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当代语境入手,归纳了“报人”作为一种职业称谓的使用情况,并论证了“报人”的本质含义和资产阶级维新派办报活动的密切关系:维新派的办报人物是“报人”的发源。本文还对“报人”的内在含义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2.
王鼎钧回忆录《文学江湖》里,有一节谈到台湾本土报人李万居及其主办的《公论报》。他引述老报人许君武的说法,将中国报业分作三个阶段或三种形态:书生办报、流氓办报、企业家办报。准此而论,尽管《公论报》也曾赢得“台湾大公报”的美名,他认为李万居的办报努力终归还是失败了,而且这种失败“象征书生办报的时代真正结束了”。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意义上的报纸是由外国传教士创办,极少数参与其间活动的中国人是近代第一批报人。一批科举失意的落魄文人加入了办报的行列,同时也给办报活动赋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色。随着维新人士将办报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报纸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报人的社会地位也在不断提高。其后,报纸的专业化程度提高,报人队伍呈现出了职业化的趋势。近代报人社会地位的变迁,既与报纸自身的发展有密切的关联,也与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相伴随。  相似文献   

4.
通才·史家·政治家--中国新闻人才观的变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凡事都是人做的,人才是事业发达的基础。因此,自19世纪中国新闻事业诞生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的报人、学者和政治家都非常重视新闻人才的培养和对新闻人才理论的探讨,提出了许多造就新闻人才的理论主张。回顾100余年来中国新闻人才理论发展的历史,我认为,“通才”办报、“史家”办报、“政治家办报”是中国新闻人才观中最具代表性的理  相似文献   

5.
杜永利 《新闻传播》2003,(10):40-46
美国报人普利策在报业生涯中创造了许多奇迹,本文从“为我所用”的目的出发,客观地从报业经营观、办报经营宗旨和报纸业务管理三个角度入手,结合详细的史实剖析了普利策独特的报业经营管理理念,最后以借鉴分析其对中国报业的镜鉴作用结篇。  相似文献   

6.
章太炎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国学大师,也是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更是一个职业报人,他曾"七被追捕,三入牢狱,三次流亡日本",可以说他的一生都与近代报业紧密联系。纵观章太炎的办报活动,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1897-1900年,从事维新派报刊活动,1901-1911年从事革命派报刊活动,1912-1936年,晚年报刊活动。本文力图从媒介化政治的视角对章太炎的办报活动进行梳理,从而探究他是如何利用报人的身份传播思想和参加革命的。  相似文献   

7.
中共城市报人在1937-1956年间遭遇三次办报挑战:在国统区推出符合中共立场的“合法”报道、从资本主义社会新闻模式切换到社会主义社会新闻模式、如何做好全党办报下的“专业新闻工作者”。研究认为,解放前他们在国统区“戴着白手套”进行统战工作,有理、有利、有节地开展合法新闻宣传。解放后他们将“描红”和“尺度”作为其解放后适应办报环境、提高办报水平的关键词,以跟上社会变革趋势。这既是两种办报范式政治学范式与哲学范式在不同时代的办报实践中消长变化的体现,也反映了中共城市报人在范式互动中的心理结构调整,及其在历史趋势中的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是毛主席他老人家的主张,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叫得很响。进入八十年代、九十年代,这个提法就说得不多了。我很纳闷,是不是办报方针变了。直到看了1996年9月26日江泽民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时的讲话后,才疑云顿消。 江总书记讲:“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是我们党一贯的方针。在新的历史时期,要结合新形势、新实践,更好地贯彻这一方针。”这就是说,办报方针并没有变,问题是,在新的时期如何贯彻落实这一方针。 新时期的中心是搞经济建设,这不同于文革时期的“以阶级斗争为纲”、“抓革命促生产”。但不等于说全社会只抓经济工作,办报只是报人的事。如果这样认为就太偏颇了。报纸是为经济建设和各项工作服务的,光指望报人是办不好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深度报道百年发展轨迹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有新闻学者认为,深度报道是继党派新闻、客观新闻后“新闻写作的第三次革命”。很多中国学者对深度报道有比较系统的研究,有人认为深度报道的概念出自西方,中国的深度报道是在学习西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有人认为中国的深度报道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自主创新独立发展起来的。但笔者认为,从19世纪60-70年代王韬、郑观应等中国最早的本土报人独立办报开始,  相似文献   

