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面子"现象的跨文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文教资料》2008,(29):54-56
礼貌无论在哪种语言中都存在,这是一种普遍现象.面子论,作为礼貌原则中的重要理论,在中西方情境中存在着许多差异.本文从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着手,对两种面子观的差异及其成因浅作探讨.  相似文献   

2.
礼貌是一种社会现象,为各社会群体所共有,但它又是一种个性化的交际策略,随着不同语言群体的不同文化背景而有所不同。面子论,作为礼貌原则中的重要理论,在中西方情境中存在着许多差异。本文主要从文化等方面来探究其中西方面子的差异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3.
夏鹏铮 《文教资料》2009,(20):51-52
礼貌原则具有普遍性,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具有共性,但不同的社会背景又使礼貌的语用和文化价值具有差异,易导致语用失误.本文从英汉称呼语的对比入手,探讨礼貌原则在中西文话中的语用差异.  相似文献   

4.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往往以通过牺牲合作原则以遵循礼貌原则,二者相互补充.文化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有必要了解汉语语用多遵守礼貌原则中的得体准则和一致准则,牺牲合作原则中的质准则和方式准则,才可以避免礼貌失误.  相似文献   

5.
在国际商务沟通中如何遵守礼貌原则,即如何恰当地对待面子威胁行为(FTA),尽量保留交易对方积极、消极两方面的面子,都需要恰当地运用礼貌和礼貌语言策略。此外,在国际商务沟通中,必然涉及到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因此在沟通中也须顾及到在不同文化中如何得体地运用礼貌原则。  相似文献   

6.
中西方面子观差异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礼貌既是一种普遍现象,为各社会群体所共有,又是一种个性化的交际原则,受制于不同语言群体的不同化背景。作为礼貌理论之一的面子论在中西方情境中存在着许多差异。探究其差异之成因,涉及到历史化等多方面。  相似文献   

7.
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理论是用于论述和解释礼貌现象的一种颇具影响力的理论.但该理论是建立在西方文化基础上的,因此,对于其跨文化普遍性问题,中外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少质疑.在中西方文化中,"面子"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探讨和对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言语行为中体现出的面子差异有助于消除人们在交往中的障碍,从而有效促进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8.
礼貌是会话的一条重要原则,是各种语言文化都遵循的一条原则,但由于各种语言文化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礼貌表达方式,在跨文化交际有其各自不同文化选择不同的礼貌准则和不同的礼貌策略,这些差异会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本文简要分析了中英电话语中的礼貌原则在礼貌准则、礼貌方略、礼貌程度等几个方面所体现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分析客家文化中所体现的一些礼貌问题和原则,阐述了文化对于礼貌的理解的重要性。礼貌是当代语用学研究中最广泛的分支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不同文化的交流研究中。本文也将针对这一问题,在分析收、送礼这个常见的语言行为的基础上,剖析客家文化中对礼貌和面子的理解,以此质疑Brown and Levinson所提出的积极和消极面子和礼貌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理论”(Face-Management View)是用于论述和解释礼貌现象的一个颇具影响力的理论.但B&L的理论是建立在西方文化(这里指以英语为本族语的西方国家)基础上的面子保全论,所以对其在跨文化普遍性方面很多中外学者提出了不少置疑.面子理论在中西方文化中存在着不同的侧重点,且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探讨和对比不同文化背景下面子差异有助于消除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们交往的一些障碍,更有效地促进跨文化间的交际.  相似文献   

11.
Brown&Gilman(1968)认为权势差别存在于一切社会制度中,它决定着交际中对称呼的选择。选择适当的称呼可以显得礼貌,从而维护交际参与者的面子。但是由于不同文化构成权势、对等的因素不同,对面子礼貌的解释不同,因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称呼规则。本文从权势对等及面子和礼貌角度对日英汉三种语言在称呼使用频率、使用方略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及原因进行了尝试性分析。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不同语言的称呼规则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原则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英汉文化差异却导致了英汉礼貌原则差异的存在,从而影响了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因此本文主要分析了英汉礼貌原则的差异,并对其差异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对跨文化交际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回顾了国内外英语界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在语用学研究里出现的礼貌原则、礼貌策略、面子观念和礼貌准则等理论,通过回顾,旨在让英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注意到英汉礼貌原则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做到合理得体,能成功地进行国际间的交流和交往。  相似文献   

14.
Politeness, as a linguistic phenomenon, pervades almost all the civilized social-cultures and languages, which works as a sort of softening agent to smoothen the course of communication. As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may view differently on what politeness is and how to be polite, misunderstandings may arise if cultural differences are neglected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is thesis is intended to mak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politenes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first from the disparity in their conceptions of politeness,and then proceeds to discuss the underlying psychological factor. Lastly,based on the awareness of these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he knowledge of the cause of the differences, this paper proposes some applicable advice to achieve successful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相似文献   

15.
面子论是礼貌的语用研究之一。人们在交际活动中的言语行为具备固有的威胁面子的性质。广告语言作为一种交际中的言语行为,对广告受众是否具有面子威胁?以中英文广告为例,探讨了广告语言威胁广告受众正面面子、负面面子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从交际功能角度看英汉委婉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委婉语是人类交际过程中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修辞表达手法,是各种语言共有的语言现象。它具有消除误解与摩擦,协调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作用。本文试从交际功能角度,即避讳、美化和礼貌三个不同方面将英汉委婉语做了对比。了解二者的异同对语言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从传统范式到现阶段范式,不同礼貌研究路径在两大争论焦点上持有不同立场:其一,礼貌研究的视角;其二,礼貌现象的解释层面。作为前沿研究成果之一,Long(2016)面向关系工作提出的社会认知路径尝试解决上述争论。该路径侧重交际中人际关系的探讨,对于礼貌研究两大争议的解决具有借鉴意义,但受自身研究背景的局限,未能对人际交往与社会认知过程提出完整的解释。因此,更为完善的人际交往社会认知路径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礼貌是语用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在继承中外学者关于礼貌问题合理见解的基础上,以英汉两种文化的差异为出发点,从跨文化语用或交际的角度,提出了对礼貌问题的不同看法,并揭示了礼貌问题的本质特征。这一研究对不同民族、国家或地区间的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