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猎人与农夫,分别代表着畅销书与常销书这两种出版策略与出版模式。出版人对两种身份的认同与选择,对中国图书出版生态的优化具有绝对意义。基于此,笔者认为,对畅销书的过度强调是片面而短视的,只有把追求方向纠正到常销书,才能为出版社构建起长远的出版效益。  相似文献   

2.
做畅销书是出版人的目标,做畅销的常销书是出版人的出版理想.对出版人来说,质量过硬的产品是保障,是培育畅销书的原生土壤.做一本好书,需要出版人有信心、有恒心并付出努力,借力渠道匹配和多形态营销,维护好产品的口碑,做好产品的长尾,将那些畅销的图书打造成真正让读者喜爱的品牌,甚至成为常销书.  相似文献   

3.
"畅销书时代"话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欣 《编辑学刊》2004,(4):30-32
一、畅销书时代的营销: 中国的图书市场已经步入畅销书年代.仅占中国四百亿元书籍出版零售市场10%的大众文学市场(书籍出版市场中约75%是学校的教材教辅、15%是会计学等专业书籍),正掀起一场畅销书革命,波澜迭起,抓紧了所有人的眼球.根据开卷公司对全国百家零售书店的销量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占中国图书品种6.7%的畅销书,创造了图书市场68.9%的利润.(关于畅销书的"二八定律")可见,畅销书对于图书产业链的巨大拉动作用.在国内,靠一本畅销书盘活一家出版社的案例也早已不是新鲜事.  相似文献   

4.
目前就出版社而言,出版者的角色定位一直是"来料加工",事实上,畅销书和其他大众文化媒体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制作"而非"创造"出来的。关于畅销书,出版界未作严格的定义,"销量居于头等的书"、"受到广大读者喜爱,销售量大的图书"等等都可作为畅销书的定义。所谓畅销书,也就是指达到某一销量标准的图书。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书业已经进入畅销书时代,畅销书销量一般在10万册以上,有的甚至上百万。目前,整个书业对畅销书青睐有加,各出版社千方百计打造畅销书,经销商、书店抢先定购畅销书,读者追捧畅销书。现在,随着每本书的利润越摊越薄,大量图书成为不赢利的包袱,导致庞大的库存。在这种情况下,畅销书以品种少、利润大、销得快,使出版社得以从品种战中抽身出来。另外,畅销书带来的品牌效应,也成了出版社其他书籍进入书店的通行证。从而形成出版社对书店渠道的供应优势,使出版社有机会扩大市场规模,提高整体书籍的销售。  相似文献   

6.
代玮 《出版参考》2014,(10):33-34
正畅销书,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商品"来运作,并在一段时间内在同类书的销售量中居领先地位的图书。《文化苦旅》从知识出版社(后改名东方出版中心)1992年3月的第1版,到2001年4月的第2版第1次印刷本,十年中累计印数为47.2万册,至今销量已突破百万册,成为文学类畅销书的一个代表。《文化苦旅》的畅销乃至常销,一方面是因为它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文化大散文"的写作方式在当时也是首创;另一方面也与编辑的挖掘、出版社的营销密不可分。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剖析《文化苦旅》缘何如此畅销。  相似文献   

7.
科技图书具有品种多、门类广、内容专、读者面宽窄不一等特点,因而发行量也大小不一,按其发行和销售形势大致可以分为畅销书、常销书和滞销书。那些契合当时热点,或在某一专业领域有独特创新的观点或理论,能解决专业难题并能应用于实践的图书,可能成为畅销书,其特点是发行量大;那些在一定时期、某一专业范围内技术领先,或资料性、应用性较强的图书可能成为常销书,其特点是发行量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比较稳定;而滞销书也并不都是质量不好的,有相当一部分是那些专业性很强、读者面很窄,或出版较久,或由于宣传力度不够而不为读者了解的图书。然而,…  相似文献   

8.
王蕾 《编辑之友》1998,(3):57-59
畅销书(Best seller)一词最早出现于19世纪的美国,是指“销量极大的书”,如今已成为美英书业界最热门的词汇。任何图书一旦成为畅销书,对作者、出版商和批发商来说,则意味着巨大的经济收入、轰动效应及可能形成的国际影响,从而为作者、出版社创下极高的知名度。因此美英出版界在畅销书市场的竞争格外激烈,一些依靠畅销书吃饭的出版社更是绞尽脑汁,拼死一搏。  相似文献   

9.
聊聊常销书     
在“鹏飞一力”的观念里,所谓的常销书,指的是可以维持一定的销售频率达一年以上的品种。这些书应该至少占一个零售店销售额的80%,剩余的20%则要靠新书和畅销书来实现。我们公司对于常销书很重视,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销售检验后,总会有一些品种被我们不断补货,持续由销售部门推荐并销售。我们始终认为常销书是出版商应该去好好重视并好好规划的,这是通过扎实的努力可以做好的;但畅销书多数情况下可遇不可求,单靠努力认真是无法实现的。在我们将近七年的社科类图书批发经验里,不同体裁、不同类别的常销书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作品本身耐读,书…  相似文献   

