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一、美即好效应,正确评价 对一个外表英俊漂亮的人,人们很容易误认为他或她的其他方面也很不错。这是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曾提出的美即好效应。它告诉我们:印象一旦以情绪为基础,这一印象常会偏离事实。在学校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老师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脸上往往流露出喜爱的神色,并器重和青睐他们;  相似文献   

2.
德育过程是思想撞击思想、心灵唤醒心灵的过程。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巧用心理效应,能够让德育走进学生的心灵,使德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显著效果。一、美即好效应,正确评价对一个外表英俊漂亮的人,人们很容易误认为他或她的其他方面也很不错。这是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麦克尼尔曾提出著名的美即好效应。它告诉我们:印象一旦以情绪为基础。这一印象常会偏离事实。在学校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老师对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脸上往往流露出喜爱的神色,并器重和青睐他们。而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却往往歧视,并表现出讨厌的情堵。这就是美即好效应在教育中的具体体现。实践证明,这种“只见树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对事所持有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效果。登门效应作为心理效应之一,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登门效应的内涵分析所谓登门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也就是一个人在接受了低层次的要求之后,如果加以适当劝说引导可能会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这个效应来自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J.L.Freedman)与他的助手于1966年做的“无压力的屈从:…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对事所持有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效果。登门效应作为心理效应之一,在班级教育管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登门效应的内涵分析所谓登门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也就是一个人在接受了低层次的要求之后,如果加以适当劝说引导可能会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这个效应来自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J.L.Freedm an)与他的助手于1966年做的“无压力的屈从:…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 "登门坎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这个效应是1966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在"无压力的屈从:登门坎技术"的现场实验中提出的.  相似文献   

6.
人生活在社会中,每天都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在交流的同时,我们会对他人形成这样或那样的印象。这种印象有时会与真实情况有所差别。那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是一些"效应"在作怪。积极地了解一些交往心理学知识,了解印象形成的一些"效应",可以帮助我们学会怎样留给他人一个好印象,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克服这些效应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培养中学生健康的自我认同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自我认同感的界定 所谓自我认同指的是这样一种状态:即将自身内在的感觉、自我意识以及外部评价等加以综合,从而对"我是谁"这个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它是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时,把信念和价值观融合到自己人格中去并对自我价值进行评价的过程.这种评价通常来自于在日常生活中对自身的看法.一个人可能在某些事情上觉得自己很聪明或很笨,在某些行为上觉得自己很拙劣或是很卓越;他可能很喜欢自己或很讨厌自己……类似这些常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自我印象和经验,日积月累就成为人们对自己的评价,也就是自我认同感.  相似文献   

8.
近因效应:最近或最后的印象对人的认知有强烈的影响。结果往往会被视为过程的总结。  相似文献   

9.
人生活在社会中,每天都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在交流的同时,我们会对他人形成这样或那样的印象。这种印象有时会与真实情况有所差别。那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是一些“效应”在作怪。积极地了解一些交往心理学知识,了解印象形成的一些“效应”,可以帮助我们学会怎样留给他人一个好印象,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克服这些效应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记者:安先生,您是否第一次接触作文类刊物?对《新作文》印象如何? 安:不是第一次。《新作文》给人的印象很不错:版式设计很活泼,栏目设计也很有特色,尤其是文章的内容。学生应该喜欢,因为这符合他们的口味。  相似文献   

11.
<正>首因效应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也称为第一印象作用,或先入为主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首因效应在人际交往中对人的影响较大,特别在交友、推销、求职等社交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效应,展示给人一种极好的第一印象,为以后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而我们的教学工作也是学生和老师间的交流交往,在这里首应效应也是大有可为的.一、上好新学期"见面课",良好的师生关系从头做起人们在第一次与某人或某物相接触时留下的印象持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第一印象"?人们常常会以第一次见到某人的印象,来评估对方的学识和行为,这就是所谓的"第一印象"。心理学家又称之为"首次效应"或"月晕效应",即指人们在对一个人做判断时,往往会从对方的好或坏的局部印象出发,逐渐将其扩展至全部,就像"月晕"一样,从一个中心向外弥漫扩散,并成为一个愈  相似文献   

13.
1.Ashley意思是"来自梣树林的人"。Ashley这个名字给人的印象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医生或律师等高级职业妇女,品位很高,道德标准也很高,娇羞但很友善。  相似文献   

14.
印象管理是指个体在社会情境中控制目标人形成自己期望印象,并加以维持、保护,或改变已经形成的非期望印象的过程.在回顾过去四种印象管理模型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新的印象管理模型.该模型把印象管理过程分为五个组成部分:印象管理动机、印象构建、自我呈现行为、印象结果评估及反馈调节、和自我监控.同时,讨论了印象管理模型建构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晕轮效应是指对某个人的认知和判断只从局部出发,然后扩展出较长期的整体印象。晕轮效应常常表现为以偏概全、以貌取人等特征,它常常以一个人某一方面的突出优点扩展到对一个人其他方面也予以积极肯定;或一个人某一方面缺点突出,它往往就会认为这个人的各个方面都不行。  相似文献   

16.
数字1:你就是村田健你头脑相当好用,平时在学校的成绩也是数一数二的!不过你不是很引人注目,给周围的印象也很淡薄,就算想做些什么反叛的事情改变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印象也没什么效果。不过一旦被熟悉的人看到你不同的一面.他们一定会很吃惊,对你另眼看待。你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不相信魔法的存在,其实偶尔空想也不错吧?  相似文献   

17.
人们往往对并不熟悉的事或人,会产生一种并不自知的偏见,或套用时髦词汇,称之为"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源于西语stereotype,原意是铅板印刷,引申出了"一成不变的看法"这个含义。比如我们总会认为日本人身材矮小,德国人严谨以至于杲板,法国人浪漫而显得风流,英国男人有绅士气质而不苟言笑,俄国男人都是在冰天雪地抱着伏特加的醉鬼,而且特别能战斗。尽管很多民族或人群的气质确实与传闻中一致,不过,将这种固有印象强加到我们接触到的特定个人中,便是一种偏见式的刻板印象了。  相似文献   

18.
刻板印象威胁指一定的文化对某些群体持有负性刻板印象,群体成员在特定情境下由于担心别人会以这种观念来判断他和对待他,同时担心自身的表现会印证这种刻板印象而产生的威胁感.文章综述了刻板印象威胁的提出,威胁的发生机制,影响威胁效应的因素以及如何减弱刻板印象威胁效应.刻板印象威胁效应的发生机制还需进一步认识;以后还可以探讨此威胁效应是否给被刻板者带来某些生物学上的改变;该效应指导教学实践还需做更多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19.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对人的学习活动是何等的重要。物理是一门较为抽象的学科,特别是一些新的概念、原理、计算公式学生很难掌握。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质量。一、重视第一堂课第一印象很重要,它会影响到后续活动,心理学上称之为首因效应或最初效应。因为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  相似文献   

20.
在日常的听课或者是优质课评比的过程中,我经常会听到一些很不错的课,自己也受益匪浅.但是有些课例在讲完之后,感觉挺好,很完整也很有新意,给人的印象很清晰.细细想来,发现这些设计有一些共同的地方,老师们在自己的设计中增加了一些细节内容,正是这些细节才让人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