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亨利·詹姆斯是最早有意识地把叙事视角作为主要技巧纳入小说创作的作家之一。在《使节》这部作品中,通过叙述声音与人物视角的完美结合、视角转换、特别是第三人称有限视角叙述等叙事视角技巧的运用,使小说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使它成为现代英语文学中最优秀的经典著作之一。  相似文献   

2.
鲁迅小说的童年叙事是他整个文学创作较大成就之一。鲁迅小说中的童年叙事以童年视角为主线,用独特的叙事手法描述了童年的难忘往事,表现了一个桃花源般的理想化家园景象和作者对这种理想世界的现实寄托。同时鲁迅小说中的童年叙事也用冷峻和严肃的笔调,揭露了封建旧传统和旧制度对普通下层人民身心的迫害。  相似文献   

3.
叙述视角是设立小说叙事空白的主要方式,其选择意味着话语范围的限制。内视角通过人物的意识叙述事件,有选择性地呈现人物意识范围内突显的信息,省略或隐含其他信息。外视角通过叙述者的意识展示场景、人物的言行等叙述故事,将人物的心理、事情的缘由设置为空白。零视角通过选取部分情节或场景以部分表征整体的方式叙述故事。不管采取哪种视角,小说叙事都是转喻式的,通过叙述视角的过滤、选择的细节可以充当认知参照点为故事整体的构建提供心理通道。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鲁迅、茅盾、赵树理的农村题材小说的代表性语段为例,从人物刻画和环境描写两个方面对其语音特征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与分析,发现文学语言的语音特色是作家语言个性在语音底层的主要表现,而语言个性是形成作家文学风格的重要因素,文学语言的语音特色为文学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声律美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当代女作家付秀莹在新作《他乡》中,讲述了翟小梨从芳村走到S市最后到北京的奋斗历程。作家在小说中采用打乱叙述时间、多重人物叙述视角和变换人物叙述视角及转换叙事空间等叙事策略,为小说带来了时间"绵延"的特征,塑造出饱满立体的人物形象,阐释了"他乡"的隐喻。  相似文献   

6.
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已经发表了4部小说。从女性主义叙事学的角度看,谭恩美系列小说中的华裔女性人物已经成功地实现了"话语权威"。为了实现这种权威,谭恩美在其作品的叙述中采用了三种叙事策略——传统的作者型和个人型叙述声音以及较为现代的集体型叙述声音。  相似文献   

7.
钦努阿·阿契贝的小说《荒原蚁丘》具有独特的叙事方式和形式。文章主要分析了《荒原蚁丘》在叙事视角和叙事主题两个方面的陌生化效果,揭示小说的思想精华。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翻译适应选择论在操作层面的适应性选择,将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翻译的《鲁迅小说选》作为语料,着重分析译者在语言层面的适应选择翻译策略,解读译者如何在词汇、句法、修辞风格三个方面做出科学合理的适应性选择,旨在说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在实际翻译过程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厘定吴组缃小说的艺术个性的基础之上 ,选择其 30年代的小说名篇《艹录 竹山房》进行细读 ,围绕小说的中心意象“被囚禁的女人” ,从叙述者的选择、叙事模式的建构、意象的营造、氛围的渲染诸方面来欣赏吴组缃小说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寒冬夜行人》叙述风格非常明显的表现出了作家特别关注过的"一边是晶体,一边是火焰"的外部叙述与内部叙述交错进行的叙述形式。小说不仅体现了后现代主义作家们对作家与读者关系的调整,而且它还开拓了小说叙述者、叙述对象、范围、形式等叙事学所研究的重要问题,是卡尔维诺实验小说中的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小说有自己特殊的文体表达规范和方式,还有各自特殊的文化环境。不同的小说作者,又有各自创作和写作风格,本文以爱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逃离》为例,从门罗的语言特征、叙事手法等角度,对门罗小说的文体特征进行探究,来印证门罗小说的心理现实主义色彩,哥特式风格,以及其女性主义和美学体现。  相似文献   

