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最近,我听了两节一年级的数学课,分别是“9加几”和“6、5、4、3、2加几”。两位教师不仅创设了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将一年级的课堂组织得有条不紊,而且让学生经历了尝试与探索的过程,既学习了多种相加的方法,又在比较中找到和掌握了最佳的办法——凑十法。但教师课堂教学的某些细节,让我产生了一点想法,那就是学生的思维要能够被教...  相似文献   

2.
1993年,学校要我担任高二年级组长兼重点班的语文课.我心劲很高,特别希望让这一届的升学率能上个台阶,故而一开学,就烧了"一把火":重点班学生实行"末位淘汰制". 当时,学校高考成绩不理想,我总觉得是重点班学习氛围不够紧张,竞争意识不够激烈.如果年级里引进竞争机制,会令学生形成紧迫感和危机感,激发上进心.  相似文献   

3.
近日,听了一堂数学公开课--人教版新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9加几".老师让学生尝试算"9+2",用小棒摆一摆,并说说怎样想的.老师提示,我们已学习了"10加几",想想如何将"9加几换成10加一个数".一会儿,学生纷纷作答.  相似文献   

4.
近期听了一节三年级"认识几分之一"的课,课堂上发生在一位小男生身上的系列事件,让我从学生的角度重新去认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教师的预设是有差距的,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并非个别现象,它代表了部分学生的学习心态.现将这一事件的四个片断展示出来,供大家思考.  相似文献   

5.
带高一(5)班时,我也算有经验的教师了,可也许是我的文弱样看起来缺乏权威感,面对一个全年级教师都不看好的班,情况显得有些不妙.你看,即便不和名校生源相比,就在这所普通中学,我的这个班,学习可能也是最困难的,有一多半学生的学习状态让我终日操心:近20个"体育特长生",加两个学画画的,还有四五个,据说是好不容易才被学校接收,"算是有了着落"的学生——只要你在学校工作过,就明白我会遇到什么事了.  相似文献   

6.
新课改、新理念,数学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充分体验学习的过程,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六年级学生更加具备了让教师放心"放手"的条件.在六年级数学教学中,我有以下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7.
彭菁 《现代教学》2007,(11):11-11
从2007年秋季开学,上海50所小学的一年级将首设"学习准备期"。这个教改信息,让即将执教一年级的我多了几份欣喜、几份安慰。欣喜的是自己能够成为这一改革的实践探索者、开拓者;安慰的是今年的一年级学生能够真正享受到快乐学习了。在欣喜和安慰之余,我更多思考的是在接下来的2~4周里如何面对学习准备期的教学。经过思考和实践,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8.
近期听了一节3年级"认识几分之一"的课,课堂上发生在一位小男生身上的系列事件,让我从学生的角度重新去认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教师的预设是有差距的,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并非个别现象,它代表了部分学生的学习心态.现将这一事件的4个片段展示出来,供大家思考.  相似文献   

9.
本学期,作为一年级课堂的局外人,我有幸参加了一年级教案设计比赛、评优课,并观摩了苏州大市范围的16节一年级评优课,让我经历了"迷惘--实践--学习--启发--反思"这一过程,明白了有效教学始终是课堂教学的根本.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行为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学习的过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相似文献   

10.
韩冬梅 《广西教育》2013,(24):46-46,59
【设计说明】《8、7、6加几》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学生对用"凑十法"解决问题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本节课主要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比较中实现知识的迁移。【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  相似文献   

11.
"人生识字聪明始",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一年级语文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多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但由于识字量大,内容较为枯燥,低年级学生没耐心学习.如何利用教材的优势,尽可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让识字变得轻松、愉悦,让阅读提前实现,是每一位教师所面临的新课题.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低年级识字教学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
一节公开课,内容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排序》。教师先让学生在10秒钟内找一张成绩单上的最高分,引入"排序"的学习。接下来还是让学生反复地进行"排序"训练:给年轮图排序、给声音传播的速度排序,给三好学生候选人排序,等等,耗费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教材关于排序的案例中,上述排序都属于简单排序,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课堂就是教师教学的阵地.课堂上,教师就是法官,主持着整个课堂.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满堂灌,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忽略了自身感受.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学生不去学习,教师讲得再好也没用.如何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成了教师普遍所关注的焦点.在这里我大声呼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下面我结合十几年来的教学经验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在写字教学中,需要我们教师用智慧去引导学生,使他们乐于写字、写好字. 一、直观演示,加点儿"鲜"味儿 "鲜"即新颖、新奇、鲜活、独特.加了鲜味儿的写字教学,会让学生耳目一新,更有吸引力.比如,我在上一年级第一节写字课时,先抬进一个大大的"口"字相框模型,让学生上台摆造型.又挑选学生当造型师,纠正相框里不和谐、不匀称的动作.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一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明显增多.《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一、二年级要多认少写”.针对一年级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唱好跳、思维活跃的年龄特征,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利用儿童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积极挖掘教材本身所蕴含的创新因素,利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达到让学生识字目的.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学生在接受启蒙教育时识字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会对他们今后的继续学习产生直接的影响.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呢?下面就谈谈我对一年级识字教学方法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黄莺 《新疆教育》2012,(22):60-60
汉字拼音是学习汉字的重要工具,但拼音本身是一种抽象的符号,这就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怎样使学生快快乐乐的学习拼音并掌握它,是我们每一个一年级教师所面临的问题。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尝试着让学生快乐学拼音,努力让拼音课堂轻松起来。通过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在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谈谈自己的教学心得。  相似文献   

17.
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理念指导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该如何看待作业、设计作业,如何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创造、游戏的乐园,使作业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呢?让学生快乐地做数学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结合自己教学一年级时的一些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一年级的数学作业设计的尝试和体会.一、运用"说一说",超越书面作业心理学强调: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  相似文献   

18.
<正>游戏能让教学"动"起来,而儿童成长的一个最大的特征就是喜爱游戏。在一年级的英语教学中,笔者以各种各样的游戏贯穿课堂,看到学生眼睛流露着兴奋和激动,也坚定了我打造"动感"英语课堂的决心。1.动感课堂,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一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让他们几十分钟里集中注意力对教师来说是很大的挑战,但是运用游戏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问题的提出 作为一年级的语文教师,我发现自己还没教的课文,班上就已经有一半左右的学生会读甚至会背了.上如此"熟悉"的新课,怎样才能使他们在课堂上乐读、爱读,有兴趣地学下去,实施"有效教学",成为我经常思考的课题.在教学实践中,我慢慢体会到:要让学生感觉"会读的课文原来还这么有意思",关键在于教师能否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把握不同教材的特点,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以不同的方式精心设计教学语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现颉取我和学生们在课堂学习的几个小镜头和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20.
周一下午第二节课是五年级二班的《安全环境》,我因为要辅导一位教师参加读书演讲比赛,给学生布置好了学习任务,安排由班长主持班级事务后,我便离开了教室。教师辅导结束后,我回到了教室。班长把不认真看书学习、交头接耳的学生名字记录下来,交给了我。我当时很恼火。布置任务和要求,其实就是想提醒学生,要自觉遵守纪律,独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