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如果问到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的区别在哪里,大多数人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中国山水画是写意的,西方风景画是写实的",同时,大凡画画的人也都会被问到的一个问题是,"你画中画的是哪里啊?"这个貌似简单的问题却切中了中西绘画差异性的要点,而其中最为明显的莫过于中国山水画与西方  相似文献   

2.
孙景超 《寻根》2011,(3):12-14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对于中国的文明进程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由此,也激发了人们对黄河源头的兴趣。黄河的源头究竟在哪里,对于中国人而言,  相似文献   

3.
喜爱夜读     
到了夜晚,我哪里都不去.即使周末被朋友拉去聚会,也慌慌地想回家.想回家,其实是回到我那间简陋的、拥挤的书房去.  相似文献   

4.
刘梦溪 《寻根》2009,(3):4-6
我近来对国学和相邻概念所作之辨析,不是表示我反对国学,或者不要国学,而是主张国学无须太热。20年前的1988年12月15日,我在《中国文化》创刊词里写道:“与学界一片走向世界的滔滔声不同,我们想为了走向世界,首先还须回到中国。明白从哪里来,才知道向哪里去。文化危机的克服和文化重建是迫临眉睫的当务之急。如果世界同时也能够走向中国,则是我们的私心所愿,  相似文献   

5.
父亲的山地     
父亲一直生活在农村.到远方一个城市求学的我,无论走到哪里,怎么也忘不掉父亲一直耕种的那块山地.  相似文献   

6.
1936年12月22日,奥斯特洛夫斯基与世长辞了。在他临终的前一天,他对妻子说:“……无论你在哪里工作,无论你做什么,也不要放弃学习。不学习便不能进步。”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这一段话,是对他妻子的劝勉,也是他一生的写照。  相似文献   

7.
历史记忆     
丁东 《东方文化》2003,(4):87-95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向哪里去?永远是人类思考的中心问题。而思考这些问题的基础,便是对历史的记忆。因此,当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弥漫的时候,讨论历史记忆本身的意义,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8.
《世界文化》2014,(6):28-28
<正>内容简介一根羽毛,一会儿被风吹到这边,一会儿被风吹到那边。"我属于那只鸟呢?"从某一刻开始,羽毛开始不住地问自己。她问过翠鸟:"我是你的吗?"问过布谷鸟:"我是你的吗?"还问过苍鹭,问过大雁、孔雀、天鹅、琴鸟、百灵……尽管鸟儿们的姿态各异、对羽毛的态度或冷漠或热情,但他们给羽毛的答案都是一样的:"不是。"这根羽毛究竟属于哪只鸟呢?羽毛琢磨的问题,其实也是人类思考的根本问题,那就是: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相似文献   

9.
散漫的天性     
国界真是一种奇妙的分界线。奥地利和德意志人各有三分之一边界相邻相连,共有着阿尔卑斯山;多瑙河先是流经半个德国,然后畅通无阻地直贯维也纳,站在萨尔斯堡的高山城堡上西望,倘若无人指点,从远景的画面上根本无从区分哪里是德国,哪里是奥地利。  相似文献   

10.
王鹤鸣 《寻根》2009,(3):118-127
我从哪里来?我的根在哪里?凡炎黄子孙、中华儿女,都十分关心这个问题。家谱中的“姓氏源流”就回答了这个问题。“姓氏源流”是家谱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正如《(江西婺源)星源严田李氏宗谱》(乾隆十四年)“渔溪翁自叙源流家纪”中指出的那样:“木必有本,水必有源》,此万古不易之常道也。不明其始,何以知祖之所自出;不晰其流,何以知派之所由分。”所谓“源”说的是姓氏来源,得姓始祖、始祖、始迁祖的有关情况;所谓“流”,说的是家族迁徙、分支分流情况。  相似文献   

11.
经常有人问我:你是哪里人?每当此时我都要哕嗦一番:我的籍贯是江苏江宁,出生在辽宁沈阳,成长在北京,您说我是哪里的人呢?籍贯地、出生地、成长地,过去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都会十分明确地指向故乡,但是城市化进程加速以后,人们的空间归属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一句就可以回答的简单问题,变得复杂起来。  相似文献   

