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语言区域狭窄,表达不够清晰,数学思维尚在启蒙阶段。数学教师在低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学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一、“图意表述”的语言训练小学低年级的教材,为了适合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有许多内容是用图形(包括动物图、韦恩图、图形应用题等)表示的,在教学中让学生说出图意,是进行数学语言训练的最好途径。例如,教师要促使学生看图,可以这样引导:“苹果的个数比梨的个数少YU3”,“梨的个数比苹果的个数多3”,“苹果的个数与梨的个数相差3”,“白兔的只数与黑兔…  相似文献   

2.
“要解放学生的嘴,使他能谈”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几十年前就提出的观点,至今仍然具有它的现实意义。首先,小学生喜欢说,让学生说能激发学习兴趣;其次,学生为了说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必须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从而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再次,让学生说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最后,学生在说中能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到底让学生说些什么呢?一、说操作过程数学的本质是抽象的,而小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与感性经验相联系,教学时要借助直观操作演示知识的形…  相似文献   

3.
1.活动课要有趣味性。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积极、最活跃、最现实的心理因素。数学的“趣”是推动学生不懈追求的内力,小学数学活动课要以“趣”为载体,展示知识的魅力,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可常选用数学谜语、数学游乐园、数学小魔术、闯数学迷宫等有趣味性的内容。如一年级学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几何图形知识后,教师先准备好大小不同的上述实物、图形和胶纸,先让学生分组选代表,蒙上眼睛让他们摸一摸,再说一说,说出各自拿的是什么?说出特征、名称;然后组与组分别竞赛拼组图形,由简单到复杂,由模仿到创新。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简单应用题教学质量,在进行马芯兰教材实验的一年级数学教学中,我们着力于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努力使儿童切实掌握基本数量关系,从而使实验班的学生解答简单应用题的能力有了提高。一、抓好简单应用题的早期渗透“渗透”是马芯兰教法的一个特点。在认数4教完后,开始接触加法,我们有意识地进行“看挂图、说图意”的训练。让学生先仔细看黑板上的挂图,后直接说出图上的意思;接着让另一个学生提出问题;最后引导学生列式计算回答问题。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说出“原来有两个小朋友做游戏,又跑来一个小朋友,一共有三个小朋友做游戏。”学生能结合看图片,形象地感受到原来做游戏的人数和又跑来的一  相似文献   

5.
李延宗 《山东教育》2002,(25):51-5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第70页《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目的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见没见过“数学大夫?今天,我们就当一次“数学大夫,来解剖数学图形。在解剖数学图形之前,先让我们做一些准备活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师:下图是一个长方形,图中每个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你能说出它的面积是多少吗?请谈谈你的想法好吗?生:采用数小方格的办法可以知道图中长方形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师:图中每个…  相似文献   

6.
小学数学冀教版第三册教材中《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一节课,书中只是简单地出示一幅情景图,然后让学生根据情景图列出加法算式。而在教学中,我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首先利用多媒体出示超市中学生一些常见的商品图圾其标价,然后问:“同学们到商店买过东西吗?”同学们的兴致极高,异口同声地说:“买过!”我紧接着指着电脑中的图说:“假如这是一个小小的商店,让你从中任意买两样东西,你想买哪两样东西,共花多少钱?请同学们用算式表示出来。(让学生写在本上)然后我问他们是怎样算的,他们纷纷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有些想法竞让我出乎意料。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有效的思品教学?首先,能吸引学生和教师一起进入教学内容;其次,能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想说,也能说出一些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独到的见解;再次,能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对现实问题思考后能自觉地审视自己的想法,纠正自己的观念,指导自己的言行,实现“知、行、意”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一、鼓励学生与众不同从入学的第一堂数学课起,我就鼓励学生说一句与众不同的话。比如准备课中,在要求学生数一数图中各种物品的个数时,我就鼓励学生:人家说“有5个苹果”,你就说“有4辆拖拉机”,不要跟着别人说;如果连起来说“图上有5个苹果,4辆拖拉机”则更好。虽然这几句话看起来变化不大,但对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这点点滴滴的与众不同就可谓是创新了。。又如:有(?)这样一幅图,让学生说说图意。学生会说:“左边有3朵花,右边有2朵花,一共有几朵花?”教师启发:有什么颜色的花?学生受到启发,就说出了许多不同的话:“3朵红花,2  相似文献   