12.
《围城》是钱锺书先生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家喻户晓的作品。一九一四年在上海初版,这部长篇小说的创新不仅体现在它的内容和语言特色上,更体现在作者在探索小说叙事技巧的形式上。《围城》的叙事策略,主要从叙述视角(第三人称有限的全知视角),叙事时间(叙事节奏),叙事结构(单线缀段式结构)和叙事语言(反讽的语言风格)等几个方面来营造。  相似文献   

13.
《媚金·豹子与那羊》是沈从文虚拟的一个湘西民间凄美爱情故事,这篇章法之外的小说通过文体互涉、考究的叙事、对古典诗词的借鉴实现了从民间故事到诗化小说的升华。运用起兴、淡远地环境描写、诗意的人物对话与山歌对唱,营造出恬淡悠远的诗意氛围。小说采用外聚焦冷静客观地再现故事情节,利用精悍的叙述声音介入完成了对乡土美好情怀的捍卫和对城市文明的批判,运用象征把小说的内涵升华到了神性存在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茴香豆"是浙江省绍兴市的一味小吃,并多次成为鲁迅叙事文本中的描写对象,在《孔乙己》中,鲁迅对其进行了功能化的处理,使其在小说中具有了一定的叙事意义。通过再现若干主要人物之于"茴香豆"的个性化语言和行动,窥察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心理情绪,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同时,"茴香豆"在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以及表现主题、深化意蕴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茴香豆"作为绍兴市特有物质民俗的代表,多次出现于叙事文本中也是鲁迅浓郁乡土情结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5.
将<红楼梦>与其它古典小说相比,<红楼梦>显示出了极大的叙事智慧及独特的叙事魅力.本文围绕作者如何与叙述者分离,如何巧妙运用全知视角、限知视角等多重叙述视角叙事这几个方面,从叙事学角度分析了<红楼梦>对中国古典小说叙述者及叙述视角的开拓创新.作者对叙述者及叙述视角进行了一系列的巧妙安排,小说叙述者的扑朔迷离,叙述视角的...  相似文献   

16.
在鲁迅的文学作品中,可以说言语反讽是构成鲁迅小说深刻思想意蕴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手法,本文从鲁迅小说的人物自我语言反讽和人物对话语言反讽两个方面简要论述反讽艺术给鲁迅小说带来的文本内涵和张力。  相似文献   

17.
王朔在语言上树立的风格和语言平民化方面的探索是十分成功的。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体现出王朔独特的传播艺术。其语言机智幽默,叙事新鲜直白,没有一本正经但又绝不超出常规。他的小说字里行间都是市井里流行的语言,但文字出于俗而又不俗,有生活,有生命,寓庄于谐,极富可读性和感染力。王朔小说的传播力也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18.
高晓声的小说创作与鲁迅有着深刻的联结。在"为人生"的创作宏旨下,高晓声在农民题材以及深入探讨"国民性"问题上对鲁迅进行了继承与发展;在艺术表现手法上,高晓声师承了鲁迅的白描、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手法以及含蓄的辛辣、寓涩于笑的幽默风格,其后期的象征主义与现实主义巧妙结合的作品,是对鲁迅所坚持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传统的努力回归。  相似文献   

19.
40年代,东北作家群的创作出现了一批以“童年回忆”为主题的小说,它提供了一种新的叙述模式:叙述人称为第一人称回顾性叙事,对全知叙事视角进行了变革。双重叙事视角的使用使文本呈现复调意味,具有陌生化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20.
作为新时期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贾平凹创作大量优秀的中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贾平凹小说创作风格、叙事前后略有发展变化,但综合考察其主要作品,可以看出贾平凹小说在叙事方面体现出三对范畴的对立:一是神秘主义叙事和人文主义叙事的对立,二是城乡二元视角的对立,三是意象化叙事与情节叙事的对立。贾平凹小说的叙事特色体现了他徘徊挣扎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精神探索和文化保守主义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