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理博物小说作为文学作品的同时还具有博物学、史学、宗教等多元文化形态,是小说形式与博物学的内核、史乘的手法、宗教的外衣的有机结合,这种多元文化形态是独特时代的产物,对后世文学启发之功甚大。  相似文献   

2.
志怪小说     
<正>志怪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形式之一,以记叙神异鬼怪故事传说为主体内容,产生并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与当时社会盛行的宗教迷信和玄学风气以及佛教的传播有直接的关系。志怪小说的内容很庞杂,大致可分为三类,炫耀地理博物的琐闻,如东方朔的《神异经》、张华的《博物志》;记述正史以外的历史传闻故事,如班固的《汉武故事》《汉武帝内传》;讲说鬼  相似文献   

3.
论唐代文言小说分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言小说的分类法和类名一直较为混乱。在尊重古人小说观念、小说分类法及类名的基础上,唐代言小说可以先分为志怪、铁事二类,再作第二层细分:志怪分为杂记、杂史杂传、地理博物三类;铁事分为逸事、琐言、辨订、箴规四类。在言小说分类实践中,要摒弃一些不准确的分类法和类名,逐步建立言小说的分类体系。  相似文献   

4.
<拾遗记>结构上史的特征以及内容上的博杂,使其成为一部兼具杂史杂传与地理博物两种文体特征的典型的志怪小说.<拾遗记>这种一书兼综二体的文体特征,是魏晋南北朝多种体例的志怪小说在长期发展演变中由分离逐渐走向融合过程的体现,在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西晋张华所撰《博物志》既是博物志怪类小说的集大成者又是博物志怪类小说的终结者,其哲学思想在汉谶纬神学与魏晋玄学的影响下体现出天人合一、重视实践、神秘主义等倾向,成为研究魏晋哲学思潮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6.
小说的起源与小说独立文体的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小说的起源和形成,可以概括为这样一个小说发生学模式,即:故障-史书-小说。从叙事意义上说小说起源于故事,而从小说的孕育母体上看也可以说小说起源于史书。从早期小说的类型、题材来分析,作为小说叙事源头的故事大体可以概括为五大类,即神话传说、地理博物传说、宗教迷信故事、历史遗闻,人物逸事。从故事到小说,中间存在着史书这一过渡五。这是和史书的分化密切相关的。故事向小说独立文体的过渡,存在于史书的分流过程中,当史书分离出一种合乎小说文体的独立文本时,那便意味着小说的诞生。  相似文献   

7.
博物体小说受类书的影响至为明显。魏晋六朝二者分途发展;唐宋时期类书繁荣,而博物体小说衰微,开始向类书嬗变演进;明清时期,博物体小说取资类书体例结构,编纂思想也纳入了"天—地—人—事—物"的哲学序列中,仅内容还保持着知识性、博杂性、志异色彩的小说属性,博物体小说嬗变为类书体小说。  相似文献   

8.
历代对小说的分类方法很多,《四库全书总目》把小说分为三类:杂事、异闻和琐语.本文试图以《博物志》、《山海经》为例,从《博物志》的写作目的、两部书的性质、体例和内容等方面,对《四库全书总目》小说类的分类问题进行研究和探析。  相似文献   

9.
《博物志》地理博物体的形式使它的内容无所不包,类似于当时的百科全书,但它并不是纯知识性的介绍,还有很浓的故事性、趣味性,它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设置,它所开拓的很多题材和内容都在后世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充实,为后来小说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汪曾祺小说边缘的叙事立场,"博物"式的内容构成以及短小的形制、散淡的笔墨揭示出其创作与古代笔记存在内在联系,也成就其个性。他的小说回应时代命题、引领读者洞察历史人生,这既是对笔记的创造性转化,也是对其时小说叙事模式的超越。  相似文献   

11.
自汉至唐,其间以《异物志》命名的著作为数众多而又自成系统。《异物志》的生成演变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那一时代的人们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并且与我国古小说——志怪传奇——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唐以前的《异物志》中,知识性与文学性共存是其基本特征,充其量不过是知识性逐渐减少、文学性不断递增而已。进入唐代以后,文学性一举压倒知识性,成为决定《异物志》性质的主要因素,《异物志》由此从传播知识、认识世界的地理博物杂记,一变而成为志怪传奇小说  相似文献   

