。梁衡在夜班看稿,常发现已上了大样的稿子还没有眼睛——  相似文献   

3.
古人作诗、读诗或评诗,都很看重“诗眼”。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后人认为它用得生动、鲜活、传神,为全诗的点睛之笔,称之为“诗眼”。一则电视新闻中也应当有一个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最能体现新闻价值的关键镜头,如同一首诗军的“待服”。1981年3月30日,美国总统里根突然遭到枪击,美国广播公司所属电视台播放的新闻里有“中弹”这一现场的关键镜头,使观众有如临其境之感。1995年间月4日以色列总理拉宾遇刺,中央电视台播放这条新闻时没有“遇刺”的镜头,也没有“刺”后的镜头,而是用“刺”前的镜头来代替…  相似文献   

4.
弄诗与写新闻,属两个不同的门类。因此,若把诗人叫“记者”,会显得大不恭敬;相反,如果把谁的本报讯说成“诗”,作者也会脸红。因为,这几乎等于否定了他的心血之作。有一个人却怪,硬要说“一条好的报道就是一首诗。”此人就是后来用“闻捷”的笔名写诗出了名的原新华社记者赵文杰。我是一个搞新闻的人,也读读诗,工作中也不时品味闻捷的那句话,心想,诗与新闻既同是舞文弄墨之事,个中总会有相通之处。读了杜甫的《石壕吏》,更有深切感触,觉得两者相通  相似文献   

5.
古人谓文章的精要处为“眼”,故诗有诗眼、文有文眼,好新闻亦需有眼,当指一篇新闻的“神光所聚”之处,如新华社电讯稿《刘朗兰慷慨就义》中的对话:(阎军)问:“为什么参加共产党?”“共产党为老百姓做事。”“今后是否还给共产党办事?”“只要有一口气活着,就要为人民干到底!”这是这篇消息的“眼”,至今读来,仍可感到17岁的女共产党员面对国民党阎(锡山)军铡刀的浩然正气和博大的精神内涵。“一句之灵”,“使全篇俱活”,新闻眼是~篇优秀新闻作品中最能拓展立意、强化主题的关键,或者说是一篇新闻作品中的闪光的亮点,这…  相似文献   

6.
当一张报纸展现在读者面前时,你也许对其中某条消息感兴趣,殊不知这也许是一位刚出道不久的报道员或通讯员的“杰作”呢。当你合报品味这条新闻的价值时,也许还没看清作者姓甚名谁呢。殊不知这一条条不起眼的小稿,凝聚着多少报道员的苦辣酸甜!这里向大家介绍一组来自部队基层很适员的故事,看看他们是怎样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苦在其中万事开头难,搞过新闻报道的人都有同样的感受,对于刚刚走上新闻报道之路的报道员,他们的感受更深。报道员贾伟东,是刚刚从新兵连调到报道组不到5个月的“新手”。在新兵连里,他经常写写散文、诗…  相似文献   

7.
新闻与散文,具有不同的属性,但是有一定的联系。应该说,文字根底好,的确有助于新闻写作。不过,如果不能正确把握,也可能把新闻写作带入歧途。因为散文与新闻,既有相同之处、互补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区别之处。  相似文献   

8.
关于新闻与散文的关系,新闻界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以近代报业为依附的新闻文体,最早是随着西洋传教士漂洋过海而来的,与中国的古典散文无亲无故”(《评“新闻散文同族”论》,这种意见,我们可以简称为“新闻散文无亲无故”论。另一种意见与此相反。有不同的表述,但可依上述第一种意见姑称为“新闻散文同族”论。现序列于下: 一、“散文并不等于新闻,但新闻都属于散文,真实的散文”(李学来《正确理解“新闻散文化”》。这种意见本于穆青同志的看法。1963年,穆青以寄晨的笔名在新华社《新闻业务》上发表《在工作中感到的几个问题》,其中说到:“我觉得,从广义上说,新闻即是散文的一种。”二、“新闻文体总的说来是一种叙事文  相似文献   

9.
散文与新闻是分属于文学和新闻两个不同领域的体裁,然而,这两种体裁又是可以相互渗透的。散文式新闻就是散文与新闻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的新闻文体。 在文体分类史上,散文的定义和范围曾经有过一个演变过程。在我国,古代散文是对韵文、骈文而言,除了诗、词、歌、赋等有韵的作品外,其它不受格律约束的文章,便总称散文。“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散文便成了一个独立的文体。散  相似文献   