9.
现在大部分数学教师的结尾语言过于程式化,总是老一套:“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大家都学懂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有没有什么问题?”实际上,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质疑的过程.为了设疑激趣,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行将结束时,教师可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慎终如始”,精心设计出一个“言犹尽而意无穷,余言尽在不言中”的结束语,给学生以启发、引导,让他们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主动去求索知识的真谛.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材是最好的说话训练材料,它提供了许多口语训练素材和形式。低年级的教材中,篇篇都有色彩鲜艳、内容可爱的插图。我在讲授新课之前,出示书中插图,请同学们认真仔细观察,根据图意说话,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常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加强表达能力的训练。如教学小学语文第一册中《入学教育》这一课时,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问图上都画了些什么。重点看人物,请学生说出:你是从哪看出他们是小学生的?他们的服饰为什么不同?他们手拉手要去哪儿?他们此时的心情怎样?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再请学生…  相似文献   

11.
【教材与学生分析】《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是人教版三年级新教材数学广角新增加的内容。“重叠问题”以前是属于数学兴趣课的内容,所以学生对它的掌握程度允许有差异性,即学生能掌握到什么程度就到什么程度。而现在是放在数学教材里。因此,在设计教案前,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如何使让学生水到渠成地去解决重叠问题,使学生不是在模式上会做,而是在理解上会做。所以,本节课在设计时以一个故事情境贯穿始终,让学生经历集台图的产生过程,并充分感知体验集合图。  相似文献   

12.
一、案例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在使用青岛版教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听到教师这样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意在引导学生从生活情境中收集数学信息,并能根据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数学问题。那么,如伺引导学生根据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呢?下面结合两个教学片断,谈谈笔者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杨辉 《四川教育》2001,(6):32-32
一、质疑引入,练习铺垫。 1.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师: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简单应用题,这一 节课我们继续复习应用题的有关知识。(揭示课题: “复合应用题”复习) 师:根据课题,你有什么问题需要和老师、同学 一起解决吗?(学生提出问题,这里略)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8页。学生阅读后, 教师抽学生回答:什么是复合应用题?解答应用题的 一般步骤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弄清题 意,分析数量,列式计算,检验写答。) 2.基本练习。 师:简单应用题是解答复合应用题的基础。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些练习。 …  相似文献   

14.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八册“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当教师在黑板上出示“10÷20=20÷40=30÷60=100÷200=”的算式并让学生计算后的一个教学片段为:师:这些算式的商是多少?生:它们的商都是0.5。师:谁还能写出商是0.5的其他除法算式?每人写出3道题。生1:4÷8=0.5,40÷80=0.5,400÷800=0.5.生2:2÷4=0.5,20÷40=0.5,200÷400=0.5.生3:……师:那么,商为0.5的算式有多少道?生:无数道。师:写这样的算式有什么窍门吗?生1…  相似文献   

15.
姜萍 《江西教育》2004,(12):38-38
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发现了学生对自己的学具是情有独钟的:他们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在一起摆弄,而且还摆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不仅如此,有时还互相讨论着,显现出特别专注的神情,似乎非得摆出个什么小名堂来不可,“做”数学在这里得到真正的体现。如有教师在教学圆周率“π”时,对于“π”的认识,它虽然是历经许多中外学者探究且已有了公认的结果,但教学并不能满足于让学生简单地记忆“π”在通常情况下的取值是3.14为目的,而应当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究、计算,以达到“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田国华 《广东教育》2002,(12):42-42
“做数学”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数学学习,体会过程的乐趣,下面是关于正方形的活动设计。关于正方形的等分问题,在四边形这章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活动内容:①问题的提出:要求学生用纸折叠,将正方形二等分。学生很快就得出了以下两种折法(图1和图2)。②启发与思考:还有没有别的折法呢?启发学生思考并要学生动手再试。最后给出答案图3。指出图3恰恰是由图1到图2的一个变化过程,而大家往往忽视这一过程,只注意图1和图2两种特殊情形,难以从特殊过渡到一般。③联想与深入。如果要将正方形四等分,情况又怎样呢?…  相似文献   

17.
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安排有“小小养殖场”的活动,其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从生活实际引入,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感知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数学术语,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这一节时,有位老师的一个小小的疏忽,引起了我的思考。教材先呈现给大家的是一幅养殖场的情境图,养殖场坐落在景色很美的小湖边,绿油油的草地上有一座小木屋,里面关了85只鸡,小湖里有42只鸭子在尽情戏耍,对面来了34只鹅,它们自由地游着、鸣叫着。面对这一生动的情境,老师引导学生说说图意:“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些什么?”学生也很兴奋:“鸡真多!”…  相似文献   

18.
邱学华老师说过:“数学教师的成功是让学生喜欢数学。”而要让学生喜欢数学,关健是能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9.
记得一代数学大师陈省身在北京举行的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曾为青少年数学爱好题词,写的是“数学好玩”四个字,但作为教师,能否在课堂教学中加点“味精”,使教学内容尊重“儿童化”,从而让学生主动地学数学,达到“数学好玩”的这种境界呢?  相似文献   

20.
一、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分数1.根据生活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师(出示学生在公园过生日的场景图):他们在干什么?看到这样的场景图,你能想到什么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