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传统的语文教学把课文当作语文教学的终点,不重视语文活动和语文运用,结果学生的知识面窄,语文能力低下。大语文的阅读是一种整体性、渗透性的学习。新概念的大语文阅读教学观是把语文教学置于社会生活的背景中,把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的一种教学思想。《课程标准》也指出:"各地区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因此,我们的语文阅读要立足课  相似文献   

2.
正长期以来,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它困扰着诸多语文教师。许多教师明显地感觉到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去了大部分时间,然而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传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把语文教材、语文知识当作一种僵死的知识来简单地、机械地传授给每位学生;把完美的文学作品肢解成某些空洞的条文,迫令学生死记硬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扼杀了学生的想象。这种脱离学生需要,忽视教学中的谐趣、意趣、情趣,而进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仅仅传授给学生语言文字知识,只是一种低层次的语文教学,只有把语文教学当作一门美学教育去实施,才可能创造出一种高层次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目前我们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导致阅读教学效率低下。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忽视了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教学是我们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我们教师也将其当作一项重要而又不能不完成的任务,注重对学生阅读教学中的知识灌输,很少去关注学生爱不爱读,想不想读的问题。其结果导致学生对阅读逐  相似文献   

5.
高中教学中,无论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语文都是一门应该被重视的学科。学校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能视语文无足轻重,在个别情况下,语文被冷落到了一个角落,使老师在教学中更是无所适从,这是不应该出现的一种现象。其实,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也是一门基础学科,在新课改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作为语文老师,如何才能使语文发挥它固有的优势呢?一、爱好语文作为语文老师,自身要爱好语文,把语文当作我们的灵魂去对待,当作我们的生活去关注,当作我们的人生去努力。我们要读书,要写作,要提升素养,要培养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而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开展好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语文学科成绩及整体文化素养起着关键作用。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条化、单一化是其特点,课堂中共性多、个性少、指向性强,磨灭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阅读教学成为应试教育的垫脚石,此种功利性阅读不仅不利于提高学生语文整体水平,还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想。在新时代下,对阅读教学进行改革是大势所趋,如何从传统阅读教学过渡到个性化教学,并渗透到语文学习中去,从实际教学出发,简单分析了个性化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情况,并对此提出行之有效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以往我们的语文教学常常会陷入二元对立思维的泥淖之中,"教师中心""知识中心"把学生当作被改造的对象,学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在小学高年级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比重最大.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对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对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道德品质和意志品格的培养.都有很大的作用。但笔者发现.不少教师都把听、说、读作为阅读教学训练的重点.对动手去写的训练却少之又少.甚至完全没有。这种教学方式,明显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9.
作文水平能反映一个人的语文学习水准,怎样才能让学生写出好的作文,引导学生将想说的话生动地写出来,成为教师和家长日益关注的问题.笔者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探索认识到:作文教学不能只局限于作文课堂上,要让作文教学渗透到学生的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中,更要走进学生的生活中去. 一、将作文教学渗透到阅读教学中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和手段,语文教材上的文章都是古代和现代名人志士的杰作,他们的每一篇文章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写作方法上都有杰出的代表性.因此,我们在教学每一篇课文时,都不妨把这些文章的写作技巧当作一个例子,从中学到有助于写作的一些知识.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贯穿整个语文的学习。所以我们要基于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各种生活积累,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1.阅读教学要以学生原有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为教学切入点,促进新知识的建构。
  在我们的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似乎很少产生与文本对话的愉悦。这是因为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历,把阅读教学局限在课堂、课文和各类语文知识点上。其实,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当作重要的课程资源,尽可能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的兴趣,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新知识的建构。  相似文献   

11.
我们可以把语文教学看成为学生认知和情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伴生的一个过程。在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每一个教学过程都无法离开情感而独立存在。我们需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懂得去诱发学生的情感,从体验中、从生活场景中去诱发,才是语文课堂是否能够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张忠梅 《小学生》2013,(4):75-75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两个版块,阅读教学是写作教学的基础。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但是,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把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严重隔开了,没有把二者整合在一起,造成许多学生一谈到写作文就把眉头紧锁。其实,离开阅读去谈写作教学是没有好的结果的。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就要从阅读教学出发,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轻松提高写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总是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割裂开来,这就使得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所以,如果小学语文教师想要更加充分地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就需要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进行充分的整合。因此,文章重点研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更好地结合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4.
王向阳 《现代语文》2009,(12):28-29
一、语文阅读与审美体验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关键,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语文能力。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应把阅读教学当作课程重点。从阅读的过程看,阅读就是从语表到语内,由文里到文外,多层次地去感悟语境,多角度地去解读作者,从而获得自我创造的形象、满足自我情感的需求。说到底,阅读的过程,就是读者对作品中的语言、形象(意象)、情感思想的想像体会和思考认识的过程,是情感与理性的结合,是一种读者的审美体验过程。由此可知,语文阅读教学就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文本的审美体验过程。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重视读书这个根本,把引导学生自己读书当作阅读教学最基础的一环,使学生在读书过程中以文悟道,提高阅读能力。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张琰 《快乐阅读》2013,(11):126
学生进入高年级后,许多老师都有这么一种感觉:学生们上课不愿举手了,读书也不再像以前一样声情并茂了,课堂上一下子就失去了许多激情。于是乎,我们就把语文当作工具课,把语文训练当作一种单纯的技术训练,把活活的教材讲"死"了,把生动的课堂"扼杀"了。因此,教师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为学生提供主动阅读的机会,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指导学生深层次地读书,使学生始终处于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状态。现实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厢情  相似文献   

17.
吴丹 《教师》2010,(32):76-76
教会学生有效使用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师要把提高小学生语言能力当作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的课题来研究。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笔者认为应从“切实重视阅读教学”“强化口语交际教学”“有效创设生活语境”三个方而来实践。  相似文献   

18.
现行语文阅读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急功近利,往往将课文当作静态语言规则的例证去教.而不是当作情感丰富、文气贯通的作品去教.不但割裂了语言与情感的关系.也忽视了学生的阅读心理流向,从而造成目前语文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现状.同时也造成了学生对语文课的厌倦、冷漠的心理。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文章的阅读教学为中心,组织学生解读文本、培养阅读能力的教学活动,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学生的听话、说话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无不依赖于阅读素质的培养。在语文新课程改革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阅读教学的目标也是根据这三个维度设计的。为了实现语文新课程的总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必须一改传统阅读教学中的弊端,把三维目标真正落实到阅读教学中去。一、知识和能力在阅读教学中的再现和再创造知…  相似文献   

20.
吴丹 《教师》2010,(29)
教会学生有效使用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师要把提高小学生语言能力当作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的课题来研究.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笔者认为应从"切实重视阅读教学""强化口语交际教学""有效创设生活语境"三个方面来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