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教社的《外国小说欣赏》被浙江省高中新课改确定为选修模块统一使用,这是一本难得的好教材,收编的16篇小说内容丰富,流派众多,创作手法多样。然而外国小说教学有许多困难,中学教师文学知识陈旧,特别是外国现代派小说知识缺失,对外国小说的各种类型及其特征认识不够透彻,以致教学内容难以把握,教学有效性难以落实。到底如何才能摆脱《外国小说欣赏》教学的尴尬,真正落实《外国小说欣赏》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写作是推动《外国小说欣赏》教学的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2.
宋红芳 《学语文》2011,(2):22-24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二年级学生选修了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小说与戏剧”系列之《外国小说欣赏》。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欣赏外国小说以及初步感知小说这一文体的基本特征(单元话题)。语文《新课标》也要求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相似文献   

3.
中学语文教材有"外国小说鉴赏"单元,新课标中《外国小说欣赏》选修课的探究性学习也是当下人们讨论的热点,基于此,研究中国语境下女性主义翻译特点对学生欣赏外国小说、提升鉴赏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小说阅读是高中语文学习中很重要的一块,新教材中专门有一个选修模块《外国小说欣赏》。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来阅读小说欣赏小说呢?在平常小说教学中,教师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发表阅读体会和感受,这种意图是好的,也符合新课程理念,但往往会出现让人尴尬的现象:学生对一些关键问题或不加注意,视而不见;或理解肤浅,流于表面。学生关注小说情节的曲折性,但不能全面地把握人物的性格,  相似文献   

5.
当学生拿到《外国小说欣赏》的教材时,每每欣喜万分。大部分学生对小说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一本完全由小说构成的教材对他们来说不啻一场欣赏"故事"的盛宴。他们期待着这门课给他们带来乐趣,同时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但每每随着这本教材的学习,学生渐渐地由兴奋变得沉默,甚至转为失望。是谁"消磨"了他们的兴趣?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恐怕难辞其咎。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不在读法方面多注点儿意,阅读十个选本也是徒然,不用说一个。”而《外国小说欣赏》就是试图在“读法”方面有所突破的一本教材。它根据小说的基本元素分为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就其中一个元素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欣赏外国小说以及初步感知小说这一文体的基本特征”。这种以小说知识为关键词编撰教材的方式在国内中学语文教材中颇为罕见,  相似文献   

7.
根据学生的选课情况,本学期我校开设了《外国小说欣赏》这一课程。从老师们的教学反馈来看,大家一致认为《外国小说欣赏》的教学难以把握。的确,《外国小说欣赏》所选课文涉及不同的地域,代表不同的流派,表现了不同时期的各种思潮。限于学生理解能力、审美能力的不足以及文化背景、欣赏习惯的差异,教学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想见。  相似文献   

8.
人教社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的编者意图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初晓小说艺术,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培养高格调的审美情趣,提升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9.
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丹柯》是一篇寓言体小说,无论从何种角度解读。小说主题的关键词都是“英雄”,当然我们的教学也应该紧扣“英雄”而展开。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的教参如此诠释《丹柯》主题:“小说的主题便在于歌颂勇于实践、不计个人得失的献身精神之外又增添了一份悲剧的色彩。显出了主题的复杂性。”而如果课堂教学仅仅止步于让学生了解丹柯是一个英勇坚强、敢于牺牲的英雄形象,那么我们无异于“入宝山而空手回”。  相似文献   

10.
《外国小说欣赏》的选文都是近现代外国小说的经典,是各个阶段各种流派小说的代表,代表着同时期所能达到的艺术和思想的高度。作者中有6位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但是这些作品流派较多、风格迥异,语言习俗与中国传统小说有较大差别,让习惯于阅读传统小说的学生感到陌生。  相似文献   

11.
丁雅娟 《现代语文》2011,(4):150-152
作为高中选修课的外国小说欣赏,其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提升人生境界。从08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命题的走向看,文学类文本阅读已由当代抒情散文欣赏的一枝独秀,有朝小说欣赏的发展势头,而小说尤以欣赏外国小说为多。  相似文献   

12.
小说是一种叙述性的文学样式 ,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 ,通过叙述故事和环境描写 ,形象而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艺术虚构和创作典型是小说和叙述文的根本不同之处。而我在讲解小说课文的教学中 ,采取的第一步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小说的特点———抓住三要素进行阅读 ;第二步是在分析人物形象时 ,欣赏角度要有所侧重 ;第三步是比较阅读法。以上三点即为我在应用《中学语文教材教法研究》以来指导小说这种文体教学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3.
运用成长小说理论分析简·奥斯丁代表作《曼斯菲尔德庄园》中所具有的成长小说特征,探索这部小说的成长主题,以期证明此书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从而为读者欣赏这部小说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的《外国小说欣赏》由于其理念新颖,内容丰富,编排独特,被不少省市纳入选修模块。但是在《外国小说欣赏》教和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的指导,还是学生的学习,都与课程存在隔膜,没有打通,有一种无法“入乎其内”的感觉,自然就很难到达“出乎其外”的境界。因此,要使这一门选修课程取得实效,就须设法架构通往《外国小说欣赏》的桥梁。  相似文献   

15.
【文本分析】 这个学期选用的教材是《外国小说欣赏》,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小说这一文体的基本特征:最终目的是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培养高格调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小说欣赏",顾名思义,就是欣赏中国小说,作为欣赏的主体首先要有浓厚的阅读兴趣,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有序的阅读欣赏,将小说内容内化吸收后,再生发为自己的知识,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语文教科书《外国小说欣赏》(选修)的选文语言具有欧美化特点,这是无可厚非的。但作为教材,应该考虑对学生语言规范性的影响。《外国小说欣赏》中有些语言不规范现象应引起编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18.
文学是一种开放型结构,这决定了《外国小说欣赏》选修课程是开放型的。综观全书,选编的小说文本是开放型的。选修课程下的小说选本只是纷繁小说史的一些“点”,小说的容量、内涵相对较少,需要通过这些“点”来带动“面”。这个“点”一如一扇窗口是开放的,在学习过程中可由此对诸多问题进行广泛、深人地探究。小说文本的这种开放型决定了欣赏也应该是开放型的,  相似文献   

19.
笔者在教学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前,曾在宁波效实中学东钱湖分校等几所学校的高二年级做过学生问卷调查,依据反馈情况,学生对“小说后蕴藏的创作、文化背景及思维方式”较为陌生。然而,如果教师引导得法,教学有度,学生并非不能感受外国小说中蕴含的人类普遍情感。因此,在进行“情感”话题教学时,笔者有意识地使用比较方法,以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相似文献   

20.
关于教学人教社《外国小说欣赏》的思考和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中外国小说教学有很多困难.文学知识陈旧,特别是外国现代派小说知识缺失,对外国小说的各种类型及其特征认识不够透彻.以致教学内容难以把握。有的老师遇到外国现代派小说干脆绕道而行.不作为,也无能为力。浙江省高中新课改第一阶段确定了部分选修模块作为全省普通高中统一使用的教材,其中有人教社的《外国小说欣赏》,从而迫使我们必须面对这些困难。下面谈谈教学人教社《外国小说欣赏》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