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部具有艺术魅力的作品,往往能向读者展现出复杂的人性。《白日焰火》不是简单的犯罪片,而是一部表现复杂人性的情感片。情感片就意味着观众要从细微之处去感受事件主人公之间不同的、复杂的情感。仔细分析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全面体会主要人物的挣扎与拯救,深切感受主人公的丰富情感,便可以洞悉影片中吴志贞、张自力、梁志军等主要人物挣扎之痛苦、拯救之艰难、人性之复杂。最终,作品通过主人公的挣扎与拯救,向受众展现了复杂人性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拯救溺水鱼》是当代著名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第五部长篇小说。小说通过描述现代人的生存状态、生存困境以及伦理选择,揭示了人与人、种族与种族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对立关系,并尝试着建构一种人类生存的共同伦理观,即爱的生存伦理观。从某种意义上说,《拯救溺水鱼》是谭恩美关于爱的生存伦理观的一次探寻之旅。  相似文献   

3.
<拯救>是一篇富有心灵质量的小说,其丰富的隐喻性空间同时呈现了事实世界和价值世界的双重景象.它展示了人类两种最根本的"拯救"之路(世俗的革命拯救与神圣的灵魂拯救)在意义上的冲突,着力探寻"拯救"对苦难世界的真实的绝对的意义,从而确立历史及人自身的价值终极依据.  相似文献   

4.
运用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保理论 ,强化拯救地球、拯救湘潭、拯救未来的环保总识 ,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徐颖  王建新 《课外生活》2014,(10):44-44
卡通人物的世界与地球之间突然出现了裂痕,不能顺利联接了。为了弄清楚原因,木叶村、呜人、木卡西,还有神奇贝——皮卡丘、娃娃种子、杰尼龟和小红龙等都来到地球一探究竟。大家一到地球就被眼前的情形惊呆了,没想到这里的环境变得如此糟糕。于是,大伙决定拯救地球,让地球和他们的卡通世界一样美丽。  相似文献   

6.
《马语者》是好莱坞著名电影家罗伯特.雷德福用十年时间精心打造的一部诗情浓郁、内涵深邃的影片。影片从外在结构上看是一个拯救生命的故事,从内在结构上看,则是一个爱的发现与觉醒的故事。整部影片自始至终都渗透着对个体生命的关心和对生存意义的关注,以及对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视和对人的美好情感的肯定。  相似文献   

7.
贺艳萍  任明力 《广西教育》2012,(26):14-15,19
教师们在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中,踏踏实实地落实了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这两个维度,然而往往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个维度的落实,割断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这两个维度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维度之间的联系,影响了学科的育人价值。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个维度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可以从以下三点做起。  相似文献   

8.
拯救     
在我快十三岁的时候,我从罪孽中得到拯救。但不是真的得到拯救。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当时我李德舅妈所属的教堂办了一次盛大的福音布道会。好几个礼拜那儿天天晚上都有人在讲道、歌咏、祈祷和喊叫,一些顶冥顽不化的罪人也受感召皈依了基督,教众的数目飞速地增加着。然后就在福音传道会结束前,人们为孩子们办了个专场,为的是“将小羊羔们带回羊栏里。”我舅妈几天前就  相似文献   

9.
在"五四"启蒙语境下,男性作家在文学创作中为妇女解放设计了一条简单而快捷的拯救之路——恋爱拯救。当女子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面前痛苦不堪又无力反抗时,会出现一位男性角色,以爱情的力量帮她们克服困难,走上独立自主的新生活。从显在文本看,恋爱拯救是实现妇女解放、男女平等的有效途径,但从作家创作时的心态、社会背景以及作品的叙述模式与角度来看,其中隐藏着浓重的性别意识。男性作家在作品中对女性角色的拯救,实质上是对处在现实矛盾中无法自拔的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10.
希腊人反抗奥斯曼土耳其人统治的战争,由于英国诗人拜伦的热心援助和亲临希腊,变成一个醒目的事件。事实上,希腊人寻求独立一事,恰恰抓住了奥斯曼帝国衰弱的大好时机;独立战争的胜利,并非由于希腊起义军的强大,而是欧洲大国直接干预的结果。英、法、俄三国派军打败奥斯曼政府和埃及的军队,其出发点是各自的利益盘算,而非"与希腊人的文化情感",更与拜伦之援助不是一回事。欧洲大国"帮助"希腊人脱离奥斯曼帝国一事,实质并不关乎"拯救文明"。  相似文献   

11.
陈雪 《广西教育》2013,(44):29-29
9月8日,教育部前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其新浪实名认证微博上呼吁:“取消小学英语课,增加国学教育,取缔社会少儿英语班,解救孩子,救救汉语!”此言一出,立即引发了各方激烈讨论。有人说“英语教育急刹车”是为孩子减负,有人则反驳取消小学英语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还有更多人认为汉语都没学好就学英语,是舍本逐末。看过了各方的观点之后,笔者不禁产生疑惑:取消小学英语与拯救汉语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取消小学英语就能拯救汉语吗?  相似文献   

