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沈阳日报社办《沈阳日报》、《沈阳晚报》两张报纸。1992年初以来,我们为了增强报社的凝聚力,充分调动起编采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加强管理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实行内部职称聘任制,取得了可喜成果。选准突破口——改革聘任制《沈阳日报》、《沈阳晚报》两个编辑部共有170多名编采人员,但过去却经常出现“稿荒”,特别是有分量的重点稿“稿荒”。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在分析原因时找到了症结,那就是相当一部分编采人员工作没有积极性,精力没有用在办报上。具体说来,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有的记者不务正业,整天陷在应酬中,报社有关部门曾做过统计,有些记者平均每天至少参加一个会(产品鉴定会、新闻发布  相似文献   

2.
米博华,从事新闻工作25年。1978年至1989年任《中国青年报》编辑、记者、评论部副主任、主任。1989年调入民日报评论部,任要论组组长、评论部副主任、主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获范长江新闻  相似文献   

3.
孙冠捷 主任编辑,中国经济信息报刊协会常务理事、副会长,陕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1936年出生陕西长安,1955年走出学校门,进入机关,被分配到县委搞宣传通讯报道工作,曾做过公社党委书记、被送到西北政法学院进修两年,后做西北局《社教报》记者,继而办《支部报》,1969年初被调入《西安日报》做记者编辑,负责政文部、总编室、党政办公室工作。1982年调陕西省标准局主持办公室工作。1985年调任陕西省经济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来,我因工作关系经常下基层,确实感到有一种消极的社会风气,就是为四化积极干工作的人受孤立、受嘲弄。作为党的报纸,怎样为解决这种消极的社会风气而努力呢?我注意看了一些报纸,感到沈阳日报这方面做得比较突出。沈阳日报早在今年第一季度就注意了这个问题。在3月9日《沈城论坛》专栏里发表的《为啥一宣传就“臭?”》十分有针对性。8月份中共中央有关文件下达之后,沈阳日报注意从正面为主做了连续报道。比如:  相似文献   

5.
“新闻官”的新闻观项友炜作者自述:60年代参加人民解放军,当了4年战士报道组长。复员后,在《无锡日报》当记者。后调入无锡市委宣传部工作,历任宣传科副科长、科长、新闻处长、部务委员,长达15年,分管的都是新闻工作,人称老“新闻官”。期间,挤时间写新闻、...  相似文献   

6.
张宁义 《军事记者》2009,(10):68-68
我走向“爬格子”的路,完全是“铁哥”牵的线。 “铁哥”,我的亲大哥.名叫张铁国.曾经是一名军人.现在是《福州日报》记者、党报热线组组长。从军8年,他先后在《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人民前线》报、《福建日报》、《军事记者》等军内外报刊发表稿件500多篇。  相似文献   

7.
2011年度征订报刊工作一开始,兰空驻疆某飞行学院二团政治处战士报道员李强就到驻地邮局订阅了一份《军事记者》杂志,这已经是他入伍后连续5年自费订阅了。他说:“《军事记者》特别有益于自己写新闻报道。”李强入伍5年来,在《军事记者》杂志这位“老师”的帮助指导下,新闻采写能力不断提高,先后在《军事记者》《解放军报》《解放军生活》《半月谈》《空军报》和《新疆日报》等媒体发稿150余篇(幅),他因此多次荣立三等功。李强说,是《军事记者》杂志帮助了他。  相似文献   

8.
有道是:“四十七八,干了白搭。”他今年已经四十有九,虽说还是个普通记者,但仍在埋头苦干。报社规定,每人每月编发、采写稿件15篇,可他近3年来平均每月见报稿件都在40篇左右。在这背后留下了多少双脚印,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啊!他,就是被人们赞誉为“二十四小时记者”的《开封日报》记者汤传钧。 1981年初冬,《开封日报》为了加强卫生战线的报道,把从事多年医师工作的汤传钧调到报社,让他负责这方面的采访。他干新闻工作虽然是初来乍到,但是他怀着认真宣传好党  相似文献   

9.
《重庆日报》工作人员得知记者是来采访张雪峰时,都对他进行赞赏,“好人缘”,这是他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相似文献   

10.
许勤龙 《今传媒》2006,(1):52-53
2005年10月25日,身着蓝色西装、长得高大帅气的《沈阳日报》记者李作明,从北京什刹海附近一家宾馆开走了家庭杂志社颁发给他的纪实特稿大奖——一辆雪佛莱小轿车。这是中国有史以来记者获得的第一辆轿车大奖,也是他十年纪实写作的标志性回报。当年,李作明曾是一位校园诗人,曾被  相似文献   

11.
罗恩远在铜山县是位小有名气的通讯员,他1983年写的《选民的心愿》,被省新闻单位评为二等奖;从1984年开始,他连续三年被《徐州日报》、徐州广播电台评为优秀通讯员。罗恩远同志今年50岁,不管家务缠身或工作繁忙,他每天必做三件事:浏览报刊,听广播,看“新闻联播”电视节目。他说:“虽然基层通讯员比专业记者信息闭塞,重大题材知道  相似文献   