12.
爱吃之心 ,人皆有之 ,作为一国烹调艺术的代表———国菜 ,除了其色香味形的美妙与不凡 ,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是值得咀嚼一番的。墨西哥国菜 :玉米菜墨西哥有句谚语 :“哪里有墨西哥人 ,哪里就有玉米。”墨西哥饮食文化的核心是玉米。无论是街头小吃、家常菜肴 ,还是最高级别的国宴 ,玉米食品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墨西哥玉米食品文化的特点是丰富、精致。墨西哥最著名的食品 ,是用玉米面包卷的辣味肉 ;还有一种玉米薄饼 ,香脆可口 ,尤以绿色玉米所制的薄饼最香。墨西哥人常用玉米薄饼卷上西红柿、生菜、辣椒拌的沙拉、或仙人掌的沙拉吃 ,很是…  相似文献   

13.
李嘉球 《寻根》2013,(5):137-140
范成大(1126-1193)是南宋名臣,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又是著名诗人,与尤袤、陆游、杨万里合称“南宋四大诗人”。
  范成大的籍贯是哪里?读过历史、文学史的读者一定记得他是“吴县人”(今属苏州市)。《宋史》《中国人名大辞典》《辞海》等权威典籍也都有明确的记载。  相似文献   

14.
祁震 《世界文化》2008,(11):I0001-I0004
国外生活越久,就越发对自己的“身份”提出问题。“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背后的文化,生活,经历以及自己所熟悉的形象符号都逐渐变的模糊起来。  相似文献   

15.
正请告诉我你是谁"请告诉我你是谁?"这是我突然收到三条陌生的连续短信之后,怀着抱歉和谨慎的心情,给对方的回信。远离城市久了,便有了心距。心是跟脚一起走的,脚到了哪里,心便到了哪里,即便回望,那片曾经属于你的风景,已然被岁月的烟尘模糊。  相似文献   

16.
送礼     
柏叶 《滇中文化》2007,(4):22-25
拉吉:(提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塑料编织口袋,从站牌后面匆匆上,然后立足四面眺望)哎们们,才十年没来过呢哗,县城咋会就变化这么大了,哪里是哪里都认不出来啰。(目光平视,面对观众)要我说改,真的是政策一变好,发展就跑步了哗,记得二十多年前的那个县城,才是个屁股大的小城,点上一支烟就能转一圈回来了。  相似文献   

17.
丰家骅 《寻根》2016,(4):80-85
扇子是夏季的一件日常生活用品,在我国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自与书画"联姻"之后,它也成了一种文化载体,一跃而身价百倍。但各种扇子始于何时,它们的功用如何,外来的折扇何时传入我国,电风扇的根在哪里,等等,这些问题都令人饶有兴味,本文试作一考述。竹扇、羽扇  相似文献   

18.
褚纳新 《寻根》2007,(5):122-127
王阳明,姚江大儒,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他的"心学"思想是我国古代思想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学派。有关王阳明的先世渊源,正史记载不多,近年来,各地在王阳明的身世上众说纷纭,这使得王阳明的家族历史变得扑朔迷离。王阳明的先祖是谁?来自哪里?这是许多人所关注的,也是值得探索的。  相似文献   

19.
出版社拿来一份复印件,让我写一个前言或说明。我从封套中抽出来一看,原来是一份日本人印的,翻译成白话的《圣谕广训》,而且附有“上谕文言原文。”我一看不由地想笑出来,哪里弄到的这老掉牙的玩艺儿,介绍解说是什么意思呢?难道要印出来让老百姓再来听宣讲上谕吗?不过作为古董观赏一下也是十分有趣的,其实说古也不算太古,不要说比不上恐龙蛋,比之秦砖汉瓦,也还是子子孙  相似文献   

20.
飘流游子心     
张凤 《寻根》2004,(5):100-101
虽然我常说:到哪里我也随遇而安,不自认为是外人。所以只要住得稍长一点儿之地,处处都感觉那是乡里,颇能重新定位,这种自小养成的四海为家的感觉,分析起来正是深层的飘流感潜在作祟,依然无逃于如影随形的乡愁,而最最糟糕的是我的飘流,仿佛还无原乡可觅。追念我的父母当年辗转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