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祝福》民俗色彩强烈,描绘了许多民俗活动。其中不仅有封建礼教,还有许多沿用至今的优秀民俗文化传统。在语文教学中与课外阅读时,都应该注重辩证“民俗传统”与“封建礼教”,积极构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2.
阿斯尔是一种器乐合奏曲的统称,属于宴乐范畴,流传于内蒙古锡林离勒盟南部原察哈尔地区。“口传心授”、“即兴演奏”是古老乐种阿斯尔传播与传承方式的总的特征。阿斯尔的传播与传承主要通过官方和民间两种途径来进行;阿斯尔的社会传播包括王府传播、民俗传播和寺院传播三种主要渠道;阿斯尔在新时期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经过专业文艺工作者的努力,获得更好的传播与传承。  相似文献   

3.
高丙中以为民俗有其“作为传统、历史现象”的一面,却又因“随着时代发展”传统民俗的“消逝”,主张取消民俗的“传统性”标准,拓展民俗概念的内涵。关于民俗之“民”,高氏以为“任何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世界”,在“生活世界”里“任何群体的人都是‘民'”。他还抽掉了“传统性”对民俗的规定,实现了对“俗”的内涵最大量扩充。本人认为高氏对民俗概念的扩充违背了学术研究实事求是的原则;其对民俗之“民”和民俗之“俗”的解释会使民俗研究对象失去独特性或封闭性,使民俗学失去作为一门学科的基本依据。本人以为民俗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社会中、下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传承文化。我国拥有丰富的民俗资源,将保证民俗研究的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4.
拉斯韦尔传播模式明确了传播过程的五个基本要素,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同样具有传播过程的基本要素,即“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和“译介效果”。本文从拉斯韦尔传播模式视角进行分析,王维诗歌在美国的译介主体主要是诗人和汉学家两大群体,译介内容多为山水诗,译介途径以海外出版社居多,译介受众包括以诗人和汉学家为代表的专业读者和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大众读者,译介效果较为良好。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画廊中,诗歌可谓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其中有不少古典诗歌蕴藏着丰富的民俗材料,它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更好地理解当时的社会风俗,进而更好地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大有裨益。因此,在诗歌赏析中应关注民俗。了解民俗可以消除我们的误解。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千古传诵,但诗中的“床”  相似文献   

6.
民俗艺术学是二级学科艺术学的分支学科。将传播学和民俗艺术研究相结合,可以为民俗艺术研究寻找到一个新的分支方向。民俗艺术传播研究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其内容包含民俗艺术的传播环境、传播者、传播信息、传播媒介等。传播学和艺术学方法的结合,更有利于民俗艺术研究。在重视民俗艺术传播的同时,也要注意传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7.
英国“湖畔派诗人”一方面钟情于英格兰的湖光山色,迷恋本土民风民俗;另一方面他们在诗歌创作中也追求异国情调,试图从东方异域发现一个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在异域东方诗人可以放飞想象,探索诗歌奥秘、人生意义.就某种程度而言,异国情调的想象性特征满足了诗人扩张想象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论述维吾尔当代文学著名诗人之一铁依甫江·艾里尤夫诗歌创作中被运用的维吾尔民间民俗成分。论文从四大角度阐述主体:一、诗人诗歌创作中维吾尔谚语的运用。二、维吾尔民间信奉在诗人诗歌中的表现。三、诗人诗歌中被描写的维吾尔传统生活、习俗、礼仪等民俗现象。四、诗人诗歌中的伦理道德及其习惯表现。  相似文献   

9.
寓桂诗人在桂期间的创作不可避免地受到地域审美的影响,呈现出由“奇秀清幽、孤峭荒僻”的审美对象,“悲景感幽情”“清景寄悠情”的审美情感以及山水美景与人文底蕴谐和共融的审美理想共同组合而成的诗歌审美风貌。从唐宋到明清,寓桂诗人的地域审美观出现了明显的历史演变,唐宋时期的寓桂诗歌,偏重于对广西荒僻、瘴疠印象的记录,记自然之景多,绘民俗之态少,忧惧与乐游之情并存;明清时期的寓桂诗歌,偏重于对山水仙境印象的描绘,自然风景、物产、民俗的记录更为全面、详细,对广西的认同感加深。  相似文献   

10.
品味物理     
欢迎你踏上“物理·生活”之旅,我是全程导游芳子,预祝你旅途愉快!古诗欣赏:(1)诗人说“月落”是以作为参照物的。(2)悠扬的“钟声”是钟在时产生的,它靠传播四方。(3)“霜”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里的现象。(4)诗人观察到“渔火”,表明燃料燃烧时,其内部的能可以转化为能。(5)“客船”会浮在江面上,是因为“客船”受到水对它向上的力。(6)假设半夜时“客船”里的诗人每隔3s听到一次钟响,那么“客船”到寒山寺的距离为m(当时钟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景点一:图1景点二:某学校组织开展了调查学校用电情况的实践活动。同学们在调查中发现…  相似文献   

11.
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是一首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的诗歌。这首诗描写慈母为游子缝制衣衫,针针线线都织入无限的爱意、细腻深微的关心和体贴。现代常见的各种注解,对于“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句往往解释为母亲疼爱儿子,故“密密缝”。其实这与当时的民俗也有关系。  相似文献   

