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有位研究经济学的朋友,打电话跟我说,他要找10个人,在10个地方做诚信实验,问我能不能帮忙。我说可以,但不知道怎么做实验。朋友说很简单,就是在不同的商店买10次东西,每次买东西都付两次钱,看有多少人拒绝第二次付款,然后把结果告诉他就行了。当然,买东西的钱是朋友给的。我先走进一家服装店,给孩子买了一件  相似文献   

2.
买广播小喇叭要排队来莫斯科前就听说有些东西买时要排队。我们巳经到了近10天,只看到一次排队,是买质量较好价钱便宜衬衫的。今天,我们自己却非排队不可了。原因是,我们近10天到处遇到可以听三套节目的小喇叭。宾馆里漂亮的写字台上除了台灯,再就是这个小喇叭了。有几个倒换开关,每日早晨六点开始,一直可以听到夜里一点。开始曲是“我们祖国多么辽阔  相似文献   

3.
大多数人只知道自己几乎每天”买东西”,不知道买东西时实际也在纳税。所以。我们都早已是纳税人。由于许多人并不知道自己其实一直就是“纳税人”。所以更谈不上有“纳税人的权利”意识。而这种常识的普及,正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全家货     
便宜没好货,这是有钱人的话。穷人笑话他们尽花冤枉钱——活该!花钱买东西谁不会?傻子都会!把东西买贵了似乎显得你“趁”、高贵,其实人们、包括那售货肯定在笑话你愚蠢。花了适宜或便宜的钱买下所需,虽谈不上是艺术或聪明,却是实惠的生活本领。生活不就是个总体感觉?你到家才知那蜂蜜被人多蒙了一倍的价钱,  相似文献   

5.
还记得去年美国某网站搞过一次投票,结果绝大多数人认为Vista定价过高,其中有62%的人选择了“在路边花10美元买一张盗版”。  相似文献   

6.
我现在的老婆就是结发夫妻,她没有读过书,叫陈凤英,人很好。几十年来,煮饭,帮我管小孩,连电话都不接,她觉得自己普通话讲不好,所以不接,怕人家会笑她。她穿的衣服、鞋子都是我帮她买的,家里的东西也都是我买的,她不会买东西。但是,我这个家现在所有财产都记在她的名下,我的控股公司也是她在当董事长。  相似文献   

7.
4月上旬,我赴南京军区采访后,转道皖南前往江西拍摄南京军区部队建设“杭福贵成”光缆工程。12日中午,我们一行4人路过黄山脚下时,已是饥肠辘辘,决定在此用餐。没等我们下面包车,车边早已围上群小姑娘,手举茶叶、笋干、蘑菇,向我们叫卖。现在搞市场经济,此种情形不足为怪。当时我想,我们采访,带的器材一大包,那有心思买东西,我们不买,过一会她们会走的。谁知一下车,推销商品的姑娘们又增加了一倍,达10人左右,把我们团团围住,展开推销攻势。如今市场繁荣,茶叶、笋干、干蘑菇哪儿没有,犯不着在这儿买,我们坚持不买。然而,你不买,她们就不走。后来她们又跟着我们进了路边的一  相似文献   

8.
北海道:月薪能买2000个西红柿 我住在日本网走市,位于北海道东北部。这里的东西贵!贵极了!西红柿论个卖,每个100日元,合人民币7元左右。我妻子在网走市市政府工作,月薪20万日元,算起来,一个月的薪水也只能买2000来个西红柿。  相似文献   

9.
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去年在北京电视台前后两次播放。这期间,我们观察到一种现象:春节时试播前八集,有反响,但不强烈。四月份系统播出时,为加深观众印象用了重复播出办法,每集播两遍,连播三个半月,结果,播到第三个月时,从演员那里传来信息,几个主要演员无法出门了.演“大赤包”的李婉芬一出门就被人围上,老少全认识她;演老爷子的邵华在电话亭打电话,一群人等在亭子门外邀他作客;演钱诗人的杜澎去商店买东西,受到特殊的礼遇;演老二的乘公共汽车,  相似文献   

