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记漾濞     
正小城印象小城,小街,小巷,小站,简单朴素,浑身上下刻满了光阴的痕迹。走在街上,没见多少人,冷清而空荡的门面装饰陈旧。这是改革开放以前,我第一次去漾濞留下的印象。后来,我一次次走进漾濞,对小城的了解也渐渐多了起来。再后来,我发现,  相似文献   

2.
铁栗 《大理文化》2013,(1):84-86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永平乡下"在着"的时候,常常会走进那座县城。其实我进城也没什么具体的事,就是想在那些老旧的街上走走,享受一些花的清香。后来我才知道,让整座小城清香起来的,不是我常见到的某种花,而是可以高达20米的缅桂树。自此我把缅桂归类于时光里的景物,每次看到它把花枝伸向天空,我便体会了时空的辽远。一座小城飘满了花香,她的人文必然厚重,她的街巷必然古雅。我知道这座小城还不是当初的博南,当初的博南距此还有20公里,那里至今还存活着元朝的古梅树。  相似文献   

3.
春到漾濞     
正一座城,如果能够长久地躺在一条江的臂弯里沉睡,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地处大理中部的漾濞小城就是这样,由于群山掩映,漾濞似乎被大理的风花雪月遗忘了,但它却用天赋异禀,在横断山里写就了一篇刚柔并济的锦绣文章。江的内涵在于汇聚与滋润。在苍山之西,数百条溪流的汇聚,让漾濞江成为了漾濞人民的母亲河。在江水流过的地域,时光沉淀下来了无数的卵石、沙滩,也积存了无数和煦的阳光,让漾濞江拥有了无私的情怀。  相似文献   

4.
山水石门     
正石门是云龙的县城。因古驿道进入此地,两边悬崖如刀劈斧削般拱立,故称石门。前些年,石门改称诺邓镇,但老百姓还是习惯把这里叫作石门井。石门小城真的很小,但有山有水,小而精巧,小而秀美,小而有内涵。小城四面围着山,沘江由北至南绕城而过,狭长的城区,东西不过一里地左右,南北也就两三多里地,没走几步,就到小城尽头了,来到这里的人都会感慨好一座玲珑袖珍的小城!山给石门以脊梁,水给石门以灵气。一半城镇,一半山乡,一城  相似文献   

5.
漾濞卷粉小城漾濞最负盛名的小吃,当推卷粉。卷粉可裹成卷吃,也可以切在碗里加热汤吃或凉吃。小城街上马家卷粉的盛名,更多地来自于它裹成卷的滋味。这卷粉看着其实也没有什么秘密,裹卷粉的整个过程都在你眼前:将一张对折好的圆形卷粉在砧板上摊开,从对折处一划两半,用调羹挑上作料:一匙花生酱,小半匙油辣子,半把  相似文献   

6.
幸福的古城     
铁栗 《大理文化》2013,(8):42-43
中国有无数座古城,我说的这座是大理古城。距离那座城门仅有四五百米,街就有点背了。古城的背街是真正的清静之地,没有了摩肩接踵也就没有了人声嘈杂,满眼的石楼瓦檐凸显着古意。我在这样的街上走走停停,触摸历史感受宁静,无意间倒给自己营造了一份悠闲。一棵大青树虬曲峥嵘,碧绿的阔叶显出水波的样子,粼粼地调剂出一片清谅。几个彝族打扮的女子坐在树下,她们面前摆了几袋山基土,那是她们背来卖钱的。古城人几乎家家养兰,把上好的山基土摆在这样的街上,想要卖掉肯定不难。几个女子心里有底,在尚未来人问津之前,就趁着空闲绣花。她们绣花的神情很专注,手指在绣品上蝴蝶似的飞动着,淡定得就像在自己家里。  相似文献   

7.
钓鱼那些事     
我居住的小城,被一条叫漾濞江的河流环绕。小城很小,几分钟就可以出城直抵江边。看洪峰来袭,观水落石出。我与漾濞江的联系,始于多年以前,那时,我在上游更远处,我与江流一直用钓鱼这种方式深入。一直说“钓鱼”,因为这样说,似乎高雅起来,那些“独钓寒江雪”,“一人独占一江秋”的韵味扑面而来。可我的“钓鱼”,其实只是“捕鱼”——用的是“迷魂阵”一类的小鱼笼诱捕。  相似文献   