12.
趣话咏鸡诗     
2005年是农历鸡年。鸡向来有德禽之称,文武兼备,仁勇具存,信守专一。《韩诗外传》说:“鸡有五德:头带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者,仁也;守夜不失者,信也。”鸡,文、武、勇、仁、信俱全,可敬可爱,为人们所赞颂,因此,历代都有诗人引“鸡”入诗。鸡是农家宝。诗人常引“鸡”入诗,以描绘农家田园风光,反映农村民风民俗。“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王建《雨过山村》),诗人抒写了自己在下雨过山村时听到的声音,看到的景物,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山村的特有风光。诗人引“鸡”入诗,对鸡有褒也有贬,只要细加品味,即能…  相似文献   

13.
《滁州学院学报》2016,(6):63-66
运用传播学理论阐述了民俗造型艺术的传播者、受众、讯息、媒介、传播效果等五个要素。从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符号传播、生产性传播等四个方面分析了民俗造型艺术的传播形态,并指出乡土社会背景下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需求是民俗造型艺术的传播基础。  相似文献   

14.
城市民俗是从空间划分民俗得出的客观存在。从城市在世界上开始生成那天起,城市民俗也即应运而生了。我国民俗研究肇始于本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当时,人们对民俗概念的认识非常偏狭,从歌谣出发,局限于信仰的仪礼的及口头文学的研究。1840年民俗学鼻祖英国的威廉·汤姆斯在创造“民俗学”一词时,指出它是“关于民众知识的科学”,所以,在很多民俗学家的意识里,民俗就是存在于乡村村民中一种世代相传的风俗习惯。匈牙利两位民俗学者出版的一部民俗学著就叫《农民的圣经》。①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民俗学界也接受了这一观点。按这一观点,民俗是过去时代民众创造的,今天存在的民俗只是过去的遗留物,当今民众不会创造民俗,民俗随时代发展也将完全消亡,城市居民也不可能存在民俗。其实,“有人就有民俗。”“所有的人群——无论其民族、宗教、职业如何,都可以构成一个独特的民间,并具有值得研究的民俗。”②城市民俗亦即如此。正如《当代中国民俗学》一书所说:“自奴隶社会古代都市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俗资料的记录启始于先秦时期 ,许多古籍中都记录下了大量的民俗资料 ,其中较重要的有《易经》、《山海经》、《穆天子传》、《诗经》等。诸子百家从各自的政治观点出发 ,对民俗也多有言说 ,孔子、荀子、老庄等的民俗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对“民俗”一词的认识也是较早的 ,相关的词语有“风气”、“民俗”、“习俗”、“民风”等  相似文献   

16.
“春牛首,秋栖霞”是南京人岁时民俗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根据相关文献史料,对南京民俗“春牛首,秋栖霞”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揭示了这一民俗形成的原因,指出这一民俗产生于明朝中后期,定型于民国。  相似文献   

17.
“民俗”这一概念产生以后,不断地被阐释,而中外学者做出的任何一种阐释都不是民俗阐释的终止,没有所谓标准的阐释,因而对民俗概念的阐释就一直在进行。因之,民俗概念就有了自己的“历史”一一认识主体对民俗的理解过程。民俗处在历史的进程中,这就为民俗的阐释预设了潜在的空间,也决定了我们对它的充分理解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对“民俗”的阐释是民俗学者始终要关注的基本课题。  相似文献   

18.
江西民俗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元包容、异彩纷呈,其英译是江西非遗对外推广的重要途径。通过调查其翻译现状,发现诸多问题,如表达偏差,质量不高等,而语料库作为一种新兴的翻译研究范式,可根据译者建立的术语库和记忆库显著提升翻译的效率和精确性。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建设江西非遗民俗平行语料库来提升江西民俗汉英翻译的水平,促进江西民俗的外宣事务发展,加速赣鄱文化“走出去”,进一步推动赣鄱文化的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19.
端午节是个很传统的节日,它最广泛的民族意义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另外还有说是纪念伍子胥的忌辰和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的。在民间,这是一个体现民俗民风的典型节日。但随着洋节的大肆扩张,除了春节有一台全国性的联欢晚会造势,中秋节有铺天盖地的月饼广告提醒外,诸如端午、重阳、七夕这些传统节日就“门庭冷落车马稀”了。  相似文献   

20.
编者寄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入开展,不同年龄段的诗人曾群体性地崛起于中国当代诗坛:“归来诗人”、“青年诗人”、“朦胧诗人”、“新生代诗人”、“女性诗歌诗人”、“城市诗歌诗人”、“新边塞诗歌诗人”……诗坛真可谓风起云涌,引领文学潮头。但孰料仅仅过了十几年后,这一前呼后涌的文学大潮便沉寂了下来,诗歌在文学中的位置逐渐趋于“边缘化”,文学女皇风光不再,再不象她在黄金时代那样引人瞩目。我们认为,之所以形成这种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其要者有两点:一是相当多的诗人将自己的写作视野缩小到了只关注自我内心的狭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