10.
集贸市场     
出了家属区的大门,经过吊桥就到了集贸市场。早上,太阳刚刚露出笑脸,卖货的人就把摊子成“一”字摆开了。东边是文化市场,中间是服装市场,西边是菜市场。到这里买东西的人真可谓是人山人海。市场边河水的哗哗声,买卖的吆喝声,车轮的吱悠声,伴随着人们满意的笑声,组成了一曲美妙、动听的城市合奏曲,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在这繁荣的市场里,每天都要出现许许多多好人好事。记得那是去年夏天的一个上午,一位阿姨带着孩子到这里买衣服,在一家服装店里,她看一件款式新颖的外衣,就和卖衣服的人谈起了价钱。小弟弟看到外面有许多…  相似文献   

11.
和一个从未曾谋面的人买一件你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这样的事你会不会做呢?答案在几年前肯定是否定的,因为中国人讲究货比三家,讲究眼见为实,不亲  相似文献   

12.
足不出户,就能轻松买到你想要的东西——网络购物的出现,让买东西这件事儿,变得更轻松了,不必出门,不必跑来跑去就能货比三家。上网的人或多或少都有过网络购物的经历,网络购物逐渐成了一个时尚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3.
便宜货     
便宜没好货,这是有钱人的话。穷人笑话他们尽花冤枉钱——活该! 花钱买东西谁不会? 傻子都会! 把东西买贵了似乎显得你“趁”、高贵,其实人们、包括那售货者肯定在笑话你愚蠢。花了适宜或便宜的钱买下所需,虽谈不上是艺术或聪明,却是实惠的生活本领。生活不就是个总体感觉? 你到家才知那蜂蜜被人多蒙了一倍的价钱,吃起来还有那么  相似文献   

14.
《大观周刊》2010,(47):6-11
“新年到,新年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这个顺口溜让人回忆起老一辈人在春节前赶大集,办年货的热闹景象。在岁末年初的日子,我们要做很多的准备,要买很多的东西。吃的、用的、穿的、戴的、耍的、供的。干的、鲜的、生的、熟的。可是。随着物价的狂涨,我们口袋里的“money”却越来越缩水。  相似文献   

15.
零食主义     
去看周二半价场的电影,电影票20元,买零食,却是两个20元!计有大阪屋的话梅一合,汤力水一罐,哈立克一盒,牛肉干一包。多吧,真不多,因为看到小哈利被重生了的伏地魔掀翻在地的时候,我的嘴里已经没什么东西可以米西的了!  相似文献   

16.
编读往来     
“卖一赠一”用法对编辑同志:常看到商家打出“买一赠一”的条幅,但从语法角度来分析,我认为“卖一赠一”的用法是对的。首先,分析几个关键字:“买”、“卖”、“赠”。所谓“买”,指拿钱换东西。动作是由买方即顾客完成的,施动者是顾客;“卖”,是指拿东西换钱,动作是由卖方,即商家完成的,施动者是商家;而“赠”,即赠送,把东西送给别人,是商家招揽顾客,推销商品的一种营销手段,施动者是卖方。作为一个短句或短语,其中前后动作的施动者是一致的,应有相同的逻辑主语。“买一赠  相似文献   

17.
不仅是在中国,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的GDP问题也已热得烫手了.比如,<经济学人>在不久前的跨年度双刊上发表一篇文章,专门讨论中国的GDP总量何时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根据<经济学人>对多种变量的不同估价,中国GDP超过美国最早的时间竟是明年!但这一估计,建筑在以购买力为基础的GDP上.中国物价低,1美元能在中国买的东西比在美国买的要多不少.  相似文献   

18.
算起来,我结识《军事记者》已有17个年头了。那是在1991年2月中旬的一天,我入伍才两个多月。一个星期日,班长带班里其他几个新兵到街上买东西,只留下我和另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头几年,北京一处农贸市场上出了个有名的人物:卖香油的郜大个儿。他的油货真价实,在农贸市场上老远就让人闻见香味,靠摆摊子竟摆出了名声。他的名气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主要是与他自己的经营规模相匹配,靠买东西的人口口相传就传开了。报纸上登过记者采访他写的文章,主题也主要集中在讲他的商品货真价实上。  相似文献   

20.
半年前我把阑尾割了,留下个小伤疤在脐下一寸髋骨以南(下北上南)。想着在手术台上我被麻药催得直迷瞪,模糊之间见医生手擎一硕大的血呼啦的玩意说:哎,你阑尾!摸摸这一寸小疤,怎么会有那么大个东西从里面出来昵?后来我妈以多年买猪肉的经验解释说:你那摊肉,在没知觉时,如同注水猪肉,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