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什么是写作?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这里面有三层含义:一是作文是表达和交流的需要。表达自己和了解别人的体验、感受、思想、情绪。  相似文献   

2.
设计理念 创设交际情境,激发交流欲望,激活思维,让学生有话可说。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多向交流,多次交流,自由交流,清楚表达,个性表达,从而促进学生倾听、表达与应对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吴莹莹 《贵州教育》2010,(6):30-30,46
“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口头表达和交流本身是语文的内容。另一方面,口头交流和表达需要学习、需要提高。小学生在进入学校学习之前,从生活当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语交际基本能力。但就其规范性来说是需要通过学习来获得的。因此,提高口头表达和交流水平是语文教学本身的任务。所以,口语交际教学要追求提高。  相似文献   

4.
表达与交流包括如何倾听他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如何用合适的方法与他人进行交流等,是科学探究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5.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因此对于中学生来说,掌握表达和交流的技能是学习写作的主要目的,中学写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生活,要适应社会需要,要让学生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6.
现状 探究我区高中新课程写作教学的现状,可以发现以下问题。 第一、教材中关于写作内容的安排没有体羲有重复安排内容的现象。如新课程教材人教版语文五个必修模块,“表达交流”似乎是按文章的体式进行划分,其中必修一的表达交流包含了写人写事的训练,必修二包含了写景和虚构的训练。从必修三开始到必修五,表达交流主要针对的是议论文。  相似文献   

7.
课堂交流是多向互动的,没有学生的表达,课堂就谈不上多向互动交流,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也都无法实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表达主要是口头语言表达,其中最关键的是“说出来”。但遗憾的是,年级越高学生的主动发言就越少:小学课堂上学生能积极踊跃发言,初中就有所减少.高中就更少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文章阐述了课堂交流的意义:①课堂交流就是让学生大胆“说话”,主体参与、合作探究,尽可能给学生表达的机会。②交流可以让学生表达不同的多样化的思维,并相互启发、相互沟通,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尹继东 《现代语文》2006,(9):100-10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都将书面表达纳入到“表达与交流”的课程目标中,强调写作的生活化、个性化、综合化,强调写作的积累、应用与交流,实际上是将写作看作人的一种基本素养。这是对写作教学本质的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10.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学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并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1.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彼此之间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他们通过语音语调可以表达出自己的各种情绪:高兴、不满、生气、失望等等。但在进行书面交流时,人们通过什么渠道表达他们的情绪呢?——通过标点符号。标点符号不仅可以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而且还有相当奇妙的语法功能。下面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对标点符号知识的一点拙见,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2.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人们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而都需要交流,交流的过程就是表达的过程。表达包含两个层而,一是口头表达.二是书而表达。作文教学就是要教学生学会把自己或他人的认识、行为、观点、情感等等用文字的形式呈现在读者而前。如何提高学生的书而表达能力,使他们的文章更具感染力、号召力就是作文教学的任务。初中生认识水平还比较有限、语言还比较贫乏、作文的基本功还比较差,  相似文献   

14.
李娴  黄河 《贵州教育》2009,(6):33-34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必备的能力。要使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具有文明和谐的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在中年段,口语交际的具体目标应该让学生在交谈中认真倾听,领会要点,清楚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相似文献   

15.
习作的目的是什么?一是表达,二是交流。表达性与交流性决定习作是人生命体验活动的一种方式。“还习作教学以生命本色,将习作过程中的学生置于个体现实的生命世界中寻觅、体悟、创造,追求习作过程与生命活动过程的和谐统一,从而提高教学效益。”已成为许多有识之士的共识。  相似文献   

16.
表达与交流能力是人的基本技能,影响着人一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是人思维发展、思维进阶的一种外显.科学学科中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重要基础,但相关研究较少.在分析科学课程中学生表达与交流能力内涵基础上,本文对中美日三国科学课标中表达与交流能力的要求和目标进行梳理,提炼科学课程中学生表达与交流能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丁琼芳 《学语文》2008,(2):55-5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目的就是要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从而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巾,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交往作文法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8.
学会物理交流是当今国际物理教育共同注重的内容,现在各国纷纷将物理交流写进了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最近我国颁布的新课标中首次提出“能够使物理语言表达问题、展开交流,形成用物理的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能比较清楚地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与结果。”由此可见,物理交流是物理素质的一项重要标志,因而在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创设物理交流的情景,让学生在物理交流中提高物理素质。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口语交际总目标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口语交际课中,在倾听、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应如何进行文明素质的培养呢?笔者以为要  相似文献   

20.
徐东妹 《考试周刊》2013,(54):115-116
本文从英语的交际性本质功能分析互动表达对增强学生学习认知体验和提高语言表达运用技能的促进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通过同伴交流、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主动表达交流,为学生互动交流营造语言学习环境。注重运用互动表达的方式,优化口语表达与交流,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综合实践运用能力的必然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