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A教学:推门课 (在学生认识“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后,出示图片)师:一张电脑桌上有2台电脑,4张电脑桌上一共有多少台电脑?请同学们先数一数。怎样用加法计算?  相似文献   

2.
酷品资讯     
No.1“恐龙蛋”电脑看到这张照片,你可千万不要怀疑自己的眼神,这确确实实是一台可以使用的电脑,是不是有点像卡通片里的恐龙蛋?原来这是日本某公司推出的一套创意PC,它巧妙地把空间与人的创意结合在了一起。这样一来,以后什么苹果、汽车、甚至杯子形状的电脑都有可能摆在我们的电脑桌上。  相似文献   

3.
昨天晚上,妈妈拿出一张明信片,剪出一张长15厘米,宽5厘米的纸片。接着,她叫我把纸片两头折了一下,使这张纸片成为一座"小桥",放在桌上。妈妈说:"你把小桥吹翻吧。"这有什么难的?我嘴对着"桥洞"使劲地吹气,可是我发现:越是使劲吹,"小桥"似乎在桌上贴得越紧!  相似文献   

4.
涉及智能:人际智能数学逻辑智能在图下的( )里写上相应的数字。请妈妈张大嘴巴,数一数,妈妈一共有( )颗牙齿,有( )颗蛀牙。对着镜子张大嘴巴,数一数,你一共有( )颗牙齿,有( )颗蛀牙。请找出下面两幅图中的不同之处,说说两张桌上的菜肴哪个搭配得更科学、更有营养?为什么?  相似文献   

5.
电脑家族里有猫和老鼠?一个多么神奇的世界啊!在电脑家族里是猫捉老鼠呢?还是像动画片里那样,聪明的老鼠戏弄猫? 仔细观察一下你面前的电脑,在电脑桌上拖着长长尾巴的东西像不像小老鼠?它的英文名称叫“mouse”,老鼠之意。猫在哪呢?睁大眼睛也没有看到有什么设备像猫,叫猫的设备可不足因为它长得像猫,而是因为它的英文名字“modem”,听起来像猫。在电脑家族里,“老鼠”就是鼠标,主要是用来给电脑下达命令,指挥电脑工作的,就像我们汽车上的方向盘。“猫”就是调制解调器“modem”,它是我们与互联网连接的纽带。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程实验教材使用中,许多教师都会遇到这样一个困惑:简单的教材内容该怎样处理、设计?人教版小数学第一册教材对"加法的意义"的编排,就是借助一幅简单的主题图来提炼1 2=3的加法算式,进而抽象出加法意义的.对这种简约的教材编排,许多教师往往以机械化、简单化的眼光狭隘处理教材内容,例如有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  相似文献   

7.
经常翻阅教育类的报章杂志,逐渐发现了一个小问题.中国的校长也逐渐现代化了,办公桌上大多摆上一台电脑,这从校长办公照可以看出.不仅是校长,不少学校也为老师配备了电脑,美其名曰:"教育现代化". 的确,电脑、网络的普及给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现代教育已经离不开电脑、网络了.但笔者斗胆"逆时代潮流",建议把电脑请出办公桌.不赞成校长办工桌上配备电脑,更不赞成一个办公室里面的老师人手一台电脑.  相似文献   

8.
三题求解     
一 已知:桌上有语文试卷2张,物理试卷2张,化学试卷1张. 求:能否看会儿电视节目<越策越开心>?  相似文献   

9.
一、由1到"1" 师:(板书:1)认识吗?瞧,老师往这儿一站,几个人? 生:(齐)1个人. 师:能用1这个数来表示吗?想想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数量也可以用1来表示? (生答:一个苹果、一张桌子、一把直尺……)  相似文献   

10.
有这么一个互联网"神人"1995年8月,上海开通互联网仅仅一个月。杭州望湖宾馆的万经理和电视台的记者不耐烦地枯坐在西子湖畔的一间普通的民居中,摄像机一直拍着桌上的一台486电脑和摆弄它的怪诞青年。  相似文献   

11.
为理想而"漂" 作为"校漂族"的小王是为了考研,为了理想而漂在校园的.小王现租住在母校附近的一间民房里.租住的房内摆设非常简单,一张桌子,一张床,桌上堆满了考研的书籍和复习资料.  相似文献   

