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一目前的“语文课”有这样一种流行的误区,有些语文教师架空了文本进行阅读教学,在“华丽”的教学现象背后看不到师生是如何进入文本境界的,也看不到学生在文本学习中获得了哪些语文素养,而是在整体阅读的幌子下进行天马行空式的教材分析,失却了教学应植根于文本教学的真谛。这种引导学生脱离文本、信口开河、夸夸其谈、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的教学,培养的只能是一种浮躁的学风,根本不是我们所要的语文教学的“迁移”。由此,本文需要讨论的话题是,在语文教学的文化背景下如何开展“人—本”对话,构建语文课堂的互动文化。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  相似文献   

2.
我一直致力于一种语文“生态”课堂的建构.这一概念应该不属于杜撰,它强调的是语文教学的一种自在、自为的状态.或者说是对一种语文教学良性“生态”的憧憬。在“多重对话”的背景下.我也在同时探讨一种文本解读的新的策略。“生态”课堂构建与文本解读策略并不冲突,而是一种理想的榫  相似文献   

3.
“对话”理念引入语文教学是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以下简称《标准》)中的一大亮点。在《标准》中 ,“对话”一词出现在两处 :“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前者指一般教学对话 ,包括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的主体间对话 ,它贯穿在语文读、写、听、说的整个教学过程中 ;后者指阅读教学对话 ,它应该包括以下几层内容 :(1)教师与文本的对话 ;(2)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 ;(3)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4)教师引导学生在同伴之间展开对话以加深对文…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应该是一种惬意的享受,应该让学生在享受中理解文本、丰富文本并超越文本;在享受中用内心的感应去印证、诠释语文的神韵、博大与深远。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激起学生的情感渴望,点燃孩子们的心灵火花;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超越知识,走向生命,走向智慧;我们的课堂教学才会熠熠闪现生命的活力!回眸《生命桥》一课的教学,我的感受是:享受,才能让语文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拨动生命的“情弦”;享受,才能让语文教学绿意盎然,实现语文教学的诗意回归!一、享受读书:有需要的地方,就会有热爱师:(指着课题“生命桥”)看到这3个字你有什么…  相似文献   

5.
诗歌教学既是一种知识教育,也是一种审美教育,更是一种情感教育.语文教育中的诗歌教学不仅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极大助益,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格健全有导引作用.我们知道,“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言志”,“诗言情”,诗歌所具有的内倾性、情感性和审美性,特别适合培养一种丰富细腻的感情与健康美好的人性,使我们变得“多情”、变得“爱美”、变得“乐善”.更多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备课教学都存在着明显的先入为主的解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应该是自由的,文本的主题不应该被束缚,尤其是在知识传授的重要阵地课堂上.我们认为,教学必须是一个过程,一种充满探讨和研究的过程,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必须打破先入为主的思维定式,形成非预设性教学过程;把学生从知识容器的性质中解放出来,培养学生积极的阅读习惯,创设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等.换句话说就是构建开放性的文本解读模式.这种解读模式的理念与我们新的语文新课标的理念方向一致.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应该紧扣统编教材以“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结构体例特点,依据教学文本的文体特点,挖掘文本价值,寻找教学价值,进而在文本价值与教学价值中间寻找到最佳契合点,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培养学生带得走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有学者指出 ,我国的语文教学可望由“训诲———驯化型”和“传授———训练型”发展为“对话型”。犹如一只美丽的蝴蝶 ,“对话”飞进语文教学的窗口。新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那么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对话教学呢 ?课前预习 :与文本对话 与作者对话时下有一个新说法 ,认为一节好课应该是学生带着问题来 ,带着更多的问题去。“学生带着问题来” ,“问题”从哪儿来 ?答案是从课前预习来。过去预习 ,总是老师出示思考题 ,学生带着思考题…  相似文献   

