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坛的一颗璀璨的明星,深受读者的喜爱。《边城》是他的代表作,它历来被读者认为是湘西"人性美"的代名词,但仅看到《边城》人性美、人情美,难免会走向偏至。本文不否认历来对《边城》人性美的阐释,但侧重从人的悲剧、命运的悲剧、文化悲剧三个方面挖掘《边城》深层次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2.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文坛的一颗璀璨的明星,深受读者的喜爱。《边城》是他的代表作,它历来被读者认为是湘西"人性美"的代名词,但仅看到《边城》人性美、人情美,难免会走向偏至。本文不否认历来对《边城》人性美的阐释,但侧重从人的悲剧、命运的悲剧、文化悲剧三个方面挖掘《边城》深层次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3.
《边城》是我国著名作家沈从文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的出现在我国近现代文学史上书写了优美的一笔。《边城》以上个世纪初川湘交界处的一个普通小镇为背景,用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笔调描写了小镇茶峒的风土人情,将一个普通小镇的生活展现在读者的视野之中。《边城》通过对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故事进行描写,将现实生活中纯朴的人性凝练在文学艺术当中。小说是现实生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文学作品的内容通常和作者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从作品中的人物活动的价值观念可以读出作者的思想价值观念,从作者沈从文对《边城》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之所以能描写出《边城》这部极具人性美的作品,证明作者本身是一个善良的主体,另外也从侧面表现出了作者在实际生活中对人性美的渴求。《边城》通过对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故事进行全面描写,将人性美在作品中进行了极致的发挥,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读者人性价值观的建立形成正确的指导作用,但是《边城》对于人性美的描述,大部分集中在善良的一面,对于其他例如勇敢坚强的人性美描写过于简单,使人性美在整部作品中没有充分地表现出来,本文将结合《边城》这部作品的实际写作内容,对《边城》作品中人性美的局限性进行细化地探讨。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是一部充满着浓厚民族色彩的乡土抒情小说,更是一首动人的“乡土抒情诗”。作者以一只带着温情的笔,为我们描绘了“边城”美的自然、美的风俗、美的人物,为我们构筑了一个善与关的湘西世界,表现了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方式。从《边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湘西独特的风俗美。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的《边城》读者很多。《边城》的内涵经历史演变而成为“湘西人情美”的文化概念。我们曾概括过《边城》题目的含义:它是一个地理概念——偏僻的湘西边陲;是一个时空概念,作者所描写的生活背景是空间的,但作者所精心构筑的生活场景、人生图景却是一个隐喻的时间概念;它还是一个文化上的概念,让人联想起小城文化、人情人性美及地域风俗图。这些都与《边城》的内蕴的理解有关。为了更好地把握小说,我们就《边城》意蕴展开讨论,其中不乏新意。  相似文献   

6.
《边城》与《雪国》体现了两位作家对生命与人生的独特探索与思考,也以民族传统文化为契机,塑造了执着守望悲美爱情的女性形象。本文从平行比较的角度,一方面通过分析纯洁、柔韧的翠翠和洁净、热情的驹子身上浑然天成的美,呈现两个女性的生存姿态;另一方面,阐述她们对爱情的懵懂认识、主动选择、深度体验、执着追求及凄美的爱情结局,以此剖析她们细腻敏感的内心世界。她们这种东方式的爱情,传达了悲且美的韵味。  相似文献   

7.
沈从文的《边城》是一首不老的情歌,是一段美丽的往事。此作品不但为读者展示了湘西世界独特的风土人情,民俗民风,还表现了作者对人性美的追求、社会理想以及他重塑民族性格的愿望。  相似文献   

8.
《边城》出自于沈从文,著名文学作家之手,是沈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作者通过《边城》,描写了一个普通小镇的社会状态。作者运用优美文字,将普通的小镇生活,以灵动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该部作品,围绕一位名叫翠翠的普通船家少女的爱情故事,展开文章的叙述。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切实反映出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边城》这部作品的展现,可以看出作者的内心是善良的,也清楚地展现出作者对于人性美的强烈诉求。但是,在我看来,作者所描述的人性过于偏向善良,而关于坚韧等方面的描写存在着一定局限。因此,本文主要结合《边城》与生活实际,就人性美进行全面的诠释。  相似文献   

9.
读了沈从文的《边城》,湘西秀美的自然风景和淳朴、善良的湘西人像印在了脑海中,久久地感动着自己。后来又读了凌宇的《沈从文传》,体会到沈从文对湘西文化反思之后所产生的对民族遭遇的悲悯之情和对重塑民族品格的热切希望。受此启发,笔者从《沈从文传》中选录了一些资料加以评析,以帮助读者欣赏《边城》。  相似文献   

