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泉根 《寻根》2012,(4):121-124
自古以来,中国人的名字或是一字名(单名),或是二字名(双名),从未见过三字名,洪天贵福可说是一个创举。“洪天贵福”就是太平天国的幼王、天王洪秀全的长子。洪秀全夺取了半个天下,在天京(今南京)登基称王之后,在其长子“天贵”的名字后添加了一个“福”字,成为洪天贵福。  相似文献   

2.
足疗的历史     
王海 《寻根》2008,(4):103-105
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可见,“足”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足”字,《说文解字》解释说,“人之足也。在体下。从口止。”可见,“足”字是由“口”和“止”二字组成的会意字。清代学者段玉裁注释说:“口,犹人也。举口以包足已上者也。”对于“止”字,《说文解字》的解释是:“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口止为足。”原来,早在我们的祖先眼中,  相似文献   

3.
一“悠然望南山”陶渊明的名诗“结庐在人境”一首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望)南山”句自古就引起过一些议论。东篱下采菊,怎应望见南山而且还是悠然呢?甚至于是“见”字好还是““望”字好也有不同意见。我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争执。东篱下采菊为什么脸非得朝东不可?菊是一畦一畦的,采花是转来转去的,  相似文献   

4.
黄帝又称轩辕帝,这位中华民族的祖先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存在,至今还众说纷纭,以至越来越虚无缥缈。把黄帝的“黄”看作“皇”的假借字,是顾颉刚、朱芳圃等人的见解。唐兰则把“黄”字看作“”的本字,以其“象人仰面向天,腹部膨大”,俨然一个突胸仰向瘠病之人...  相似文献   

5.
老子的神化     
老子的神化钟肇鹏老子由人变为神仙,最后成为道教的教主,有一个历史的衍化过程。本文想筒章谈谈这一问题。老子是活动于春秋末期的人,年辈略长于孔子。《史记·老子传》说他是“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名耳,字聃,姓李氏。”“厉”古音读赖。所以厉乡又作赖乡或濑多。...  相似文献   

6.
冯少波 《寻根》2010,(1):61-65
<正>在中国历史上的大多数时期,特别是有身份有文化的人,通常都有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名字,一个名(有时还有小名与大名之分),一个字,有的人还有号。名与字相配,既说名,又说字,才是一个人完整的名字。  相似文献   

7.
谷子 《世界文化》2009,(11):40-42
人没有名气,画就没有名气;画没有名气,人就更难有名气。除去那些货真价实的人和画,剩下的,如果果真想有个名儿,就得把“功夫”使在画外,比方说在姓名前面封个号冠个名,任何场合再有意无意地张扬一下;或请名人写个字题个跋钤个印……于是,人有“名”了,画有“名”了,这也算是另一类的“始知名画有功夫”吧。  相似文献   

8.
马兰 《华夏文化》2008,(2):22-23
我们的先民关于死的观念是很质朴的,这一点从“死”字本身可见一斑。《说文解字》:“死,澌也。人所离也。从歺人。”段玉裁注:“形体与魂魄相离,故其字从歺人。”死的甲骨文字形为 ,左边是残骨之形,右边是一个人在凭吊。  相似文献   

9.
懒学生     
“每个人都准备好一张纸”,老师说,“请大家描写一下,在各自口袋里都有什么东西?”班上一名最懒惰的学生只写了三个字:“两个洞”。懒学生@正华  相似文献   

10.
李心传(1167-1244),字微之,又字伯微,号秀岩或秀岩野人,晚号霅滨病叟,隆州井研人(今四川乐山人),历官史馆校勘、工部侍郎等,一生潜心著述,成果颇丰,与李焘并称“二李”,是南宋著名的史学家。“井研四李”家学渊源,名重于巴蜀之地,心传则经史兼通,学识渊博,当时文人雅士大都乐于与其交往。  相似文献   

11.
纵观《老子》,我们不难发现“道”的涵义并不一致,如果我们按照老子思想的本末次序,作一番逻辑上的推论,就不难看出“道”具有几大层面的蕴义。首先,老子的“道”是一种“本体的道”,指的就是不可道、不可名的“常道常名”。它是一种形而上的实存,也即不外是一种“...  相似文献   

12.
一、就“易”一名三义论“乾坤”中的辩证法 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说“易便是变易的易”,是《易经》中三个基本观念(易、象、辞)之一。这显然把:“易”简单化了,一个“易”字本身就是辩证法。郑玄作《易赞》及《易论》提出“易”一名而含“易简”、“变易”、“不易”三义的说法(孔颖达《周易正义》卷首),  相似文献   