8.
往事二题     
那年三月街 1959年,在一年一度的三月街即将到来的日子里,比平常生活中对节日的期盼更增添了几分莫名的喜悦,平淡的日子里仿佛飘来一道彩虹.因为电影《五朵金花》正在三月街上拍摄.小伙伴们奔走打探,争先恐后用一个个新鲜的细节把听说变得生动真实.那些平日里只存在于电影银幕上的人们,正从银幕上走下来,活生生站在我们面前.他们走向三月街上,蝴蝶泉边,演绎白族男女青年之间的爱情故事.每天,看热闹的和被组织去赶街的白族乡民陆陆续续从四乡八寨涌来,乡村田埂小道上,到处都是他们的身影,一个个行色匆匆朝着县城北门外的三月街街场直奔而去.  相似文献   

9.
冬天的风吹到哪儿都是刺骨的冷。正午时分,当我出差乘坐的列车缓缓到达这个名叫“紫霞”的小站时,尽管车厢里沉闷依旧,却仍然没有人打开车窗换换空气。我的目光透过厚厚的车窗倦怠地打量着外面。看起来,这是一个很荒僻的小城。  相似文献   

10.
田承军 《寻根》2010,(5):105-108
<正>谈起泰城的登云街,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但要说到街上的基督教堂,却很少有人不知道。现在的登云街是一条既短又窄的街,已完全没有了过去的模样,街上有一座基督教堂,这是泰城目前唯一的一座教堂。但几十年前,泰城的教堂却并非只此一处。那时的泰城,教堂高耸的钟楼点缀在祠庙和民居平直而略弧的曲线里,此起彼伏的钟声曾经和天贶殿悠扬的铎声一起,回响在泰  相似文献   

11.
正漾濞,成为我儿时的一种向往。在梦里,无数次奔跑在核桃树下,那一棵棵粗壮的核桃树,既陌生又熟悉。凝望着一颗核桃,时光的足迹甚为清晰,而每一条足迹里都记载着或悲或喜,或回味或深思的往事。我家在鹤庆,同属于大理白族自治州管辖,但两地相隔有点远。对于生长在大山之中的我而言,小时候要到县城赶一次街都盼得把脖子拉得老长老长,更别说走出县外了。但从小"漾濞"这个名字就扎根在我的心里。这次,我的脚步暂且逃离了各种琐事的纠缠,来到位于点苍山之西的彝乡漾濞。还未站稳脚跟,我的  相似文献   

12.
吃在漾濞     
蒙正和 《大理文化》2010,(10):82-88
漾濞县城,民国时期称化平镇,解放后叫上街镇,今又易名苍山西镇。镇子虽小,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是云南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有外地人言:"漾濞人好吃!"褒贬掺半。一日三餐,说的是吃;民以食为天,  相似文献   

13.
旧故乡     
小城漾濞的底晕是旧的.不说别的,单凭它以集镇的形式存在六百多年的历史,已足够滋养出一种淡定、温婉的旧来. 那段不算太长也不算太短的历史,更多地凭依于一条古道、一湾江流.古道是西南丝绸古道,它包括漾濞在内的滇西南境内的长长一段,又被称为博南古道.据说,这西南丝绸古道发端于两千多年前,在时间上,早于西汉张骞的西北丝绸之路.最初作为古道上的人马驿站的小镇漾濞,是被古道的风尘和赶马人的汗水滋养出来的一个小小埠头.那一湾江流是漾濞江,它恒久地流过小镇的脚下,在这里打了一个柔和的弯,之后,往远处去了.史书上没有说,这同样名为漾濞的小镇和江流,到底是镇因江而得名,还是江因镇而流传.  相似文献   

14.
刘武 《世界文化》2010,(1):47-48
说过了卢克索的历史,还是再来说说今天的卢克索人,我在这座小城呆了好几天,多少对他们今天的生活有了一些了解。  相似文献   