8.
郝士英 《新疆教育》2013,(7):129-129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互动合作过程中进行。这种互动合作的教学方式强调语文教学是“互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是教师与学生围绕“教学文本”进行“互动探究合作”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只有真正进行师生平等的、动态的、全方位的合作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课堂“互动教学”,从而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本文就新课程下的语文互动合作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教学是一种交往、互动,是师生在精神领域的对话。小学高段语文教学设计既不是传统方式下的“训诲一驯化”模式,也不是“传授一训练”模式,应该是学生、老师、文本等各种主体之间多重对话的交织,旨在通过对话交流,锻炼并培养语文能力。对于学生来说,语文对话教学模式的构建意味着主体性的张扬、个性的凸显、心态的开放、思维的创新。对老师来说,语文对话教学模式的构建意味着在课堂之中分享知识远比传授知识更有意义。因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激活师生的思维,使多重对话交织,彰显语文的活力与魅力。  相似文献   

10.
黄兴安 《云南教育》2008,(10):16-18
在“用教材教”理念的指导下,语文教学呈现出勃勃生机。在此背景下,“超越文本”已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那么,让学生体验超越文本的快乐,教师应该扮演一个什么角色?  相似文献   

11.
课堂是语文教师的舞台.炼就与展示语文教师教学功力的方式自然就是课堂语文教学。提升语文教师的教学功力,要从解读文本与解读学生开始。解读文本与学生就是“走进”文本与“走进”学生。“走进”文本就是关注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即关注文本“说的是什么”、“怎样说”以及“为什么这样说”等问题:“走进”学生就是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效果.即关注学生“需要学的是什么”、“怎样学”.以及“学得怎样”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指出:“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一门研究语言艺术和文字艺术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重要学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有效实现“语文”的语言功能.作为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读书。读书是语文学习活动的开始。常态的语义学习的媒介是一篇篇阅读文本.因此,常态的语文学习活动也应该从文本阅读开始。要让学生学会读书.我们就要有意识地在语文课上做好如下几件事。一、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和“合作”,日本下百合子在《教学沟通与语言研究》一书中指出:“所有的学科教学都是一种有组织的社会性的沟通现象,都是语言教学。没有沟通与语言的教学是不存在的。”我们知道,语文是民族文化的积淀,民族精神的体现,人类睿智的结晶,它向人们展示的是五彩缤纷的自然世界,纷繁复杂的情感世界,睿智深邃的哲理世界。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5.
研读教材,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提高语文教学效益,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从研读、研透教材开始.研读教材是教师与文本进行个体对话、交流的过程.教材中的文本基本都是“文质兼美”的,静下心来,反复阅读,仔细品味,不正是语文教师的一种享受吗?教师研读教材,应该做到“走进教材”和“跳出教材”.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教师和学生一起细读文本的过程。语文教学的“语文味”,也就体现在对语言文字的一番“咀嚼体味”之中。  相似文献   

17.
传统教学存在着“以本为本”的弊端。在新课标理念中,文本仅是教学活动的一种载体,是为我所用的“半成品”。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文本的生长点,巧妙延伸,注重生成,充实文本、开放文本、超越文本,将内容变“长”,将课堂变“大”,拓宽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领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雪》(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显然,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是以发展师生(尤其是学生)的主体功能为宗旨的,是一种“对话式”教学或“个体性”教学。即是在教学中让学生的学习个性得到更大程度的张扬,让学生真正对文本进行品味、求真、索疑。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来说无疑是一种新的刺激和挑战。只有变以识记基本知识、热衷于题海战术为主的传统复习…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指出,“注重个性化阅读”,“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这是现代阅读教学的核心理念。统一在这个核心理念下的个性化阅读教学,应是对话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教师、学生、文本相互影响,相辅相成,构成了动态的交互系统。王富仁教授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同时坚持三个主体性。那么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认识教师的主体性呢?  相似文献   

20.
“让学生在大量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和运用语文的规律”,这是新课标中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理念。如何更好地贯彻和落实这个理念?需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教材,关注积累语文知识,丰富语言感受,自主探究学习,学会阅读方法,揣摩写作技巧等实践活动。为此,就阅读教学而言,可以形象地称之为“五个一”工程。所谓“五个一”工程:感知一篇课文,积累一组雅词,欣赏一个美句、品析一个精段、揣摩一种写法。一、感知一篇文章,整体把握文本的思想和内容新课标下的文本阅读,重在欣赏、感受和体验。让师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