12.
一、导入课题,了解数的编码功能 师:(出示卡片上的数字"1")看到1,你想到了什么? 生:1个苹果,1张桌子. 生:我想到比赛第1名.  相似文献   

13.
暑假中的一个下午,我兴冲冲地打开电脑,准备痛痛快快地大玩"热血江湖"的游戏。"咚"的一声,屏幕上跳出了一行字:"对不起,已经有人在玩。"真是扫兴!我生气地拍了一下桌子,骂道:"什么破电脑?怎么回事?"会不会是电脑出了故障呢?或是我的账号密码错了?我满怀希望地再次输入密码,可是连试了几次都不行。  相似文献   

14.
职场四步走     
第一步:加法 成功女士杨澜曾说过:"在我职业生涯的前十五年,我都是一直在做加法,做了主持人,我就要求导演:是不是我可以自己来写台词?写了台词,就问导演:可不可以我自己做一次编辑?做完编辑,就问主任:可不可以让我做一次制片人?做了制片人,就想:我能不能同时负责几个节日?负责了几个节目后,就想能不能办个频道?人生中一直在做加法……"她之所以成功与她抱有这种职场"加法"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5.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宜兴市数学教研员陈亚军老师执教的“因数与倍数”一课中,有一个片段,让人耳目一新。教学片段:在猜一猜中去发现。师:接下来,我们玩一个“猜一猜我是谁”的游戏好吗?(电脑出示5张数字卡片的背面)师:这个数一共有5个因数,从小到大分别藏在卡片后,如果只允许翻一张,你会去翻哪一张卡片?猜一猜:它是谁?  相似文献   

16.
(说明:本文所探究的问题可作为七年级·上数学活动课的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p.48选学内容"翻牌游戏中的数学道理"一文,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桌上有奇数张正面向上的扑克牌,每次翻动其中任意偶数张(包括已翻过的牌),使它们从一面向上变为另一面向上,这样一直做下去,能否使所有的牌都反面向上?"通过让学生动手翻牌,得出了"不可能做到"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马韵 《教育导刊》2005,(3):50-53
张老师家有个漂亮的女儿,小名叫乐乐.乐乐快3岁了,但她不像同龄孩子那样天真烂漫、活泼好动,而是沉默少语、郁郁寡欢,显得和她"乐乐"的名字并不相配.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张老师夫妇望女成凤心切,从孩子3个月起就教她识字,1岁开始教她数数,2岁开始请家教教她学琴.从小沉浸于各种"学习"中的乐乐,不到3岁就认识了近千个汉字,会数数到100,被邻居称作"小天才".张老师夫妇对此十分满意,但乐乐脸上的笑容却越来越少了.一首名为<多想当个快乐娃>的儿歌这样写道:"爸爸要我当画家/我趴在桌上画呀画/哎呀呀,哎呀呀/眼花头晕手发麻/妈妈要我弹钢琴/弹得我头晕手发麻/爸爸呀,妈妈呀/请你们生个电脑娃/爷爷让我当作家/古诗背得我眼发花/奶奶让我当数学家/扳着指头数呀数/快让电脑娃娃去/--画呀、弹呀、背呀、数呀/我要做个快乐娃/高高兴兴地玩呀玩."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样一种现实:一些年幼的孩子背负起了沉重的学习担子,他们失去了愉快的童年,失去了学习中应有的快乐.  相似文献   

18.
案例回放: 教学"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一课,在学生明白加法交换律的含义后,我出示如下一组练习.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不少“想一想”.“想一想”到底起什么作用呢?本文试作浅析.一、促使知识的迁移.如在讲述万以上的数的加法计算方法时,先引导学生想一想:“万以内的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由于万以上的数的加法计算方法与万以内的数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因此,旧知识一经被回忆起来,便自然向新知识迁移.  相似文献   

20.
有这样一个游戏:两个人往一张普通的圆桌上轮流放一枚硬币,交替进行,规则是每一枚硬币必须放在桌上而且不许重叠,谁在桌上放下最后一枚硬币,谁就获胜.请问:哪一方一定能获胜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