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历史文献学学科自20世纪80年代创建以来,无论是学科理论的探讨、学术研究的开展,抑或是学科队伍的建设、文献整理的实践等方面,都取得了可观的成就。其中,有关历史文献学专业教材的编写,作为衡量学科建设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受到学者的特别关注和重视。1982年,张舜徽先生率先推出《中国文献学》一书,对文献的范围、文献学的基本要求、学科体系、工作任  相似文献   

2.
对于郑樵校雠学说的研究在民国时期出现了“转向”,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重视程度。郑樵校雠学说在民国以前鲜为人重视,从民国开始对其重视程度显著增加,并逐渐将其作为一门专科之学来研究。第二,研究倾向。民国以前对于郑樵本人及其学说多是以一种负面的眼光去看待,民国以后,对于郑樵校雠学说的研究出现了新旧两派学者,旧派学者以余嘉锡、向宗鲁、刘咸炘为代表,他们的研究延续了以往负面评价为主的倾向。不过,旧派学者中也有姚名达等,给予郑樵比较客观公正的评价。新派学者以杜定友、钱亚新为代表,他们从图书馆学的视角切入,对于郑樵校雠学说给予了较高的评价。郑樵校雠学说研究之所以在民国时期发生转向,是因为其学说中敢于打破传统、“求简”等思想契合了民国社会、学术发展潮流。表1。参考文献39。  相似文献   

3.
郑樵(1104-1162),字渔仲,自号溪西逸民,宋代兴化军莆田(今属福建)人。郑樵校雠学思想集中反映在其理论著作《校雠略》和  相似文献   

4.
缪荃孙是清末民初的著名学者,是一位优秀的古典文献学家,对推动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发展与转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在方志学方面,他继承并发扬了清代乾嘉以来的优良传统,理论探索与修志实践相结合,成就卓著,成绩斐然。缪荃孙,字炎之,一字筱珊,晚年自号艺风老人。江苏江阴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生。早年随侍其父缪焕章游宦四川,于同治六年(1867)考中四川乡试举人。光绪二年(1876)成进士,入翰林院。历官  相似文献   

5.
字渔仲,自号溪两逸民,宋代兴化军莆田(今属福建)人.郑樵校雠学思想集中反映在其理论著作<校雠略>和实践著作<艺文略>、<图谱略>及<金石略>中.郑樵的校雠学理论和方法只是演绎了他史学思想的两个最核心的命题:会通和实学,至今依然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以此,本文尝试从郑樵的校雠学特点上探究其创新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情系辽图     
如果把人的一生的遭遇都说成命运的安排的话,那末,命运把我的一生紧紧地与辽宁省图书馆结合在一起了。(一)1959年,国家为了培养整理古籍的人才,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设立了古典文献专业,当年即开始招生。翦伯赞等著名学者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赞扬这个专业。我这年从家...  相似文献   

7.
郑樵论文献学既首重"类例",对文献学的贡献也当首推"类例"."类例"理论的提出和成熟标志着我国古典文献学理论上的自觉,从叙录解题到以类明书是文献学发展的历史必然.郑樵的"类例"主张不仅具有理论的前瞻性,在今天也仍然具有实践意义.本文从"类例"的学术旨归、功能、原则以及在文献学中的地位等层面,论析郑樵"类例"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文献学是图书情报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对于现代图书馆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其中,中国古典文献学应至少分为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古典文献理论研究,二是古典文献整理与利用的实践。作为传统学科的古典文献学领域,应该注意现代技术和新趋势的走向,方能开拓出新视野和新领域。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古典文献学研究,总体上体现了持续性、全面性、交叉性、实践性等特点,相关成果主要集中在古籍文献的整理出版、文献学基础理论的探讨、分支学科的构建与完善、研究方法及与相关学科关系的分析、文献学史与研究史的梳理、各类专题问题的研究等方面。学者们前后继踵的孜孜求索,有力地推动了古典文献学学科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但70年的研究成果也存在领域开拓创新不够、理论研究有待严谨深入、分支学科研究用力不均、"问题意识"亟待加强等不足。  相似文献   