12.
劳伦斯在小说《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揭示了工业化社会人类的生态危机——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人性的异化、生命的枯竭;同时也提出了拯救生态危机的策略——要融入自然,与自然一体,恢复人类性的生机与活力。劳伦斯对于生态危机的书写,对于生态危机的拯救策略,涉及到现代西方人的生存危机与拯救这一严肃的问题,体现了劳伦斯对和谐生态理想的追求及对现代西方人的生存与前途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50次拯救     
英国有一位名叫埃米的妇女,她一直迷恋于跳海自杀。从2002年开始,埃米先后50次在英国多处海岸试图投海自杀,但都被及时发现,并成功营救。据英国海岸警卫局统计,政府为了拯救这名妇女而支付的紧急救援费用已经高达100万英镑,而参与拯救埃米行动的部门不但包括了警察、海岸警卫  相似文献   

14.
《小读者》2010,(12):48-49
近几年.全球气候变暖一直是各国科学家热议的话题。英国科学家宣称.如果人类不采取措施拯救地球.那么人类将面临自恐龙灭绝以来最大的“末日式劫难”。为了拯救多灾多难的地球。科学家们设想出了许多“怪招”.快来看看这些让人啧啧称奇的招数吧。  相似文献   

15.
逍遥与拯救作为两种不同的价值诉求,曾在中西文化对比的思潮中为人所知。不过早在十九世纪初,德国哲人叔本华事实上已构想了这两种价值理念。它们分别体现在其美学与伦理学的思想主题之中。叔本华的逍遥正是"静观审美式"的逍遥;而其拯救则包含了德性实践与否定生命两个方向。逍遥与拯救,虽在中西文化对比的语境下大为不同,然而在叔本华的意志哲学中却是息息相关的。这主要体现在,它们都是以否定意志为内在前提的存在状态。  相似文献   

16.
残疾及其拯救--论史铁生创作的心路历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狭义的残疾是指生理上的缺陷,广义的残疾是指人所不能者.史铁生真切地体验残疾人在物质与精神上的生存困境,他从狭义的残疾问到广义的残疾,探寻出人的三大根本残疾,并积极寻求拯救之途.他直视残疾,不泯希望,为个人和他人找到了顽强生存下去的勇气和理由.  相似文献   

17.
自然是在文化中生成的概念。由于文化语境的转变,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美学谈论的是不同的自然。对古典主义美学而言,自然是人的另一种存在方式,其作为美的对象的等级与其人文化的程度密切相关,自然本身不具有独立的价值与意义。“越是原始的自然,越具有审美价值”是现代主义的审美趣味,这跟现代主义文化语境中人与社会的对立相关:自然在这里仍然不是感性的自然本身,而是作为一个象征符号而存在,表达的是现代人超越现实的理想。在后现代主义文化语境中。自然成了商业操纵下的一个个风景名胜,这一过程更是原生态的自然被剪裁、被概念化,成为干枯的文本的过程。作为文本的风景被后现代人阅读的方式就是观光旅游,对自然的欣赏最终变成了消费风景名胜的旅游快餐餐。生态美学试图颠覆长期以来形成的主体与自然的关系,把自然从人的替身、从象征物、从文本化的处境中拯救出来。它把自然的拯救看作人的拯救的途径,在一个新的高度上实现了自然主义与人本主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正>教授在课堂上问我们:"知道中西思维方式有什么不同吗?"他开始给我们讲一部电影,革命教育片《大浪淘沙》里面有一个情节:旧社会,老师和学生一起在街上走着,看见一个乞丐非常可怜,学生立即给了钱。老师见状,说,我的哥哥病了,现在也急需钱。学生愣了一下,立马给老师钱。老师又说,我的姐姐也病了……如此几个来回,学生知道不对了。于是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只关注一个个独立个体,是拯救不完的。你要从上层建筑入手,改变了社会也就拯救了民众。"学生遂幡然醒悟。  相似文献   

19.
拯救心灵     
新年伊始,一部名为《拯救大兵瑞恩》的美国大片继《泰坦尼克号》后以一次登陆中国。充满人性的故事却伴随着血淋淋的镜头,注定使其成了一次青少年不宜拯救的行动。而新年伊始,中国青少年的某些不宜行动,却亟0须有人站出来拯救:因弄脏了老师的值钱的外套,哈密尔滨市文昌小学四年级学生张琳害怕得自杀了;武汉市15岁的中学生林岚,因与一女生发生口角而遭到一伙中学生的毒打,跳不跳跑时溺水身亡,因高考紧张,缺少交流,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19岁的北京中学生宋宇竟与同学合伙杀母分尸……北京城区中学生人格障碍倾向研究小组调查…  相似文献   

20.
人类文明陷入危机,亟需拯救;回归文明的“人明”本质,凸显休闲的省悟功能,可以拯救文明。休闲省悟就是人在休闲中的反省和觉悟,反省是人生修养的重要途径,觉悟是创新思维的活水源头;省悟作为休闲的顶级体验,具有闲暇性、心灵性、反身性、创造性等特点,有助于发现人性及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有助于调整生活方式、改善幸福观,促进文明发展的物本模式向人本模式转变。休闲及其省悟对于我们拯救文明具有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扭转物质文明的“物化”趋势,促使社会大众在政治上掌握自己的命运,推动精神文明的价值取向走向“去物化”,促使社会文明更加和谐、和睦、和平,促使生态文明成为“生态人明”,实现真正的“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