12.
刘义忠  杜大权 《新闻前哨》2012,(10):119-119
从事新闻职业20周年的高级编辑聂志柏先生,最近以《荆夫文集》的书名,结集见诸报端的部分佳作,于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可喜可贺!荆夫,是聂志柏先生的笔名。《荆门日报》的许多读者也许对“聂志柏”的名字有点陌生,但对“荆夫”的大名,那可是如雷灌耳。20年来,聂志柏先生以“荆夫”为笔名,发表了数百万字的消息、通讯和言论,有数十件作品获得省级以上新闻奖。《荆夫文集》所收录的作品,仅仅是其数百万字作品中的部分佳作代表。做新闻,聂志柏先生属“半路出家”。1992年底,他以一位中专学校语文老师的身份调入当时的荆门报社。其时,已过而立之年的他,充满了智慧与激情,以扎实的功底,以丰富的知识,以不懈的勤奋,像一只辛劳的蜜蜂,长年埋首于报纸的墨香中,笔不停歇,马不卸鞍,兀兀穷年,乐此不疲:从普通记者起步,  相似文献   

13.
“用奉献谱写青春,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这是共产党员、旺苍县委宣传部副主任新闻干事、广元日报旺苍记者站站长何光贵的座佑铭,这也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1996年10月,何光贵调入县委宣传部任新闻干事。6年来,他坚持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和正确的舆论导向,讴歌伟大的时代和火热的生活;激浊扬清,弘扬时代新风,为改革立传,为旺苍扬名。他先后在《经济日报》、《中国新闻出版报》、《四川日报》等重要新闻媒体上刊发各类新闻及文艺稿件1000余件70多万字,其中有50余件作品登上了省市报一版头条,《山区人民的“金财神”…  相似文献   

14.
“离开报社33年了,我现在仍然很关心报纸。”一见面,全国人大代表王茂向我流露出对新闻事业的眷恋。今年62岁的王茂代表,1949年到《江淮日报》 (今《安徽日报》的前身)工作,当过记者、编辑,一干就是10年。后来他改行从事哲学研究,现任安徽  相似文献   

15.
杨秀峰 《传媒》2016,(11):45-47
2016年3月3日全国两会开幕。佛山传媒集团一共派出26位记者进京采访,包括《佛山日报》、佛山电视台、佛山广播电台三家媒体,这是集团连续十年报道全国两会,也是报道全国两会人员规模最大的一次。其中《佛山日报》派出了7名文字记者和1名摄影记者,新媒体也有虚拟记者“全记者”,并以“全记者跑两会”来创新媒体融合产品,推出了一系列全国两会新媒体产品。全国两会期间,《佛山日报》全媒体融合的产品收获了1300万+的阅读点击量。  相似文献   

16.
王应文现任《焦作日报》农村部主任。1968年3月参军,在济南军区空军司令部政治处从事新闻报道工作,一干就是5年,1973年元月转业到河南省修武县委宣传部当新闻干事,1983年《焦作日报》复刊后到报社当记者,最近,他被评为“第三届省优秀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17.
《新闻导刊》2009,(6):30-31
曾晓云1994年1月由西南政法学院调入重庆日报。先后从事编辑、责任编辑、记者、主编等工作。现任重庆日报编辑出版中心副主任、一版主编。他在重庆日报工作15年来,无论在哪个部门哪个岗位,都能保持认真的工作态度和饱满的工作热情。  相似文献   

18.
江西省乐平市《乐平报》社记者詹晓东,因为拍摄一组当地群众聚众赌博的照片。发表在《人民日报》华东版上,领导查出之后,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并决定把他调到乐平市供销社的一个下属单位。同样,浙江富阳的《富阳日报》记者王军缸因为写了好几篇“出富阳洋相”的报道。特别是1999年11月举报了在全国引起轰动的“假报事件”,有关领导也曾打  相似文献   

19.
李富基作品     
李富基 《新闻传播》2007,(5):F0002-F0002
李富基,生于1952年,在从事新闻工作之前,曾在企业担任工会干事,在政府部门担任宣传干事、党委办公室副主任。1984年调入《齐齐哈尔日报》至今,先后在记者、编辑岗位上工作,历任要闻部主任、文体部主任、时事出版部主任、工业部主任等职,现为齐齐哈尔日报副总编辑。  相似文献   

20.
当了新蜀报的特派记者我1931年刚进高中,就给《新蜀报》副刊投稿。编辑邝抱斋原在该报任校对,年岁比我大得多,但对我很友好。1934年5月,我进《商务日报》当记者,常与《新蜀报》记者张骏一道采访。他不大像做文化工作的记者,却有点像做生意的商人。后来,他参加了中统特务组织,1945年出面夺了进步民主人士、总经理周钦岳的权,把《新蜀报》带上反共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