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偶尔听到同事说:“我们五年级的作文课某某教师兼代。”意思是说,作文教学与语文课教学另列门户。说者显得语气平静,而听者却很是愕然,眼前立马浮现出学生搜肠刮肚写作文的“苦难情境。“以我从教二十余载的点滴体会是:作文是在语文教学的基础上,将基础知识、写作方法、思想感情的表达技巧等综合体现的一份作业,岂能将相辅相成的东西分开来完成呢?如果是为了将教师间的工作量显得均衡一些,非要这样做的话,导致的后果势必是:语文教学虎头蛇尾,学生作文是老虎吃天。以我之见,二者非但不能分开,而且要将作文教学持之以恒地渗透在语文教学之中,还要将语文教学与孩子们的生活与思想状况紧紧地捆在一起,这样才能达到:语文教学——作文教学——教书育人之目的。  相似文献   

2.
王倩 《青海教育》2010,(1):39-39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我当过语文教师,改过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虽然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仅有四年,但对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感同身受。初为人师时,对作文教学的认知一片空白,只好以上学时教师为我批改作文的模式作为我作文教学的标尺。时代在变,人的思想在变,语文教学也在悄悄地改变,学生的作文也与以上变化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之难毋庸置疑,将之称为语文教学的"瓶颈"也并不为过。而作文批改之累,更是尽人皆知,它消耗了一代又一代语文教师的智慧与汗水。过去,我一直勤勤恳恳地履行着一个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认认真真批改学生的作文:每次批改作文都是非常精细,  相似文献   

4.
在十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无数次地与学生交流过作文的心得,也无数次地听到学生对作文的真实心声。尽管他们也知道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但是对作文却充满无奈,甚至畏惧——多少次,说作文而心烦,闻作文而唏嘘;多少次,作文是东抄西套,勉强凑合;多少次,作文是无病呻吟,强说喜愁;多少次,作文时是文思枯竭,无奈辍笔(指语文连堂测试)。学生的谈话给我这位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老师敲响警钟,我深感困惑,继而反思,探讨,实践。一、现见作文并非学生心扉的倾吐(一)见习作不见个性。作为高中语文教师,一般都有这样的一个体验:随着作文教学的深入,会发现…  相似文献   

5.
李勇平 《现代语文》2007,(4):120-120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师教学的重头戏。然而,目前作文教学实践中,却普遍存在教师只注重技巧方面的指导,而忽视兴趣热情等非智力因素的研究的问题。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迅速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关键在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呢?  相似文献   

6.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之称,然而常常是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写得痛苦。语言学家张志公说过:“作文恐怕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老大难”,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我当老师,改过的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了深切体会:徒劳无功”。面对当前作文教学依然盲目低效的现状,我们不得不反思作文教学行为,进行积极的有益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令很多教师头疼的一个教学环节,而每年的中考写作都占了40分,可以说是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大部分学生谈作文色变。传统的作文教学长期以讲——写——评等完成的,由此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最终导致了作文的低效教学。我认为作文教学不一定要以这样传统的作文训练来完成,完全可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一些片段作文的训练,而最好的训练载体就是教材。  相似文献   

8.
学生“作文难”,教师“教作文难”,历来如此。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作文教学搞得好不好,将是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什么历来会存在着学生“作文难”、教师“教作文难”的问题呢?原因是复杂的,其中学生的心理因素是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是语文教学的基础,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所以说,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关于作文教学,叶圣陶先生早在六十年代就曾经说过:“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不待教师改;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一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这就是说,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以期学生具有自己会写的本领。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历来是语文教师所追求所奋斗的目标,作文教学效益也是评价语文教学质量的标志之一。很多语文教师都有体会地说:“对语文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教学;对学生来讲,最难的语文作业也是作文。”每每遇到作文课,有些学生抓耳挠腮,东翻西找,无话可写,无感可发。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反省:怎样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作文、会写作文。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郭湘 《现代语文》2014,(5):130-13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写作水平能够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成了许多语文教师的心头之痛。为了提高农村中学学生的作文水平,语文教师更是煞费苦心,也创设了很多作文教学模式:如创设情景,激发情趣——情景作文模式;游戏引导,激发情趣——快乐作文模式;求异思维,创新习作——个性作文模式等等。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不能从根本上治愈作文写作上的顽疾。  相似文献   

