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故乡拾梦     
在一番等待之后,我终于又一次回到了故乡,生我养我的故乡。故乡的记忆是儿时美好的往事,虽已离开二十多年,但仍在梦里千百次出现挥之不去的情愫,恨不得快点踏上久违的土地,诉说儿女对母亲的思念。  相似文献   

2.
陈洪金 《大理文化》2012,(11):33-39
一多年来,我总是对大理情有独钟,那片与故乡一衣带水的土地,被我视为故土,与我的故乡一起热爱着。从故乡弥漫着艾草气息的土地出发,向南,过了金沙江,田畴相联,山景映衬着的,还是一片同样弥漫着艾草气息的水土,接纳我向着远方的漫游。出了大理,我才会突然想起来,应该向着故乡挥别。随着年龄渐长,许多次挥别故乡,就连同大理的那片山水和田园,也一起挥别到身后的暮色里去了。于是,我用我的文字去贴近大理,如同贴近我的故乡,我用我的笑  相似文献   

3.
溯源清碧溪     
江雪 《大理文化》2003,(4):32-33
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苍山上还没有索道,要到清碧溪的上游非要步行不可.我虽是土生土长的大理人,但却没有去过清碧溪,有时觉得很是遗憾,总像缺少了什么,又好像欠了故乡的一笔债似的.于是,在一个晴朗的日子,我们几个常来常往的朋友相约:到清碧溪去!  相似文献   

4.
在一首民谣中,罗马尼亚人把自己的国家称为天堂一角,意为美如天堂。 每当面对罗马尼亚朋友夸赞其美丽的风光时,他们就会给我们讲述一个传说:当初,上帝给各民族分配土地的时候,罗马尼亚人睡懒觉来晚了,土地被分完了。上帝实在为难,便把自己屁股下面坐着的那块土地,送给罗马尼亚人。那可是一块最肥沃的土地!  相似文献   

5.
李易农 《大理文化》2021,(10):40-47
种在石头上的故乡 绿豆冒了小尖尖,大蒜伸出了腿脚,麦子饱胀得金黄衣衫都要裂开了……眼前这些来自于乡下的种子,不是播在乡下的土地上,而是我种在石头上的一幕风景. 石头是上水石,是我从故乡带到城里的信物.一个人别家离乡,在城里孤单又冷清,心里空落落的,闲暇时免不了对故乡一番思念.一次回老家,三块造型普通的上水石被我带到了城里.我用盘子盛着它们,把它们放置在案头,日日望着,心里增添别样的温暖,总觉得它们是故乡的亲人——有故乡山坳里常见的石头相伴,便可以藉慰乡愁了.  相似文献   

6.
“到客家人的祖地闽西龙岩来访问,是我多年的愿望和计划,今天终于实现了,我感到非常高兴。在龙岩时间虽短,但过得很愉快。龙岩很美,山好,水好,人更好,下次我一定要带我的太太和朋友来这里考察访问,让他们也亲眼看看这美好的地方。”杨·布雷曼教授在访问龙岩期间多次对笔这样说。  相似文献   

7.
二姐的远方     
后来,二姐一直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坐在这家美发店门前."飞飞"美发店.那块血红色字样的招牌,带着看不见的光亮,直指她的内心.那些缠绕在霓红灯上的蜘蛛网,就像她此时的情绪,斩不断,理还乱.当然,还有从店门口走过的人们暧昧的目光、浅笑、低语、意味深长的回头等等,让她感觉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最为真实又最为遥远的距离.  相似文献   

8.
许多年前,当我第一次涉足永德那块到处都充满着一种古老文化气息的土地时,首先感受到的,便是一种难以言状的神秘。我至今依然清楚地记得,为了响应冥冥中一种神性的召唤,前往永德采风的时间,是1993年的10月。那个时候,从永平通往永德的路,艰辛而又遥远。最短的捷径,是从永平搭乘开往德宏瑞丽的顺风车到保  相似文献   

9.
父亲的山地     
父亲一直生活在农村.到远方一个城市求学的我,无论走到哪里,怎么也忘不掉父亲一直耕种的那块山地.  相似文献   

10.
回眸如歌     
正透过那些已经逝去的青春时光,回忆40年摄影生涯里走过的往事和那些几近沧桑的面庞,在我年过七旬的时候,再次翻阅那些年轻时拍摄的珍贵照片,我内心深处的情感掀起了层层波澜。大理,我自小成长到老都没有离开的地方,我深深地热爱和眷恋着这片土地,我为能生长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而感到无限荣耀。  相似文献   

11.
正我的故乡剑川,也是白族情歌的故乡,电影故事片《五朵金花》中的男主人公阿鹏就来自剑川,他善唱白族情歌,对爱情的追求矢志不渝。在现实生活中,那些传唱广泛、久远的白族情歌,它的背后往往有一个男女青年执着追求爱情的感人故事,那些情歌、那些故事犹如汩汩流淌的泉流一直鲜活在我们的生命中。父辈唱的情歌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我的父辈正值20岁到30岁的青春年华,是他们渴望爱情、追求爱情、咏唱情歌最鼎盛的阶段。然而,这个时候也是封建道德、封建礼教统治中国最黑暗、最严酷的时期。  相似文献   

