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68~69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实例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之间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比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领略发现的乐趣与数学的美。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P68~70"认识比"例1、例2以及相应练习。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2.学生经历探索比与除法、分数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明白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会  相似文献   

4.
一、单元教学内容几年义务教育教材第几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包括三部分内容: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除法应用题,比。二、单元教学要求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使学生能够用方程或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街比和求比值,知道比与分数、陈祛的关系,会解答按比例分配的人用题。三、单元教学建议1.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这部分内容是在分数乘法创意义和计算法则,以及整数除论的意义的基…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五年制数学第九册(人教版)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简易方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1.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2.使学生能够用方程在算术方法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3二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与原人教版统编教材(第九册五年制)比,本单元在内容及编排上都有了较大的改进,…  相似文献   

6.
《比的意义》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理解了除法的意义与基本性质、分数的意义与基本性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知识,掌握了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会解答分数乘法实际问题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好这部分知识,既能加强比与分数、除法等知识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能正确读写比,会求比值,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孙玉春 《辽宁教育》2008,(11):55-5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46页至47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理解比的意义。2.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以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会求比值,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零的道理。3.感知比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与竞技场上的比的不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爱国主义情感,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内容简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乘除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学好这一部分内容将对以后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理解比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比;熟记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正确地求比值;理解比同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和比较能力。3.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转化思想。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二、教学设想为了较好地实现本节课教学目标,我在这节课中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读写法,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分数可以表示数量、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表示比、表示除法等.分数教学,应通过计数的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与运算;利用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促进学生对数学统一性的认识;应关注分数的多重意义,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分数.  相似文献   

12.
钱守旺 《四川教育》2007,(11):28-28
"比的意义"一课是在学生已经理解了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同时,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往往比较困难。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精心安排了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比的概念。本套教材既讲同类量的比,又讲不同类量的比。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比和比值的意义:记住比的各部分的名称,会正确求比值;灵活掌握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理解比的后项不能是零的道理。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对分数、除法、比的相互变通能力,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这几个概念的理解,灵活地运用各种形式(除法、分数、比)表达数量间的关系,从而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发展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几组练习,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十一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入手,认识比,学会比的读写,认识比的前项、比号和后项。2.理解比的实际意义,会正确写出两个倍比关系的对应比,并能联系实际,应用比的意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3.掌握求比值的方法,会正确求比值。4.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明白比的后项不能是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教学重、难点]理解比的意义及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分数除法是高小算术第三冊(暂用本)教材中,在教学上比较困难的一个单元。我們认为主要的难点有三个: 1.如何使儿童理解分数除浊的法則,特别是除数是分数的除法法則? 2.如何使儿童理解“已知某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某数”用除法? 3.如何能引导学生把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分数的三种情况的三个法則统一起来? 这三个难点,如不教懂教透,是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的。現在我們提供下面的教法供老师們参考: 甲、关于理解分数除法的法則方面: 教材的主要內容是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运用这些方法来解決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教材简析:本节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五年制数学课本第十册第48—49页例1、例2.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能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难点是小数比和分数比的化简.关键是掌握除法、分数与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刘海 《教学与管理》2012,(26):61-63
教学内容选自西师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十一册第四单元第68页例1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认知: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比的读、写方法,2.能力:掌握求比值的方法,会正确求比值。3.情感: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明白比的后项不能是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相似文献   

19.
一、教学内容五年制第十册,六年制第十二册教材第47—51页的有关内容。二、教学要求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2.掌握比的读写方法,并正确地读写比,3.理解比同除法、分数的相互联系与区别,理清比与比值、比与书写形式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教材简析 “比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教材通过两个例题说明两个数量(可以是同类量,也可以是不同类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比来表示,并逐渐抽象出比的概念。进而引导学生根据比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自主探索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从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