12.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就教学和考试的分值看,占据了本科目的“半壁河山”,可以这样说,一个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作文是很重要的衡量尺度,然而从笔者所在学校的语文教学看,作文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原因何在?我的了解是:一些语文教师对怎样进行作文教学认识不足,导致作文教学基本上处于一种“放羊”式状态,作文考试也就“随遇而安”;  相似文献   

13.
古人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孰不知作文教学之难比蜀道尤甚。作文,从来就是语文教育中的一大难点——一边是学生怕写作文,不知怎么写,另一边是教师要为批改作文花费大量时间。而且往往教师辛辛苦苦地批改,学生却只看分数,并不去认真领会教师批改的意图,下次作文时,依旧我行我素。教师们付出了大量的艰辛的劳动,学生的作文水平却总是在低谷中徘徊不前,作文批改可谓是劳而少功。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综合体现,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作文必须写,也必须批,而且批改是作文教学中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才能让作文批改发挥功效,真正达到指导学生写作,提高其写作水平的目的呢?  相似文献   

14.
李雪玲 《学周刊C版》2014,(11):184-184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不强,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面对“教师教——难,学生作——难”这一现状,细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我想是教师在做“无米之炊”,导致学生做“无米之炊”.教师策略少,没有把准学生的“兴趣点”,是导致“难作文”的主要原因.在教学实践中,我试着借故事之“米”,让学生爱上习作.  相似文献   

15.
王真 《甘肃教育》2001,(4):16-17
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但学生们总觉得作文难,压力大。怎样才能减轻学生作文的压力呢 ?我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第一,以纲为本,转变观念   教师首先要树立大语文观,明确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即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要单纯地去抓作文教学,也不要以为对学生的作文从高、从难去要求就能提高质量。而要在学生基础素质有了一定发展的基础上,再去要求提高学生的创意思考、语言表达及组织能力。这是一种适应现代化进程的语文学习观,教师的教学观念只有这样转变,才能设法…  相似文献   

16.
赵银旗 《成才之路》2009,(13):46-46
批改是作文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作文难改是所有的语文教师的心声。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教师认真地批改每一篇作文。那他花的时间一定不比所有学生写作文所花的时间少。但全批全改只是教师一言堂,不能多方面再现学生作文的优点,更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还有的教师为了应付学校检查敷衍学生企盼的目光,纷纷用“阅”和“分数”来代替点评,这样批改对作文教学毫无益处。面对这种现状,我认为改变单一的老师评改作文的形式,要把修改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大家共同评议,适当的时候老师点评。具体分两个阶段进行:  相似文献   

17.
语文新课标指出:“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在作文教学方面也可以这样说,教师的批改和评讲,或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互改与互评,正是为了达到使学生在脱离教师指导的情况下能修改自己的文章这个目的。基于上述的认识,本文谈谈笔者关于作文教学评改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8.
做过语文教师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教学中最烦最累的是作文教学,更令人烦恼的是教师费力地讲解,学生却置若罔闻,教师劳心地批改,学生可一扔了事。究其原因,学生对作文兴趣淡,写作内容乏。然而在作文教学中要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无外乎抓好作文的“导”和“改”两个方面,对此我在近几年的作文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9.
余强 《文学教育(上)》2008,(10):113-113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师应该做“下水”作文.这样才有利于给学生直接的启发和激励。但在我们的繁重的教学工作中,除了论文外,许多老师几乎不再动笔写东西,更不用说与学生一起“写作文”了,这对于作文教学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其实无论是从提高教师的个人修养,还是从有利于语文教学方面来看,教师写作“下水”作文都利莫大焉。  相似文献   

20.
谢敏 《现代语文》2011,(9):104-105
作文,一直被称为中学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可以说,作文能力低下的话,中考,高考是必败无疑,但在实际教学中,这“半壁江山”几乎成了“残山剩水”,学生的作文能力低下早己引起社会的惊呼。笔者在几年的作文教学中深切地感到: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指导学生写好作文,语文教师要喜欢动笔和善于写作。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首先要是一个喜欢写作的语文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