10.
鲁迅被誉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其对于中国古典文献的保护整理以及对古典文献学的创新开拓,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他凡事求"真",坚特纯学术态度,采用乾嘉学派手法的严谨,悉心整理古典文献,并且从不只限于对文献资料的整理,更重要的是他还对历史、文学史、小说史以及碑刻、汉字、宗教、画像等诸多方面也都作过深入细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我国图书分类工作虽历史久远,但对图书分类作出系统的理论总结,却自郑樵开始。郑樵、字涣仲(公元1104——1162年),福建蒲田人。由于他和他的堂兄郑厚,住在蒲田夹(?)山,勤奋苦读,著书立说,共三、四十年之久,故人又称之为夹(?)先生。郑樵是宋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的著作很丰富,本文仅就其图书分类实践和图书分类理论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2018年6月,"回眸与展望:民国时期文献整理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继2016年后在上海师范大学再次举行。会议围绕民国时期文献整理与研究的现状及发展方向,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原生性保护工作、文献整理与出版、专题文献收集研究、国内外收藏机构馆藏、数据库建设等几个方面综述其整理与研究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影印出版与数字化开发并重、数字人文技术助力深度开发、馆际合作和互助共赢形成共识是今后民国时期文献整理与研究的发展趋势,认为目前仍需在原生性保护技术、海外存藏普查范围、外文文献研究力度,以及学者和存藏机构合作研究等方面继续加强。  相似文献   

13.
金恩辉自1998年从图书馆工作岗位上退休已有14年了。文章重点介绍了他退休以后,在图书馆学、文献整理、传记与文艺批评尤其是方志学方面所取得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4.
刘向、刘歆父子编写的《别录》、《七略》代表了我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的程序和方法,二者从分类方法、编目体例、校勘程序等方面对我国古典文献进行详细的分类、整理,并开创了古典目录学之先河。  相似文献   

15.
自1949年以来,特别是70年代末以来,图书馆古籍整理工作在全国图书馆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特别是在馆藏文献的整理编目、古籍文献的编纂影印、古籍的缩微复制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展。1 馆藏古籍的整理编目自50年代以来,全国各大图书馆相继编制了许多馆藏古籍书目和联合书目,其中有综合书目、善本书目、方志目录、地方文献书目、专科书目、特编书目等。在馆藏的古籍整理编目中,主要呈现出以下三  相似文献   

16.
自班固在《汉书·艺文志》设立“小说家”类目以来,古典小说及其研究成为我国古典文献学研究不可或缺的内容.民初以来,中国古典小说的研究又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以胡适、鲁迅等人为代表的一批具有高深学术造诣的著名学者,以中国古典文献学方法和西方系统科学方法相结合的全新范式,对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流变史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骄人成果.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就是其中的典范.文章以《中国小说史略》为经纬,对中国古典小说的衍生文献进行系统梳理,以期对小说衍生文献的系统化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国初年 ,潍县出了一位民间文史学者和文献收藏家——丁锡田 ,字稼民 ,号倬干 ,潍县城 (今潍坊市潍城区 )人 ,生于光绪十九年 (公元 1893年 )一个富贾乡绅之家。现在座落于潍城区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十笏园”即是他家住宅和园林。他自幼在家塾读书 ,从师韩善甫 ,自 192 1年跟地方学者陈鹤侪学习经史 ,他勤奋好学 ,专注求实 ,为他后来致力于乡邦文献的收藏 ,鹤立地方史学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丁锡田一生收藏了许多文史珍本、秘籍 ,为地方文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酷爱地方史志 ,收集、整理并编纂了很多的地方史志 ,这对研究地方…  相似文献   

18.
王纯 《津图学刊》2001,(3):41-43
孔子最早把“文”与“献”连用取证;开创整理古典文献之先河;创立整理古典文献的方法和传统。本文从宏观上对孔子古典文献工作的方法和经验加以总结和概述,使之理论化、系统化,这本身也是我们图书馆员批判继承和整理利用中国古典文献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胡道静先生在古籍整理和图书馆学方面的贡献作了较为全面地总结。在古籍整理方面,从古籍普查、目录版本校勘和辑佚、《梦溪笔谈》校证与沈括研究、科技史文献的整理与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在图书馆学方面,从《上海图书馆史》、图书馆的杂忆文字、历史文献研究、中国古典文献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栗旭 《档案》2008,(2):26-28
郑樵(1104—1162年),字渔仲,自号溪西逸民,宋代兴化军莆田(今属福建)人。郑樵校雠学思想集中反映在其理论著作《校雠略》和实践著作《艺文略》《图谱略》及《金石略》中。南宋绍兴末,据《宋史》载“帝曰:闻卿名久矣。敷陈古学,自成一家,何相见之晚耶?授右迪功郎,礼兵部架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