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教学追求高效的课堂,是教育的一个永恒的话题。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课堂改革的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决定课堂是否有效、高效,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对课堂的组织形式有一定的支配权,学生学什么、如何学,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就有可能打造高效课堂。优秀的教师课前总是在这样几方面做精心的准备:  相似文献   

2.
我校的高效课堂改革活动已开展了四个月,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经过几个月的探索与实践,我认为要使高效课堂取得高效,校长不仅要有能力、有动力,还要有实力。校长如果具备了这三种力量,才能在构建高效课堂中说话有主见,推进有力度,决策有创意,指导有深度。一、构建高效课堂,校长要有高超的能力要使学校高效课堂健康、有序、稳步、有效地推进,校长要有高超的组织和管理能力。纵观各地高效课堂取得  相似文献   

3.
校长该做的事,我认为在当前有这样三件:第一,是研究好办学思想,并要将这一思想化为全体班子成员的统一思想;第二,是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第三,是研究课堂教学的改革。课堂改革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人们对课堂改革的要求越来越高,可是教师对课堂改革需要一个认识过程,课堂改革本身更是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4.
我校的高效课堂改革活动已开展了四个月,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经过几个月的探索与实践,我认为要使高效课堂取得高效,校长不仅要有能力、有动力,还要有实力。校长如果具备了这三种力量,才能在构建高效课堂中说话有主见,推进有力度,决策有创意,指导有深度。一、构建高效课堂,校长要有高超的能力要使学校高效课堂健康、有序、稳步、有效地推进,校长要有高超的组织和管理能力。纵观各地高效课堂取得  相似文献   

5.
彭雪花 《教育》2012,(36):24-25
教学的基点在课堂。可以说,课堂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但是,课堂教学改革绝不仅仅是观念、模式、方式、行为的变革,即教学活动本身的改革,它首先而且主要应是课堂文化的重建——这是核心、根本和终极追求。课堂文化是课堂教学的"土壤",是课堂教学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元气",是课堂教学的活力之根和动力之源。如果没有课堂文化的重建,课堂教学改革必将走向形式化、庸俗化,最终无所依托。围绕课堂文化的建设,近年来,笔者所在的北京师范大学南山附属学校,对教育教学展开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6.
课堂学习结果反馈,对学生,特别是对“差生”的学习动机有很大的激励作用,有利于“差生”学习成绩的提高。由于传统教学的重讲轻学,在课堂上教师对“差生”的行为评价往往忽视,认为“差生”延误教学时间,致使课堂再反馈的信息受到不同程度的阻塞。我们曾对14个班的50名中高年级数学“差生”作了口头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课堂信息反馈的看法(在“保密”状态下进行)。主要心理障碍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7.
周志诚 《陕西教育》2006,(12):19-19
在创造性教育中,对“差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不论是旧的教育模式,还是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总要面对一些所谓的“差生”。由于学校扩招,学生人数大大增加,其中我们通常称的“差生”也随之多了起来。那么“差生”这一说法到底是否科学呢?  相似文献   

8.
差生,是指中小学校里智力正常、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学习成绩好、品德差的学生是不称为差生的;而品德好、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依然难免一顶差生帽子。至于品德、成绩都差的差生人们又称之为双差生。大家都说差生是客观存在的,无法避免的。差生,是让人头疼的、讨厌的,校长...  相似文献   

9.
李爱英 《学周刊C版》2011,(7):108-109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像清新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新课程的理念也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我们的心田。此次课改是理论上的改革,也是一次全面的、根本性的改革。课改后的课堂应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课改后的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去准备、追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接受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挑战。让课堂充满活力很重要的一点是如何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小学数学的特点,真正让课堂活动起来。为此,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对课堂互动作了一番思考,认为在互动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的一些细节。  相似文献   

10.
刘羽 《辽宁教育》2007,(1):35-35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优质课更是走在了课程改革的前列。优质课,其本意是发现和褒扬优秀课例.并以此为契机进行深入地推广课堂改革和探索。但由于一些人在新课程改革中出现急功近利的思想.全然不顾教育改革是一个有破有立的扬弃过程,在改革中应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把新课改的优质课片面地曲解为求新求异,结果使优质课评选几乎演变成比新、斗奇的大练场。  相似文献   

11.
导致差生学习成绩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听课记笔记不得法、影响听课效果是一个重要原因。课堂上,一些差生记笔记常出现如下一些情形: 一是满堂记。有些差生为了能在课后作业时找到现成的答案,在课堂上,不管是教师讲的,还是黑板上写的,不管是书上有的,还是没有的,统统记下来。从上课记到下课,一刻不停。二是随意记。有些差生认为课堂笔记可有可无,不  相似文献   

12.
就其本身而言,教学是人类的一项善举,以人的生命建构为着眼点的课堂教学应是一种有尊严的课堂教学。反观当前的中学思想政治课堂,有的教师动不动就罚学生抄作业,对犯错误的学生罚站、停课,对没考好的学生恶语相向,歧视差生,不尊重学生思想主体,独霸课堂……诸如此类的现象说明,课堂教学必须以生为本,追求有尊严的课堂。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转化差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面临的挑战,更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高中的差生时刻困扰着中学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差生”也常被人歧视。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后进生”工作是“最难啃的骨头之一”。  相似文献   

14.
在深化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是全体英语教师面临的挑战.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课堂,更新观念,转变角色,面向全体,关爱差生,因材施教,切实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采用以下方法可以减少差生的高焦虑的心理障碍:一、建立良好的教师与差生的关系;二、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导入;三、创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四、让差生获得成功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新课程改革最核心的部分是课堂改革。课堂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课堂文化。  相似文献   

17.
笔者从1989年起就开始了“差生教育”的探索,逐步形成了“实施课堂补差,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路。几年实践收到明显成效。本文就差生的内涵及其成因、课堂补差的理论依据及其方法、途径谈点粗浅的看法。一、差生的内涵和成因不同时代不同社会对“差生”的内涵有不同的理解和界定。我们所说的“差生”是指学生个体在其发展过程中教育教学目标达成度较低,以及相对于特定学校班级环境来衡量表现出欠缺或不足。用整体和发展眼光看待差生现象,我们必须坚持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8.
王金战 《师道》2012,(11):6-8
让一个差生变好真的很简单我研究多年的成功教育,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差生是怎么产生的:当一个学生,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他就变成了差生,没有一个学生生下来就注定是个差生。所以让一个差生变好真的很简单。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不敢说这句话,但是我现在敢说,因为我多年的经历已经证明了这件事情。让一个差生变好真的很简单,怎么做呢?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差生是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后才产生的,让一个差生变好,是让他反复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个学生就会慢慢地变好了。  相似文献   

19.
构建小学语文和谐课堂是促进学生获得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需要,是新课程改革所追求的目标。在小学语文和谐课堂构建中,可以通过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倡导个性化阅读、帮助差生发展、缔造民主互动的教学氛围、多元化评价等多种途径加以优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始终秉承和谐教育理念,聚焦课堂,关爱学生,为全力构建充满活力、安定有序、自然和谐的课堂倾注真心。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诠释了教师体验、特长生培养、差生促进、新课程改革与音乐尽善尽美的教学等诸多问题,教海浩瀚,一管之得,宋人献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