10.
沈从文的《边城》给人们创造了一个奇特的"湘西世界",给人展示了一种湘西农村所特有的山水美、环境美、人性美的奇美景观。寄托着作者"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文章从人情、风情、人性、语言等方面的描写来分析沈从文《边城》的美学特色,揭示出《边城》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1.
《边城》人情世界善美的营造与人物悲剧命运的结局之间的冲突,透露了作者内心世界的巨大矛盾与痛苦,探其根源是时代背景与文化理想的冲突、湘西现实与童年记忆的矛盾造成了《边城》文本叙事的断裂与破绽。更为深层的原因则是作者作为五四知识分子群体的一员,理性的力量难免和感性的愿望发生难分难解的纠葛,进而影响作者最终的判断。最为重要的是这同时也成就了《边城》的丰富与复杂、深刻与多义。  相似文献   

12.
张海燕 《语文天地》2013,(15):77-78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学科。语文文本,篇篇都是美文,自然美、人性美、语言美、结构美……在这里精彩呈现,如《江南的冬景》清新的语言与优美的冬景相得益彰,《荷塘月色》是外观形态美、内在意象美、文化意蕴美的综合,《边城》是风景美、风俗美、人情美的聚集,《劝学》将论证的形象美与严密美有机结合……因此,  相似文献   

13.
小说《边城》以纯净的笔触,描写湘西淳厚朴实的人情世态,健美古朴的风俗习惯,新奇幽雅的山光水色,情调爽朗明快,色彩绚丽清新。而青年男女的情爱,父子祖孙的亲爱,人民相互之间的友爱,以及自然万物之爱与湘西之美糅合在一起,了无痕迹地融入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之中。边城的青山绿水是美的,边城的故事是美的,  相似文献   

14.
熊惠芳 《甘肃教育》2011,(12):64-64
“《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一首美好的抒情诗,一幅秀丽的风景画。”一段似已开始却未开始的爱情,一个应有结局却未有结局的故事.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歌颂人性的至美”,是“表现人性美的力作”。是现代评论界给予这部书最响亮最广泛也最持久的赞誉。但“边城”果真就是人间天堂吗?“边城’’中的人性果真就十全十美吗?  相似文献   

15.
陶渊明的《咏怀》、《咏史 )诗 ,与正始时期阮籍的《咏怀诗》所抒写的“忧生之嗟”相比 ,体现出更丰富、更强烈的生命意识感。诗中 ,有时是壮志不能实现所激起的伤感 ,有时则是历史的永存与人生短促所触发的悲感 ,有时是对时间的高度敏感。这焦灼不安、苍凉忧伤的情惑 ,使陶诗在审美视域中具有了悲剧美的特质。  相似文献   

16.
“唯美、唯情、唯天命”占据着沈从文小说的核心地位。这是《边城》的生命基石!传统的重要节日、浪漫的爱情、地方尚武主义、浓厚的地方宗教色彩,还有作者对故土的那种深挚的爱,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精神,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相似文献   

17.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自然美学理论:他崇尚贵在自然的美,同时肯定形式美在自然美中的突出地位,认为一切艺术的美源于自然美。用此自然美学理论重新解读沈从文《边城》,我们发现:《边城》的语言“道”与“物色”兼而有之,自然美的自然性特征和形式美特征相得益彰;“情以物兴,物以情观”,《边城》的语言美、爱情美和风情美根源于湘西世界的自然美和人性美。  相似文献   

18.
《边城》和《德伯家的苔丝》以其各具特色的绘画之美、音乐之美以及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带读者走进了美丽的湘西世界和威塞克斯世界,而最终这些美丽却一步步走向毁灭,于是便成就了令人心碎的悲剧。在美的毁灭的背后,寄予了两位作家各自不同的悲剧美学观。  相似文献   

19.
<正>诗歌评论家吴思敬教授在《要打中读者的灵魂》一文中说:"不同时代、不同阶级、不同思想、不同个性的人会对同一首诗产生共鸣,就说明了在他们身上存在着某种相同的‘频率’,这相同的‘频率’主要的就是人性——尽管人性在阶级社会中‘异化’为阶级性,但不同阶级间依然存在着共同的人性。"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正是因为表现了这种共同的人性,所以愈久弥香,而其中充溢的人性之美和潜藏的人性之悲则是《边城》独特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在《边城》中描绘了一幅人性美的风情画,有人情、恋情、亲情之美。展现了理想化的边城风貌,从中灌注了作者关于自然人性的理想,描述了美好的人性所遭遇的不幸,表现了悲剧现实的无奈与苍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