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十年前,武汉市洪山乡洪山村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近几年来,在改革开放、发展商品生产的经济大潮中,他们抓住机遇,奋力开拓,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连续5年名列武汉市“十强村”,1999年跨入湖北省“十强村”,村党组织年年被省、市、区、乡党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红旗党支部”,成为驰名一方的“城中之村”。抢前争先抓机遇1985年春,年仅25岁、当了四年兵回乡后又当过2年团支部书记的黄胜全,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后成立党委)。当时,村里仅有几个作坊式的小工厂,负债170万元,村民行路难、吃水难…  相似文献   

2.
星河 《群文论苑》2003,(2):48-51
十二岁那年,她到乡下大姐家过暑假。村里来了个漂亮的省城小姑娘,那帮孩子们就特别疯,每天变着法儿招她注意。  相似文献   

3.
金秋十月,福州大学的校园轰动了。一个脸孔清瘦,身材不高,年仅24岁的青年战士,面对讲台下坐着的2万余名福大师生,侃侃纵论书法艺术。热烈的掌声一阵阵响起。这位战士就是南京军区某师资料保管员贲占启。占启出生在安徽阜阳一个偏僻的村庄里。7岁那年,村里有个对书法颇有研究的私塾先生看上了小占启的聪明和灵气,便收他为徒。5年时间,他临摹了王、颜、欧、赵等多种碑帖。12岁(小学五年级)那年,他参加了阜阳地区举办的青少年书法比赛,荣获少年组一等奖。同年,他的“党恩浩荡”等三幅书法作品在《安徽日报》刊登。1990年,占启穿…  相似文献   

4.
去年七月十日,在河南省浚县县委宣传部召开的新闻报道工作会议上,七十九岁的老农李长秀作为特邀代表介绍了他为什么要拿起笔来写新闻的事迹。老人生动而有趣的话语,不时引起阵阵掌声和笑声。李长秀是浚县钜桥乡耿屯村人,共产党员,去年七十九岁。旧社会他在村里念过几年私塾,成了村里的秀才。一九四九年入党后,很长时间担任村干部。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他家祖孙三代五口人承包了十几亩责任田,日子过得红火。儿孙们看他年纪大了,就不让他参加田间劳动。身板还很硬朗的李长  相似文献   

5.
十二岁那年的一夜,村里来了放映队。日本故事片,《生死恋》。父亲套一把铜锁在门上,把我锁在了黑咕隆咚的屋子里。  相似文献   

6.
2008年9月,河北电视台农民频道《村里这点事》正式开播。《村里这点事》作为全国第一档大型日播农村题材的栏目剧,开播之初就在河北受到了广泛欢迎。2011年3月,在《综艺》杂志和搜狐网联合举办的"年度节目评选"中,《村里这点  相似文献   

7.
“光棍村”的集体婚礼(三等奖) 2月9日,浙江省武义县俞源乡远近闻名的“光棍村”九龙山村,热闹非凡,六对新人在此风风光光地举行了集体婚礼。 两年多以前,九龙山村人均收入只有320元、全村68户农家,30岁以上的“光棍汉”竟有42人。 1996年11月11日,在政府扶持下,九龙山村搬迁下山,在公路旁建起了砖瓦房成排、水泥道纵横的“新九龙山”村。第二年的人均收入猛增到1007元。原来的光棍汉有13人找上了对象。为表达下山脱贫的激动和娶妻成家的喜悦,村里邓卫增、陶发香等六对新人决定在村里举办集体婚礼。 浙江日报社 徐斌 摄  相似文献   

8.
一、冯金声其人年已72岁的冯金声幼时读过几年的私塾。20世纪70年代初,因他有些文化,村里让他当上了学习读报员。1971年的一天,他比着报纸上新闻稿件的样子写了一篇《毛主席著作需勤学》的稿子。不久,此稿在《南阳日报》上发表,报社还给他寄来了0.9元的稿费。顿时,冯金声居住的好庄村热闹起来,人们奔走相告:冯金声上报纸了。也就是这篇小稿件,引导着冯金声走上了新闻写作之路。有耕耘就有收获。从此,冯金声写新闻一发而不可收。30年来,他常常利用农闲时间走东串西去采访,深夜孤灯驱寂寞。他先后在《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9.
“农家书屋”聚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的老家在松花江畔,一个比较典型的东北乡村。30多年前,“文革”后期,村里有间图书室,父亲是管理员,我常溜去看书,《水浒传》就是在那儿看的;20多年前,改革开放初期,图书室没了。那时我上初中,仅有的两本课外读物是《今古奇观》和《金光大道》;10多年前,我同村里过年,闲来无事,想找本书看,左邻右合找了几家,除了课本,还是课本,竞无书可读;近几年,村里生活改善了,电视普及了,网吧也有了,但想找本书读,  相似文献   

