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村读者成为报纸受众一族.随之而来的是诸如"乡村文化"之类的内容成为众多报纸,尤其是农民报以及面向农村发行的科技报等涉农类报纸副刊发展的方向.涉农类报纸副刊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农民读者的文化生活,但相对于比较匮乏的农村文化设施、文化阵地来说,涉农类报纸副刊的内容设置更应该着眼于对整个农村文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2.
<正>《山西农民报》作为一张与共和国同龄、由毛泽东主席亲自题写报名的报纸,始终秉持初心、躬耕“三农”,在变革中赓续传统,在传承中创新发展。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为根本遵循,以“小人物、接地气,暖新闻、正能量”为办报宗旨,近年来,《山西农民报》聚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用心用情做好主题策划,  相似文献   

3.
王丽风 《青年记者》2016,(26):42-43
“三农”类报纸是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帮助农民运用科学技术脱贫致富、提高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载体.办好“三农”类报纸,对于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农”新闻的现状及成因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三农”类报纸近50余种,但是,“三农”类新闻稿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质量不高、缺少原创作品和精品的问题.具体原因可总结为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的逐步确立,人民群众对报纸宣传的要求愈来愈高。作为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宣传为主的农民报,如何适应新的形势,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农民读者的要求,有几个问题值得认真探讨。 农民是农民报的“上帝” 一张报纸必须有相对稳定的读者群,读者是报纸的“上帝”。这是因为,相对稳定的读者群,既是报纸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也是办好报纸的重要基础。 农民是农民报最大的读者群,这本来是确定无疑的,可近几年有些农民报却出现了一种“弃农”、“嫌农”的倾向:在报纸上,“农民写、写农民”的东西少了,真正让农民关心的报道也不多;有些农民报干脆更名为“经济报”、  相似文献   

5.
传承发展农耕文化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当前,通过代际之间口耳相传的“乡村夜话”传统文化传播方式受诸多因素影响正逐步“退场”,已无法再承担传承发展农耕文化的历史重任。在新时代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进程中,作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新形态的乡村图书馆,应该填补“乡村夜话”消失的“空场”,积极投身于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农事生产经验、节庆活动和民间艺术、祖传家训和乡风民俗等传统农耕文化。因此,当前乡村图书馆应该以农民口述农耕文化为抓手,以乡居农民为主体,因地制宜、注重特色,不断加强乡村图书馆资源、人员队伍和场所建设,从而积极发挥其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农耕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报纸是因读者的需要而产生的.而满足不了读者需要的报纸是难以发展的,尤其在当今处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广大读者,对信息、知识的有效需求大大增加,对报纸的选择性越来越强,报纸若不被广大读者所喜爱,很容易被竞争的洪流所淘汰.因此,把报纸办得有份量有特色,是报纸得以发展的关键《农民之友报》是省供销社于1983年为“三农”服务而创办的.十几年来,她以农民读者为上帝,在农村经济改革中,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引导农民参与市场竞争,为科技兴农奔小康当好良师益友,为繁荣农村经济建设服好务,赢得了一批忠实的农民读者,农民之友报的副刊,更为读者喜闻乐见.按农民需要立“友”字特色在农村经济改革中,农民之友报的副刊应给农民提供些什么或者说农民需要从副刊上得到什么实惠?通过市场调查了解到:农民需要及时准确地了解一切与他们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新信息,获得新观念;需要对他们最关心而又迷惑不解的事情作出合理的带有政策性的解疑释惑;需要新知识;需要获得娱乐和美趣、艺术享受.而现存的单一的文艺形式的副刊已不能满足农民日益丰富的精神生活需要.于是在1996年初小报改大报中,我们大胆创新,在“友”字上做文章,把最能体现“友”字服务特色,又为广大读者喜爱的《文苑》、《生活之友》、《法庭内外》、  相似文献   

7.
《视听界》2006,(5):I0006-I0006
“走村串乡,处处总有新鲜?——”从今年5月1日起,这样一个问候让许多人关注:《李华走乡村》到底如何让我们发现“新鲜”?这是连云港电视台倾心打造的一档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内容的电视节目。随着主持人李华在农村的所见所感来“讲农民爱听的故事,聊农民关心的话题”,风格清新活泼、突出地域特色。关于农村节目的创办,农业大市连云港已经有十年的历史了,《李华走乡村》的前身《乡村视野》就获得过江苏省十大优秀栏目。为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更加贴近农民,更好地服务于农民,同时也是顺应现代电视观众的收视需求,以主持人命名的、…  相似文献   

8.
刘东阳 《青年记者》2016,(11):130-131
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建设好‘美丽乡村’.”与时俱进的“美丽乡村”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主题.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调研时再次指出:“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相似文献   