10.
张苗  张长乐 《新闻世界》2012,(8):186-187
邹韬奋是民国时期著名报人,在中国的新闻事业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的一笔。本文以其主编的“生活》为分析对象,探讨其办报特点。  相似文献   

11.
马晋丹 《东南传播》2011,(8):102-105
本文首先介绍史学研究中的现代化范式,由此范式提出思考传教士在华办报的思考基点,以《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为例来分析鸦片战争前传教士在华办报的种种情况,最后一部分讲外国传教士在华办报给中国社会产生带来的正面作用,由此来透视在现代化范式关照下传教士在华办报给中国社会走向现代化带来的正面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办报办题     
龚志聪 《军事记者》2001,(10):28-28
读“看报看题”。这就是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报人“办报办题”。再说,制作好标题是个综合性的功夫,这方面的功夫深了,就能收到“一壶开壶壶开”的效果。报纸形象、报人才华,扫一眼报上题目,也就能得出个八九不离十的印象。  相似文献   

13.
去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对全国邮电报评阅中,上海邮电报名列榜首。今年我们提出了“出思路、出精品、出经验”的总体思路。‘”出思路”是办报的章法办报要出思路.这并不是新鲜事。简单地说.思路就是章法。如果办报没有章法就会显得凌乱,无所适从。出思路的本质要求.对报人来说,是如何摆脱被动,化被动为主动。要做到主动,报人就得要有超前思维。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有思路与没有思路大不一样。例如今年我局11届2次职工代表大会的报道,前后我们研究了三次,提出如何跳出模式化报道,多抓些“活”的东西。由于事前有了报道…  相似文献   

14.
重谈政治家办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谈政治家办报梁衡“要政治家办报”,这是当年毛泽东同志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提出的一个科学的命题。时隔几十年后,江泽民同志又重提这个问题,是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意义的。报业结构的变化有必要重提政治家办报政治家办报是对一切报人的要求。过...  相似文献   

15.
于陆  黄晓钟 《今传媒》2013,(11):56-58
赵超构是中国现代新闻史上著名的报人。除了在办报方面的巨大贡献以外,赵超构在自己富有特色的“小言论”式的新闻评论也是其新闻生涯中重要的一笔。本文以赵超构在成都《新民报》开设的“未晚谭”栏目为例,对其“小言论”所体现出的平民立场进行了考察、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狄露露 《新闻世界》2011,(1):108-109
从鸦片战争爆发到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这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先进的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始终没有放弃过反帝反封建、救亡图存的斗争,利用报纸来宣传变法是他们的主要武器之一。本文通过分析这期间一些著名报人的办报实践,试图总结中国近代传媒人所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吕莎 《新闻窗》2008,(2):107-108
一、成舍我的办报实践 成舍我(1898-1991),我国现代新闻史上杰出的爱国报人和新闻教育家,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具规模的民营报业集团,被誉为民国“四大报人”之一。1924年,成舍我以200块大洋的微薄资本创办了《世界晚报》,翌年出版《世界日报》与《世界画报》,  相似文献   

18.
正确处理分配关系使办报者“安居乐业”韩增玉办报者精力何以分散“办报无小事。”这是老报人常说的一句话。它不仅仅是经验谈,而且警示办报者,办报要专心致志,不可稍有懈怠。然而,我们新闻界的现实情况怎样呢?有些人却心不在焉,把主要精力用在了办报以外的地方。何...  相似文献   

19.
唐芬 《东南传播》2011,(5):120-121
成舍我作为一个民间报人,以他的“世界报系”、《民生报》、《立报》等的成功创办为世人熟知。他的梦想就是要在中国推行报业托拉斯,成为中国的新闻巨头,为此,他锲而不舍地进行着办报实践。虽然他的梦最终破灭了,但他的办报经验仍在给中国报业的发展提供着有益的借鉴。本文拟从成舍我的办报实践出发,分析其报业托拉斯构想中的可行性策略,给当代晚报都市报在新闻业务与经营管理上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礼仪之争事件是指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中叶,在中国传教士之间和传教士与罗马教廷之间展开的有关中国传统祭祀礼仪性质的讨论。本文分三个阶段详细阐述了礼仪之争事件的始末,进而探讨导致中西交流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