10.
一晃12年,他把自己最美好的时光都留在了龙口。可他从心底里不认为这里是他的家。他的家在阜阳临泉的那个村里。  相似文献   

11.
一鸣 《新闻世界》2007,(2):30-32
2006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首富,37岁的黄光裕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次,人们似乎对黄氏家族的财富故事更感兴趣。黄光裕出生于广东省汕头市凤壶村。这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村庄,黄光裕一家是这个村里最贫困的一户。黄光裕小时候,父亲成年累月在外面奔波,母亲曾婵贞自然成了家里的顶梁柱。黄家有四个兄妹。黄光裕本名黄俊烈,1969年出生,排行第二,哥哥黄俊钦比他大3岁。大妹妹叫黄秀虹,小妹妹叫黄燕虹。由于村里可耕地很少,黄家的田地也就两亩左右。全家主要的收入,就是靠母亲做一些小买卖,赚每月十几块钱。家里三天两头断钱断粮。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正是这样的家庭环境,使黄家兄妹从小就立志走出困境,最终凭着聪明才干成就了“国美”这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相似文献   

12.
多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更能提高稿件的命中率。1994年的金秋时节,我回家乡探亲。在村前下了公共汽车,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座绿树掩映下的花园式村庄。昔日的小土屋被一式的二层小楼所代替;雨天走路一身泥,晴天车过尘土飞的街道成了干净、宽敞的柏油路。同窗好友告诉我,这几年,村里利用离国际风筝都潍坊市较近的“地利”优势,投资兴办旅游业、民族观赏等项目,独特的乡村风光和民族风情每年都吸引着大批中外游客,来村里参观游览的客人可以自己选择房东,住在农户家里,以家庭成员的身份参加生产劳动,到园里搞菜,和主人同下厨房,还可…  相似文献   

13.
天台县白鹤镇皇都村地势低平开阔,四周鱼塘密布,是一个有1800多人的集镇村。我的祖父与父亲都习过多年的武术,但我的功夫不是他们教的。我生于1932年9月,十三四岁时,和村里许多同龄人一样,投到本村拳师陈远常门下。我自小体质一直很好,学拳与强身健体无关,主要原因是村里学拳风气盛行,让适龄的少年儿童学拳是理所当  相似文献   

14.
兰花     
六岁时,与外祖父一起去山上挖兰花。带着竹箩筐、短锄、水壶,走过村子里鹅卵石铺就的小路,走过哗哗流淌的大溪涧旁边的机耕路。一条石板桥连接溪涧两岸。桥没有护手没有顶,架得很高,边上有一棵大柏树,村里的人经常把死去的猫吊在上面。有时树枝上会吊着两三只,渐渐风干。  相似文献   

15.
人不在了影子还在?今年清明节.在桃源县千梯山公墓.我参加了刘行悌夫妇骨灰的安葬仪式。完毕,中饭的餐桌上,我认识了65岁的邹言龙。熟人说.他就是刘行悌的影子.27岁当公社书记。当了二三十年的科级干部.离退休还有几个月.又去一个村里当支部书记,一届干完了,又干第二届,第二届完了。镇上的书记说。没得法,那你还得搞一届,群众硬要您干哪!  相似文献   

16.
大连市甘井于区大连湾镇拉树房村档案室于1997年12月晋升为省二级先进管理单位。村档案室的建立和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管理,为村里的各项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和发展后劲,尤其在促进村经济发展和企业经营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牧惠 《传媒》2001,(5):13
《中国青年报》登了一篇《一位农民写给县委书记的信》,这位62岁的农民,向县委书记反映“村里真实的情况”。村干部如何弄虚作假,如何横行霸道,敲诈勒索,乱收费如何严重,这些对我来说都不是新闻。上头到村里检查这个那个,每回都得收检查费,也听说过。没有听说过的是,“林业大检查时,大家因为都用柴烧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 5 0年代初 ,在全国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中 ,河北省遵化县西铺村王国藩领导的穷棒子社 ,以其组织起来勤俭创业的非凡业绩 ,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表彰 ,被赞誉为“我们整个国家的形象” ,成为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中一面鲜红的旗帜。1 95 2年 ,遵化县第十区雨水调匀 ,岁丰足收。这个区的东小寨、王老庄两个农业生产合作社 ,都得了上等年景 ,比西铺村里办的互助组强得多 ,消息传到村里 ,大家议论纷纷。听到乡亲们的嗡嗡议论 ,支委杜奎找到村支书王国藩说 :“依我看 ,大家议论的办社是条正道 ,土改才三四年功夫 ,咱村有不少户典房的典房 ,卖地的…  相似文献   

19.
“农业学大寨”,这是一句每个40岁以上的中国人都熟悉的话语。大寨。这个一百多户人家,不到2平方公里的村子,由于其战天斗地的奋斗精神,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是全国农村的榜样。村里的党支部书记陈永贵,还曾被提拔成了国务院副总理。改革开放之后,大寨一度走人沉寂。如今,沉寂多时的大寨再次被人提起。因为它修了一座庙。并香火不断。在意识形态的高烧退却以后。大寨是怎样的大寨?[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徐鲁  小田 《出版参考》2006,(4):42-43
早在1942年,徐迟曾在重庆歌乐山大天池旁边的一个叫蒙子树的小村里,借住了一年的时间。蒙子树是个漂亮的小村,徐迟当时曾一再向朋友们夸耀过这地方的田园之美:前面是斑竹林。清流映带。而且他所住的农房门口还有个干净的打谷场,场外是一块疏密匀称的林中空地,还有零星的山石点缀其间。徐迟住在这乡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