15.
畅游石门关     
姚静 《大理文化》2011,(5):72-74
美丽如画,是一个被人们用烂了的词儿,可我找不到另一个词来替代它,仍是落入窠臼地写:漾濞,美丽如画。漾濞位苍山之西,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让漾濞山秀水美,境内景点星罗  相似文献   

16.
正此前已有人说过,忆苏的散文是她内心的生活,是她对生命、对故乡和自然的热爱。这种说法无人反对,因为凡是读过忆苏散文的人都知道,她的文字极少涉及外域,作为一个成熟作家,她自愿放弃了对彼岸的瞭望,那肯定是因为她对此岸爱得深沉。忆苏生活着的那座古城是南诏的发祥地,虽然历史的烟云早已散尽,小城的样态却仍像旧时的梦境。有很多时间,忆苏披一身唐宋的阳光,独自坐在绿苔滋长的木窗之下,将一座小城爱到无心。让人疑惑的是,爱几乎是人人都具有的品性,仅凭这种品性又怎能将一座小城爱到无心?"无心"  相似文献   

17.
送礼     
柏叶 《滇中文化》2007,(4):22-25
拉吉:(提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塑料编织口袋,从站牌后面匆匆上,然后立足四面眺望)哎们们,才十年没来过呢哗,县城咋会就变化这么大了,哪里是哪里都认不出来啰。(目光平视,面对观众)要我说改,真的是政策一变好,发展就跑步了哗,记得二十多年前的那个县城,才是个屁股大的小城,点上一支烟就能转一圈回来了。  相似文献   

18.
漾濞行记     
每个地方都有各自不同的味道.云南漾濞,山高水长,美在深山,美在人文,名不虚传.阳春时节,与漾濞有约.我心怀喜悦,直奔漾濞.才刚踏入漾濞的地界,我的感觉除了亲切,还有一份回了家的感觉.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漾濞的名气在于秀山灵水.秀山灵水,漾濞意蕴.到处是奇秀的山、灵动的水.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涧水;独特的文化,淳朴的民风.目之所及,郁郁葱葱,一派生机,都是新鲜感,让人留恋.  相似文献   

19.
安康路42号     
安建雄 《大理文化》2021,(10):35-39
安康路42号,是宾川县城边缘一个简朴而陈旧的小院.它是我生命历程中的一个中转站.2011年,我从乡下调到县城工作,在小院租住了一年多的时光.这段时光在我的生命里打上了一个拙朴的烙印,见证了我从"乡下人"变为"城里人"的过程.小院里那些来去如风、形形色色的人,来自五湖四海,他们有做小生意的,有打工的,也有未买房而临时落脚于此的工薪族.我和他们混杂在一起,成为小城最朴素无言的底色.我租住的那间小屋,之前不知道有多少人住过;我搬走之后,又有多少人来住也无从得知.那些来去如风的人,忙忙碌碌为生活而奔波,小院便是劳累之后的一个临时栖息地.我在小院里,听过欢笑声、打骂声、哭喊声,也见过悄悄溜进来的小偷.形形色色的人中,或许也有吸毒的、钱色交易的、跑路的……一个简单的小院,承载着社会底层复杂的人群,这些人,互相成为生命中匆匆的过客,或许见面打过招呼,或许在楼道上擦肩而过,最终都像遗忘一粒尘埃一样,在各自的记忆中不复存在.可是,"安康"是一个美好的词语,是幸福最基础的注脚.我总是有意或无意地记起安康路42号小院,记起和小院有关的一些人和事.  相似文献   

20.
杨坤 《大理文化》2012,(12):82-83
老哥常建世说,到老街走走吧!左中美陪你去。我说好啊!便在县文联副主席、《核桃源》编辑、彝族作家左中美的陪同下,沐浴着清晨的空气、阳光、微风、清凉和芬芳,踏上了位于县城边上、漾濞江畔的漾濞老街。老哥常建世不能随我前往,县上要拍电影,这个上午临时召开剧本定稿会,作为县文联的专职副主席,老哥必须参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