12.
殷芸《小说》是南朝梁代重要的轶事小说集,也是我国第一部以“小说”命名的小说集.它的产生绝非偶然,而是与殷芸的交游以及当时博物好奇的社会风尚、文学的自觉而引起的文笔之分、文体的辨析以及统治者的好尚等时代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杨延琦 《学周刊C版》2010,(9):195-195
《西游记》,说它是神魔小说、科幻作品、博物志也好,还是生命哲学的大书、人生教育史、想象的教科书等等也罢,都不为过。在即将再次读完它的时候,我突然感悟到:它是一部惩戒史啊!笔者阐述如下几条理由。  相似文献   

14.
《生死场》可谓是一部展示我国东北乡村独特一面的小说。小说里农民的生存状态,生活气息丰富的文学地理色彩,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小说在边陲小镇呼兰的地理空间中嵌入包括作者本人在内的社会底层贫苦人民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空间。本文用文学地理学的视角对其小说进行文本解读,分析地理环境对作家小说创作和作品包含的地理空间要素。  相似文献   

15.
六朝志怪小说袭承上古神话,是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六朝志怪小说的数量很多,现今保存下来完整或不完整的(包括后人辑佚的)共有四十余种。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托名汉朝东方朔的《神异经》、《十洲记》,晋朝张华的《博物志》,王嘉的《拾遗记》,苟氏的《灵鬼志》,干宝的《搜神记》,托名陶潜的《搜神后记》,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改的实行,培养地理核心素养中的区域认知素养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通过对南通博物苑——濠南别业的区域认知资源的挖掘进行可行性分析,经过实地考察与探索研究,提出资源开发的途径和手段,为提升高中生的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提供可借鉴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普通中学职业科施设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职业科的实施渊源可追溯至清末的 1909年。是年 3月,学部借鉴德国中等教育发展之经验,奏准中学堂实行文实分科,规定文科以经学、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为主科,以修身、博物、理化、法制、理财、图画、体操为通习;实科以外国语、数学、博物、物理、化学为主科,以修身、经学、国文、历史、地理、图画、手工、法制、理财、体操为通习。当时所以实行文实分科,固然是受清末兴起的“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通过实科的设置,以增加实用科目的学习,但更主要的则是意欲纠正普通中学僵化单一的课程及培养模式,以实科之设来发展学生个…  相似文献   

18.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可分为四体:猎异体在于满足士人搜奇猎异的心理,并不真正用意于记怪;刺世体在宗教的外衣下旨在说教、批判社会现实;神教体是宗教徒或受到宗教思想浸淫极深的文士宣传宗教、"自神其教"之作;博物体则有小说家藉小说以广见识、逞才之意。  相似文献   

19.
博物教育是近年来基于儿童立场应运而生的,充分展现了幼儿“自主性”,旨在促进幼儿完整经验获得的有效教育模式。本研究围绕立足“生态启蒙”的幼儿园博物教育,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围绕目标解析、实践价值、实践路径进行了深刻阐释。研究重点呈现了聚焦主题,依趣描绘博物区雏形统筹资源、全面筹集博物区材料;多维联动,合力推进博物区活动;以幼为本,灵动展示博物区“藏品”;生活融入,深度挖掘博物区价值;适时调整,不断衍生博物区功能六项博物教育策略。以“生态启蒙,润泽生命,和美与共”为目标,以“多维联动”为途径,在“润物无声”“身体力行”中让幼儿获得博物意识。  相似文献   

20.
金庸小说中的华山地理描写按作品创作时间顺序,经历了一个由笼统到具体、由模糊到清晰、由空泛而论到特征鲜明的过程,表现出金庸小说创作技巧的日臻纯熟与完善。就其内容而言,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和文化地理两个方面,由于金庸在描写时对其进行了重构,所以它们在小说中是作为文学地理的存在而非真实华山地理的存在。金庸描写华山地理既满足了创作的基本需要,又能根据华山地理特点塑造华山派及其人物并设计武功,而最负盛名的"华山论剑"也与华山地理具有深刻的联系。金庸如此描写华山地理,既是华山地理对金庸的制约,更是金庸对华山地理的充分尊重与偏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