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秀芳 《新闻世界》2014,(12):138-139
暴力作为大众传媒不可避免的内容之一,当将其和“儿童”这一特殊的受众群体放一起时,我们自然会想到动画暴力。本文围绕动画暴力,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进行分析,主要从实施暴力的主体、性质、原因,暴力结果以及暴力行为是否得到惩罚等方面展开,探讨动画暴力对学前儿童的影响,并找出相应的干预对策,以期为学前儿童创造一个健康的收看动画片的环境,从而更好地保护学前儿童免受动画暴力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2.
2013年10月初,国内20家动画片制作和播出机构联合发出倡议,希望全国同行承诺决不制作播出含有暴力、低俗、危险情节、不文明语言的动画片,切实保证动画片在未成年人成长中发挥积极健康的引领作用。央视《新闻联播》把矛头指向了《喜羊羊与灰太狼》和《熊出没》系列动画片,把社会上出现的儿童暴力、不文明等现象归咎于动画片的内容。很多人质疑,把责任归于动画片未免过于牵强,儿童的暴力行为真的是受到动画片的影响吗?两者之间是否有必然的联系?早在80年前的美国,就对这一问题开始了一系列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朱文哲  龙耘 《传媒》2015,(10):72-73
动画片的受众以少年儿童为主,根据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观点,动画片是儿童观察外在世界和学习他人行为的社会教材.但令人担忧的是,这部“社会教材”里却充斥着暴力、粗鄙等不良内容.本文在回顾媒介规制演进历程的基础上,探讨了动画片影响儿童的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动画片中不良内容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回避的.职能管理部门应全面论证并尽快建立动画片生产及播放的规制机制与实施细则,以制度促进动画产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王君杰 《东南传播》2013,(8):105-107
媒介暴力一直是媒介效果研究的热点问题。在信息全球化的过程中,整个大众传媒都充斥着大量的暴力内容,甚至连动画片中也存在暴力镜头,严重影响了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媒介暴力的控制问题迫在眉睫。本文以国产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为例,运用实证研究法中的内容分析法与个案研究法探讨了媒介暴力对儿童的影响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张然  路盛章 《现代传播》2006,(4):149-150
动画艺术的发展史证明,儿童是电视动画片最忠实的信徒,这种忠诚缘自动画片的表现形式与儿童心理特征的吻合。迪斯尼正是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吸引了以儿童为主体的各年龄层观众,并在风靡全球之后成为了美国的国粹,世界的瑰宝。但是,儿童时代是一个庞大的概念,短短十几年却跨越了人生变化最大的时期,如果只是泛泛地将整个儿童群体定位成儿童电视动画片的受众,其实等于没有建立受众概念。只有将艺术创作与儿童阶段性心理特征紧密结合,才能为中国儿童电视动画片在市场中找到良性发展的道路。本文以学前期儿童(3~7岁)收视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对当…  相似文献   

6.
薛芳 《大观周刊》2011,(51):160-160
学前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如果说3岁前我们更多关注了孩子的身体健康.那么3岁后依据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他们还需要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让我们关注孩子。了解学前儿童的一些现状和特点.从知道他们的心理发展特点开始.关注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关注家庭教育会有何种影响.掌握一定的家庭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7.
姚苏平 《出版广角》2021,(17):13-17
文章以近十年学前儿童研究理念转向为参照,考察童书出版的发展轨迹:从学前研究对象的多元化来关照低幼读物出版品种的细分;从学前研究视角的生态化来考量童书选题的生活化;从学前研究方法的实证化来验证童书出版的精准性.由此,以幼儿发展的多样性、进阶性、综合性等身心特点为指征,分析当下低幼类童书出版的趋势与问题.  相似文献   