12.
“我一次又一次地设想,人们或许认为我的作品不公正、丑陋或可恶,”78岁的伊莱亚·卡赞在他自传的结尾这样伤感地写道,“有些地方也很粗俗。”那么,好吧,既然人们提到了它……但到此时要为作品进行坦率的、“诚实才是上策”的答辩已为时过晚。那些完全赞同作家自我评论的人们已经喃喃自语地偷偷溜出观众席。至于那些仍然守着座位不放的人,很可能会产生这样一种看法:如果“唯一有价值的生活就是经过检验的生活”这句古谚的提法仍然是真实的,那么,推而论之,也许在20世纪的美国,唯一值得检验的生活就是轻率的生活方式。然而,卡赞所实行的大行不顾  相似文献   

13.
青山在那个乡间,一个莽撞瘦弱的少年背个绣花包,朝乡村小学跌跌撞撞地跑去,被踩踏起的那些灰尘:洁净,轻盈,刺鼻。他朝对面的山上望去,湛蓝的岚烟,正清洗着他的目光。我是那个少年,我们都是那个少年。那个刚从师范毕业的青年教师,在那块摇摇欲坠的黑板上写下"青山"二字,俊秀优雅,最让我感到羡  相似文献   

14.
正故乡老了,我却一直没能长大。旧宅子它是一段老去的旧时光,随着故乡一块老去。旧宅子已经不见了踪影,我时常把它找寻,于是我做了一个很长的关于故乡的梦。读初三那年,旧宅子被推倒了。古朴生气的它,没有一丝叹息,土墙倒了,留下它孤独的背影,发旧发黑的躯干还在支撑。后来,它还是瘫在了曾经的土地上,腐朽于故乡。这一直是我心中的梦魇。父辈分家以后,我们便和五叔一家一直住在旧宅子里。旧宅子到那时,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光景。房子有些旧,却能遮风避雨,故乡的阳光,一直照进院子里,温暖了旧宅子。我就在这温暖的轻抚下长大了。  相似文献   

15.
周熠 《寻根》2000,(6):90-92
著名诗人痖弦先生今年盛夏又一次回到故乡河南南阳。他对故乡故土故人的赤子深情,给我留下了真挚而鲜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6.
故乡情     
故乡情陆文夫一个人不管走到什么地方,总要想起自己的故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远行天涯常相问,何处是故乡?异国他邦,赏心乐事谁家院,不免又想起了自己的故乡……故乡不是一个籍贯的概念,对许多飘泊不定的人来讲,故乡应该是童年或少年时代生活过的地方;故乡...  相似文献   

17.
远去的故乡     
逝者如斯,岁月无情。随着年龄一天天增大,人也变得十分容易怀旧,记不清是哪一位哲人说过,怀旧是一种衰老的表现。但我不得不慨叹:衰老无法抗拒!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醒着还是梦中,脑海中浮现最多的还是童年生活,故乡风物。往事像一轮残缺的月亮正慢慢定格成一些破碎的风景。经过多次谋划以后,我终于踏上了回老家的山路。  相似文献   

18.
监利县,我的故乡,是个非常迷人的地方.……在那儿有我童年的笑声,少年的梦影.这是1985年我在一位朋友家里信手拿起一本散文集翻阅时读到的.当时,出于职业关系,我盯着文章标题右下方的作者姓名仔细看着——王轶猛!这竟是我慕名已久的一位旅台乡贤写的散文《月是故乡明》.虽然对作者了解不多,但我久闻他和他的胞兄王遐举先生是一对蜚声海内外的书法昆仲.一个在大陆被推为中国“书坛八仙”和京都“五大名笔”之一,另  相似文献   

19.
与鸟共存     
铁栗 《大理文化》2004,(6):12-13
一位朋友约我去弥渡,说是去采访张应徐.我不知道谁是张应徐,但我知道弥渡是<小河淌水>的故乡,我同意和他一起去是受了那首民歌的吸引.朋友早已加入了有车一族,平日出去采访都自己驾车,这一次也是.他在车上对我说,张应徐不是什么大人物,而是一个普通的养鱼人.后来他的鱼塘里落下了一群鸟儿,鸟群吃了他的鱼,他干脆就由一个养鱼人变成了养鸟人.  相似文献   

20.
一段经历     
赵宇 《大理文化》2004,(4):20-21
二十九岁那年,我离开双江,离开妻儿,离开熟识的人们,离开生活了二十多年的一方热土,去一个半生不熟的地方--大理.原因很简单,父母的根在大理,退休回大理祖籍.叶落归根.我是长子,得紧跟父母,自然想办法调动.大理虽然是父母的故乡,于我却遥远而朦胧,毕竟在过去随父母回老家探亲,都是匆匆一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