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高师学生毕业后大多要当班主任,要当好班主任就必须具有一定的体育工作能力。为此,高师的体育教育,除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兴趣、习惯与能力外,还必须使学生达到“四能”、“四会”的要求。对未来班主任体育工作能力的“四能”要求:能领导班级体育活动;能组织班组运动竞赛;能指导某项班级体育代表队的训练;能在上述工作中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四会”的要求是:会指挥班级队伍;会领教广播操;会某项运动的基本裁判;会在上述活动中进行宣传教育工作。通过近十年的体育教学改革实践,在培养高师学生体育能力的“四能”、“四会”方面,我们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2.
“项目教学法”从确定项目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实施工作计划到进行质量检测评估的整个工作过程入手,体现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项目教学法”的实施与运用能更早地让学生接触到社会环境,了解社会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学会运用已有的能力相互协作共同解决这些问题,为学生提供了在“做”中“学”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中学体育教师"工作能力"综合评价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教育深化改革,突出了“体育教育”的多功能全方位的综合训练和治理的重要作用,相应对中学体育教师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而全新的要求,而“工作能力”又是一个带“模糊性”的定性概念,为对它进行科学定量分析、客观评价优劣,以利于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文章采用了模糊(Fuzzy)数学中的模糊公式法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学体育教师“工作能力”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该评价方案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是知识爆炸性增加的时代,发展学生的能力和智力的问题,成为教育界重大的课题之一。美国布鲁纳提出的“知识结构论”,苏联赞科夫进行的“教学与一般发展”的实验,西德教育界人士提倡的“范例教学法”等等,其目的都是从批判传统教学论出发,尽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近年来,国内教育界也引起了普遍的重视。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否需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应该培养什么样的能力?体育界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5.
六十年代提出的“精讲多练”,对当时提高我国体育课的质量和保证学生的练习时间,增强学生体质和提高运动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科学事业的迅速发展,体育教学也在向“三个而向”方向飞跃前进,但至今“精讲多练”还被部分体育教学工作者认为是不易之论,  相似文献   

6.
中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新时期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目标。然而,当前进行的“题海战术”不仅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且给学生的思维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使得学生烙上了“不授不会,新题不会”的应式模式。同时也给数学课堂教学的何去何从提出了新的质疑。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根据体育系培养目标的要求,足球专修课的目的任务是“使学生在普修课学习的基础上,在足球运动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并获得从事中学足球运动的训练工作能力”。欲使我们的学生将来能够胜任中学足球的训练工作,必须使学生较扎实地掌握某些在中学足球教学训练时常用的规范化技术,我们称之为“示范技术”,这是培养学生教学能力的主要内容,是基本功,应力求达到“过硬”的程度。但是足球运动的“有球”技术多达五十余种之多,应该重点掌握哪些技术为宜?掌握到什么程度才算过硬?是一个值得研究与探讨的课题。过去足球专修课的技术考核工作,没有统一规定和要求,只在考  相似文献   

8.
实验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体能训练课程中的实验教学在体育竞赛中有着重要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实验教学对体育院校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具有特殊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注意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体能训练课程中实验教学的开设,不但可以促进了实验室规范化建设,而且还能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科研能力,使实验教学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体育教师教育教学“关键能力”提升,是学生与体育教师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学、教、赛、思、研”结构化培养模式的五个环节,纵向上互为支撑关联,横向上聚焦“一专多能”,呈现鲜明的结构化特征。工作室以“学、教、赛、思、研”系列专题活动促进区域内体育教师“关键能力”发展,为体育教师更好地适应体育工作与其他教育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体育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贯彻教育工作“三个面向”的需要,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主要课题。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对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当前,有许多学生在课堂中虽掌握了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一旦离开课堂和教师就不懂如何进行身体锻炼。正如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为将来走出校门  相似文献   

11.
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是“中等以上体育工作者” ,也就是体育专业教师。那么我们日常一切教育工作都要围绕这一目标努力工作。教学中应运用现代教育思想、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很好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 ,利用电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积极认真。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能力、互学互练能力、评价能力、示范与讲解能力、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在学生掌握技术、发展身体素质的同时 ,初步掌握教学步骤与方法。基本做到“会做、会讲、会教”。整个教学过程中 ,使学生在轻松、欢快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培养“三小”提高中师生体育能力●李文烨中师体育教学大纲规定要培养学生具有担任小学体育工作的职业能力,但是在以往的中师体育教学中,我们往往只重视学生身体素质训练,而忽视了学生的体育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加强学生体育职业技能训练,我们结合中师生的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一个人具备广博的知识,同时还要求其具备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因此,如何使学生在学习阶段就能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从而缩小由学生到工作之间的差距,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课题。好么,如何在体育技术课中,较好地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呢?为此,我们设计了“多层次反馈控制”教学实验。  相似文献   

14.
所谓“小助手”作用是指班级体育委员、体育小组长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在掌握一定的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及课的组织方法的前提下,协助体育教师担任部分教学组织任务。利用“小助手”教学的好处是: 1.能够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组织能力;  相似文献   

15.
采用测试法对中德两国学生的“成就动机”和“自我觉察能力”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德国学生的成就动机得分高于中国学生,差异来自中国学生具有较高的避免失败倾向;德国学生的自我觉察能力得分也高于中国学生。研究结果还证明了成就动机和自我觉察能力密切相关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16.
素质教育的大目标,决定了必须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旧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因此.作为课堂教学基础工程的教学设计工作,就必须从以备教为主改为教、学结合,以备学为主。于是,学案“设计”,自然成为当前教学改革中的一个新课题而引起学界和教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笔者拟就“学案”没计谈点肤浅认识。一、“学案”提出的理论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体育  相似文献   

17.
<正> 人们在谈论工作或教学和训练时,总是涉及到人的“能力”问题。教学是以培养学生掌握“三个基本”为主,训练则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为主。尽管它们的任务和要求各有其特点与区别;但完成任务的具体体现的最后归宿都是培养提高学生的能力问题。而这个能力的培养,无论是直接的或是间接的,都是通过具体的教学和训练的实践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根据体育学院的培养目标,究竟培养学生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又如何进行培养?这是关系到我们教学和训练质量提高的重要问题,也是急需研究的课题之一。本文就体操教学和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能力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以求共商。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的知识,经多轮调查,建立了高师体育系(科)学生的学校体育工作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改进的对偶比较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建立了学校体育工作能力的评价模型,经实验研究验证,其评价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9.
高校艺术体操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创编能力培养断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艺术体操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让学生掌握过硬的基本动作和创编能力,而“创编”能力就是一个艺术性的创作过程,具有自身的教学模式和特点。为了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应该加强“三基”教学,贯彻启发式教学,加强创编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培养创编能力打好基础,使学生能够脱离老师独立进行创编活动。  相似文献   

20.
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符合我国当前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和趋势,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对高职学生“关键能力”培养需要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教师去实施,因此,提升高职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