8.
动画王国中的暴力内容分析——以北京地区收视环境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2004-2007年间北京地区的收视环境为例,就电视、电影、网络视频点播以及版权音像制品等诸多渠道热播、热卖、热议的动画片进行了类别化的内容普查,并在此基础上着重考察此一区间热门动画片中暴力内容的分布情形、展现方式以及文本寓意等.研究发现,近年来动画收视环境及方式正在发生明显变化.传统大众收视渠道中,国产动画片暴力内容较三年前略有减弱;进口动画片中暴力内容的比例明显高于国产;网络等新兴传播渠道热播的动画片中暴力内容的数量及展现程度均明显大于传统媒介.分析认为,与其他大众化的艺术形式相比,动画片中暴力内容的展现方式更加具有想象力、艺术表现力、隐蔽性和幽默感等特质,进而为其对儿童的影响研究展现了更为多样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动画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全世界的观众,不论儿童还是成年人都被动画片那色彩斑斓的世界、亦真亦幻的场景、夸张搞笑的动作,简单纯真的故事所深深吸引.然而一部优秀的动画片只有这些还不够,这些只能算外在的皮肉,渗透在其中的文化元素和艺术元素才是动画片内在的精气神,是动画片打动观众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在电视主导少年儿童课余生活的今天,儿童电视节目对少儿身心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中国和澳大利亚儿童电视节目进行比较研究后认为,目前中国儿童电视节目普遍存在受众城市化、广告密集化、暴力元素普遍化等问题,应当在儿童受众对象更加明确、节目类型更加多样、节目内涵更加丰富三个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11.
儿童动画片中的人物性格是一个动画人物的灵魂,决定着动画片的风格,影响着一部动画片的生命力。为了制作出更符合儿童观众收视习惯和成长发育的动画片,本文着重分析了儿童动画片中人物性格设定的技巧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2.
游戏精神观照下的儿童电视动画片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电视动画片对儿童思维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不可低估.由于种种原因,二十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儿童电视动画片在创作理念和创作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节目与儿童受众之间的关系并不协调,曾经有过辉煌的国产动画片正陷在低迷的困境中.本文探索如何在游戏精神的观照下更好地推动儿童电视动画片的创作.  相似文献   

13.
卡通暴力影响下的儿童媒介素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初,在一片争议声中.颇受儿童欢迎的国产动画片<虹猫蓝兔七侠传>被央视停播.<虹猫>所引发的纷争.其实是一个阶段以来家长对儿童电视节目积怨的大爆发.在当今这样一个大众传播无处不在的时代,对于电视荧屏上防不胜防的卡通暴力,让孩子们与之隔绝是不可能的.从培养儿童的媒介素养着手,让他们具备识别、判断媒介所传递的信息的能力.学会正确地接触和使用媒介,才会有益于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琦 《声屏世界》2010,(8):43-45
在媒介时代,电视动画片对儿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BBC的《花园宝宝》和国产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都是针对低幼儿童而作,童真童趣童心在剧中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两片在得到小观众认可的同时,又赢得了巨大的商业利益。针对近年来国家对国产动画片大力扶持、动画产业不断扩大,但是影响力仍不尽如人意、深受欢迎的作品依然很少的状况,《花园宝宝》《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成功播出,能给我国电视动画片的未来发展带来哪些经验?我们又该为青少年提供怎样的电视动画片?值得电视动画片制作人深思。  相似文献   

15.
经典图画书坚守主题创作的儿童本位,大多选取了爱和成长话题,具有富于童真色彩的审美体验和显著的游戏精神。图画书主题的儿童性设计,符合儿童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给儿童带来阅读的愉悦感,促进儿童心理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动画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全世界的观众,不论儿童还是成年人都被动画片那色彩斑斓的世界、亦真亦幻的场景、夸张搞笑的动作、简单纯真的故事所深深吸引。然而一部优秀的动画片只有这些还不够,这些只能算外在的皮肉,渗透在其中的文化元素和艺术元素才是动画片内在的精气神,是动画片打动观众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杨斌成 《新闻界》2012,(15):66-68
现代电视对儿童社会化成长影响巨大。电视虽能开阔儿童的视野,增长见识,但对儿童的成长也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具体表现在暴力、认知等7个方面。本文认为可从6个方面优化不良电视节目,从而减少不良节目对儿童社会化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央电视台《大风车》栏目受欢迎中央电视台于今年“六一”儿童节改版的儿童栏目《大风车》,以动画片、系列剧、学前节目、儿童游戏与专题节目等5个内容为主,开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大风车》里的小栏目,是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需要设置的,是...  相似文献   

19.
存在的问题1.暴力失度经统计,在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全集中,灰太狼被平底锅砸过9544次,被抓过1380次,喜羊羊被煮过839次,被电过1755次。处于模仿阶段的儿童,面对如此频繁的重复被打的画面,会在不知不觉中让这种意识和行为得到浸润或者强化,并在生活中加以运用。现实生活中就有儿童因模仿该剧中的情节,把两个小孩烧成重伤的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20.
动画片的适龄问题受到越来越广泛人群的关注.本文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以儿童在各个阶段的游戏特点和想象特点为切入点,对儿童动画片分年龄等级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