10.
出版社发展的基础是自己的产品——图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建立合理的产品线,其中最重要的是常销书的产品线。常销书具有内容精到、文笔精美和形式精致的品质,因而受到读者喜爱而常年动销、不断加印。常销书产品线的建立需要出版社给予特别的关注,需要独到的策划、富有创意的营销推广、适当的规模和精心的管理,这需要出版社把这件工作当作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来充分关注和重视,如此才能为自己的长久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王迎霞 《编辑之友》2010,(11):103-104
随着我国图书市场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版权贸易规模也逐年扩大.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养生保健、大众文艺类图书相继走出国门且成绩斐然.同时,诸多国外文艺、励志类等畅销书和常销书也纷纷荣登国内各大图书销售排行榜前列,不断为国内读者带来愉悦、独特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12.
林玲 《出版参考》2021,(11):36-40,65
"十三五"时期,我国图书出版业守正创新,不断加强内容建设,涌现出大批精品力作.本文根据2016-2020年度新闻出版统计年报数据从规模总量、类别结构、图书类型及特征几方面对这些精品力作进行分析,并就畅销书向常销书转型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练小川 《出版参考》2021,(6):22-25,21
企鹅兰登书屋每年出版新书1.5万种,其中一半的图书不赚钱,因为大众出版的一切都是偶然的,成功是偶然的,畅销书是偶然的.所以,兰登书屋英文名字的直译是"随意书屋",即图书出版是"随意"的,没有明确的模式.但是,"随意书屋"的基础是常销书.  相似文献   

14.
图书出版运营的基本模式有三种:品种模式、畅销书模式和品牌模式.所谓的品种模式就是出版社采取全面出击的办法,把某一方面图书的品种出全,以品种多而全求胜;畅销书模式是出版者选择特定的选题和运用多种营销手段,设法使某本图书成为畅销书以获取巨额利润;品牌模式则是出版社根据自身拥有的优势资源和市场需求确定系列选题,出版质量上乘、契合读者需求的书籍,以期在读者心目中树立出版社的形象,创建产品的品牌乃至出版社的品牌.  相似文献   

15.
长尾理论对图书营销的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尾理论出现之前,在传统"二八法则"的指引下,出版商和经销商将主要的人、财、物都放在20%的图书上,因为他们相信这20%的图书能给他们带来80%的效益.于是,畅销书、教材教辅成了出版商和经销商追捧的对象:出版商在策划选题时,都希望他们的图书能成为畅销书或常销书;经销商为了能在自己有限的货架空间内取得最大利益,尽量在书架上陈列畅销书或销售稳定的教材教辅.出版商和经销商不遗余力地挖掘"长尾头部"的市场,为此不惜买排行榜、不断压低折扣、推出各种促销活动,这直接导致毛利紧缩、出版市场同质化严重、竞争压力日趋白热化.  相似文献   

16.
畅销书,通俗地说,就是在一个时代或者时间段,非常受欢迎的书,泛指所有销量大的书。而超级畅销书是指在大众阅读领域具有超常表现,在较短时间内大量销售引起万众瞩目、口口相传、争相购买,甚至成为全社会关注议论的图书。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的出版业将迎来一个营销时代,图书的品牌将越来越受重视,图书市场的竞争也将空前激烈。在图书越来越强调市场与读者观念的时候,我国的一些出版社开始探索自己富有特色的“畅销书营销机制”,2000年全国书市上40多位名人、多达120余场的签名售书和讲座活动,反映出版社越来越重视图书的营销运作,特别是畅销书的营销。 国外畅销书动辄几百万销量让国内出版同行望“洋”兴叹,而2000年全国书市狂热签名售书场面说明中国缺的不是读者而是畅销书,或是先进的畅销书营销运作。面对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国外出版业挑战,提高我国畅销书营销运作水平应摆上日程。  相似文献   

18.
观点摘要     
《出版参考》2007,(8X):6-6
柳斌杰:版权工作要建立健全六大体系,秦艳华:畅销书应以时效书的特征开始,以常销书的特征结束,黄健:图书版权贸易逆差的三大症结,代杨:“重复与变化”会使“泛文化”出版长盛不衰,杨虎:对商业属性的推崇导致了畅销书出版模式的“工业化”[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1月9日,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借北京图书订货会之机,举办了"双推计划"新书推介暨2011年度优秀图书表彰大会。大会表彰了集团公司2011年度10本优秀畅销书和20本优秀常销书,并向广大读者推荐了2012年度最新出版的28种重点图书。  相似文献   

20.
作为图书编辑,其终极追求不是畅销书,也不是常销书,而应该是传世之书.传世之书具有创新性、创作艰巨性、集合性;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很高的文学艺术性;反复被人们研究、引用;具有能够引起社会变革的思想性,往往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精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