10.
记者这种职业,每天面对的是万花筒般的世界、万花筒般的事物、万花筒般的采访对象。如何在万花筒中捕捉最绚丽的画面,这就需要记者练就一双敏锐的“新闻眼”。有了一双“新闻眼”,表象中能看出精彩,看出本质和内涵;有了一双“新闻眼”,就会在有些同行对同一事物还处于淡漠状态时,你已经酝酿出一种冲动。 表象中看出精彩,就是在同样的题材中你的眼光高出一筹。或者这本来是个新闻,但有人是见多不怪,有人是不以为然,有“新闻眼”的记者在这种常态下却表现出了自己的独有眼光。以1995年中央级报纸的几篇新闻为例,《光明日报》…  相似文献   

11.
散文一直被称为“文艺的轻骑兵”,是一切文学模式中最自由、最活泼、最不拘一格的写作形式。散文讲求谋篇布局的结构艺术,讲究诗一般的意境,讲求文采,要求语言优美,如抚弦美曲,娓娓动听;要求行文生动活泼,光彩照人。如果将新闻评论与散文“联姻”,从而把大道理说得优美动听,就能“优生”出更好的评论作品来,就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新闻文稿中越来越多地注进了文学性的情采和笔墨,这是很好的事,是新闻素质日益提高的标志。新闻稿是一种限定性极强的文字形式,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相比来看,文学创作的限定性则要小些(但不是没有),将小说写成了散文体,将散文写成小说模样,或是将散文写成诗,将诗写成散文,都有很大的灵活余地。当然,这不是说文学创作是绝对无限定的,怎样“突破”都可以,将现实题材写成神话小说,在散文中容纳大量虚构,在诗中抽掉了起码的节奏和谐韵,写成比散文还拗口,这都会给人一种  相似文献   

13.
张权 《新闻窗》2007,(5):63-64
说起新闻,大家都知道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提及诗歌,众人皆知,则是一种文学艺术。笔者在近年的新闻采访与诗歌创作中,发现这两种风格貌似各异的文体,其实有很多共通之处,即在新闻中潜藏着很多“诗性”(此文中特指旧体诗)。当然,这种所谓的“诗性”,在笔者看来,仅指诗之“文”,而非其“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诗有诗眼。《诗人玉屑》的编者、宋人魏庄之曰:“诗句的一字为工,自然颖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不是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一个“绿”字,作为全诗之眼,引起古往今来多少文人的赞叹呢!文有文眼·所谓文眼,即散文艺术构思的"  相似文献   

15.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人们往往看报先看题,从标题中寻找惹眼抓人的篇章再进行阅读。这促使我们地方报纸也必须很好地研究标题。 让标题凸现“新闻眼” 诗有诗眼,文有文眼,新闻也有“新闻眼”。新闻标题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要凸现“新闻眼”,突出文图中的主要信息或所揭示的主题。 1998年,长江中下游抗洪抢险惊天动地,湖北省长江两岸灾情严重,地处鄂北丘陵地带的随州市虽未受长江洪水的直接威胁,但仍关注着全省的抗洪斗争。 8月18日,随州日报大样一版左下角有一篇200多字的稿子,原题为:《洛阳镇全力保超规划》。我觉得这…  相似文献   

16.
“善用对比手法,实现新闻价值”。说实话,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很浮浅,只能简单地说说“一家之言”。一般说来,我们写一个人,一件事,往往如同写森林中的一棵树,要把“这一棵”写成“这一棵”,而不是另外“一棵”,需要一种发现其“与众不同之处”的能力,这是其新闻价值所在,也是实现其新闻价值的一条“捷径”。艾丰先生在《新闻写作方法论》中,把这种“对比”的方法称作“绿叶衬得红花美”,认为是提炼主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很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17.
报摊上喊得最响的声音是:“快看快看,北京市副市长被免职”,网站当日新闻点击率排行第一的是“北京市副市长刘志华因生活腐化堕落被免去职务”,媒体报道最为珍惜笔墨.最没有体现新闻媒体作为“寻求真相的职业”特点的也同样是这条新闻。  相似文献   

18.
多摘“鲜葡萄”少制“葡萄干”上街买蔬菜水果,大概没有专拣不新鲜的人.同样,读者翻看报纸,也总是不愿意看早已过时的“新闻”。一条新闻有没有新鲜特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是不是“活鱼”,往往包含着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评价,也表现出作者报道技巧的高低。往往有这样的事发生,在很多人看来就是“那么回事儿”,高  相似文献   

19.
多摘“鲜葡萄”少制“葡萄干”上街买蔬菜水果,大概没有专拣不新鲜的人。同样,读者翻看报纸,也总是不愿意看早已过时的“新闻”。一条新闻有没有新鲜特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是不是“活鱼”,往往包含着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评价,也表现出作者报道技巧的高低。往往有这样的事发生,在很多人看来就是“那么回事儿”,高  相似文献   

20.
新闻特写是一种颇有特色的新闻体裁。新闻特写,要在“特”字上做文章。“特”者,特点、特征、特殊也,即与众不同之处,独特之处。山水画家有一种本领,就是能抓住这一山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