13.
陈文林 《世界文化》2012,(12):27-29
《一个人的好天气》是日本2007年第136届芥川奖的夺冠作品。作者青山七惠是典型的日本“80后”女作家,也是最年轻的川端康成文学奖获得者。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中文版《一个人的好天气》的时候,封面的最上方赫然标着两行字:“飞特族的青春告白”,“2007年芥川奖夺冠作品,日本最受瞩目畅销小说”。  相似文献   

14.
李寸松 《寻根》2007,(1):68-75
淮阳泥玩具总称“泥泥狗”,叠用两个“泥”字,是对泥玩具的爱称。淮阳有座“人祖庙”,每年从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有历时一个月的大庙会。省内省外,各地前来“朝祖进香”的人,人山人海,每天有三五万人次。“泥泥狗”是庙会上最有特色的民间艺术品。它好看又好玩,价格便宜,“朝祖  相似文献   

15.
彭华 《寻根》2003,(6):84-85
名片是现代人重要的交际工具,时髦而又不可或缺。推本溯源,名片并非舶来品,在中国古已有之。名片,古称“名谒”、“名帖”、“名纸”、“名刺”、“门状”、“门刺”、“飞帖”、“手刺”、“子”、“下官刺”、“爵里刺”、“长刺”、“名”、“刺”等。至迟在汉代,名片已经相当流行了。据清代史学家赵翼考证,“古人通名,本用削木书字。汉时谓之谒,汉末谓之刺。汉以后则虽用纸,而仍相沿曰刺”(《陔余丛考》卷三十“名帖”条)。宋高承编纂、明李果校补的《事物纪原》卷二也说:“汉初未有纸,书名于刺,削木竹为之。后代稍用名纸。”根据《史记…  相似文献   

16.
伍莊(1881-1959),譜名文琛,字憲子,號夢蝶,廣東順德人;爲康有爲萬木草堂弟子,故又別字憲庵,因“康門徒侶多以庵字相稱,即是源出康門之標記”①.以此,伍與梁啓超有同門之誼.  相似文献   

17.
黄细嘉 《寻根》2005,(6):22-26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说明婚姻对于成年男女来说具有必然性和不可抗拒性。对于中国人来说,婚姻是一辈子最重要的事,是家庭和子嗣合法存在的基础,而且婚姻的缔结也直接影响到一个宗族系统的发达与否。所以婚姻虽然是好事,但在其缔结过程中又会受到各种有形无形的社会力量甚或某种神秘的、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的干扰。  相似文献   

18.
黄一農 《中国文化》2022,(2):234-245
成德(滿名cengde的對音)的漢名所以另見“性德”(或“興德”“星德”)之别,乃因其曾爲避皇太子胤礽(滿音ceng)嫌名,主動將滿名改曰singde,但有少數書寫者在表述其人時,受當時滿漢雙語混融的影響,乃自行將他滿文新名的漢字對音寫作“性德”,以求與滿名的念法一致,而未使用正式的漢名“成德”。事實上,筆者耙梳大量文獻後,發現在約百處其自稱或師友對他的稱呼當中,絶大部分皆冠“成”姓,且其漢字的手迹或鈐印均未見有作“性德”者。後世不知其名在清初多元文化背景下所曾産生的複雜變化,遂多誤以他曾改漢名“成德”爲“性德”。  相似文献   

19.
李正宇 《寻根》2001,(6):56-60
鲁迅先生《狂人日记》中说:“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邪邪的每页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吃人”二字,入木三分地概括了历代统治的血腥历史,尖锐而凝炼地表述了这漫长历史的本质内涵。它成了我国现代学语言中一个常用的比喻词语。但从历史角度考察一下,“吃人”又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确实发生过、存在过的事实,甚至在明时代漫长的历史时期内仍然余风未绝。  相似文献   

20.
胡茜 《华夏文化》2006,(4):23-24
“監”(“监”的繁体字)的甲骨文形为,金文形体为。唐兰《殷墟文字记》:“余谓监字本象一人位于盆侧,有自监其容之意。”“監”的甲骨文、金文形体均像一个人俯首从盛水的盆中审视自己的面容。故其本义应当是“照视”。“说文·卧部”:“监,临下也。”《尔雅·释诂下》:“监,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