9.
抖音短视频凭借传播效率高、受众范围广等特点吸引着各大产业入驻,极大地改变了互联网的传播规律,抖音也成为产业宣传推广的重要窗口。数字乡村建设时代背景下,新媒体赋能乡村振兴具有较大的发挥空间,推动农民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到乡村治理的各环节,成为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乡村振兴得益于新媒体的助力,同时也滋生了“娱乐至上”的情况,基于此,在推动抖音参与乡村建设的过程中,除了要坚持去中心化,保证农民的主体性,还要警惕“媒体异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刘道全  韩启振 《传媒》2016,(3):79-80
2013年以来,国务院、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多次发文,要求各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旅游以农业为依托,以农村为空间,以农民为主题,以城市市民为客源,能实现“大农业”与“大旅游”的有机结合,使得城乡互为资源、互为市场.在此背景下,中央电视台和各地方电视台响应号召,陆续推出一批推介乡村旅游的节目,如央视的《美丽中国乡村行》、北京卫视的《美丽乡村》等.这些节目生动地展现出中国乡村的生态美景、健康美食、休闲农业,为旅游消费者提供了乡村旅游服务指南,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经验和借鉴.尽管这些节目促进了各地乡村旅游资源的传播和推广,但全面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鉴于此,笔者拟探讨当前乡村旅游电视节目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以来, 新农村建设已成为各类媒体关注的焦点和宣传的重点、热点。与此同时,面向农业、农村、农民的报纸 (以下简称“三农”报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乡村记忆示范基地”建设,是省档案局根据中央“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和省委建设“两富”浙江要求提出的一项文化为民工程,也是我省档案工作服务中心、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一个重要载体。目前,全省首批35个乡村记忆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已基本完成,我市天台县的九遮村和玉环县的东西村名列其中。椒江区的海明村、黄岩区的繁荣村、路桥区的金大田村、临海市的岭根村和仙居县的姚岸村入选台州市首批“乡村记忆示范基地”名单。通过“乡村记忆示范基地”建设,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实现农民“文化梦”,是档案人的职责所在。结合台州实践,我谈几点体会和认识。  相似文献   

13.
报纸的副刊是整个报纸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办得“有市场”。就要时刻考虑读者的需求。女儿是父母的“贴身小棉袄”,《河北农民报》副刊这个“女儿”就是“衣食父母”——农民朋友的“贴身小棉袄”。  相似文献   

14.
有一次到农村采访,问及农民朋友喜欢看什么样的报纸,一位农民朋友开玩笑地对我说:希望看报纸就像我们吸“地头烟”那样过瘾。这句话深深打动着我这个农民报的办报人。“地头烟”是农民朋友在田间地头劳作间歇时吸的烟,因它既能解乏又能提神,吸来十分过瘾。所以在农村,“地头烟”不亚于城里的“人头马”,农民朋友很看重它。农民朋友既然把农民报与“地头烟”联系到了一起,其意就是说,农民报要办到农民的田间、地头、坑头.办到农民的  相似文献   

15.
如同农民卖粮难、卖棉难一样,现如今报纸发行也难.一到下半年,全国各报社都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千方百计地为自已的报纸找销路.  相似文献   

16.
以互动活动重构纸媒的“入口价值”,就是要将活动作为报纸运营的“主战场”,反复、持续地与读者互动,建设起“读者—报纸活动—广告主”这一新的价值链条.惟有价值,方能生存.  相似文献   

17.
连续三年策划“走进乡村关注三农”围绕中央一号文件,《湖南日报》连续3年认真策划“走进乡村关注三农”的大型战役性报道。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刚下发,《湖南日报》就发起了“走进乡村关注三农”报道战役。带着还散发着油墨芳香、登载着一号文件的报纸,两个采访组走进湘南湘北乡村,一边宣讲,一边采访。第二天,报纸即在一版开辟专栏,从2月16日起,每天一篇,刊发了16篇报道。2005年,中央又出台了第二个一号文件,主旨是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更大地促进农民增收。这年春节,《湖南日报》又组织17位记者,抓住在农村老家过节的时机,走村串户,…  相似文献   

18.
“纸媒+互联网”的融合是“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一体化深度融合.农村大众报坚持以正确的思想方法、崇高的人生境界、良好的工作作风推动报纸的转变转型,打造“三农”领域的新型主流媒体. 于记者个人而言,就是不但要采写新闻,而且要采集数据信息;不但要能采稿子写稿子,而且要成为农民活动家,要到村里去和农民打成一片,能给农民讲课,能坐下来跟农民唠家常,也能挽起袖子跟农民一起干活.  相似文献   

19.
农家书屋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主要抓手,在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2013—2022年农家书屋推荐目录为样本,梳理后发现新时代农家书屋建设中存在“三多三少”的现状及特征,“三多”体现在出版主体多元、品种资源齐全、类目主题丰富,“三少”则表现为数字化建设不足、内容供需失衡、特色选题匮乏。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农家书屋的“三化”建设路径:一是数字化,即数字赋能乡村振兴以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二是多元化,即把握农民实际需求来提升书屋服务活性;三是特色化,即发扬地方专属优势并创新策划特色选题,以此为我国农家书屋建设提供理论经验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陈丹 《大观周刊》2011,(14):297-297
建好管理好农家书屋工程是满足农民文化需要,普及农民科普知识,增强农民致富能力的需要,不仅能让广大农民增收入、长智慧,更有利于建设“经济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实施“农家书屋”工程以来,通过深入乡村、项目点调研,要使工程切实发挥作用、服务农村,工程建设、管理上还需有新思路、新机制、新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