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般所说的鼓是一种乐器,在古代又有比较独特的用法,近18000枚悬泉汉简简牍文书为我们提供了此类信息.悬泉汉简中与"鼓"相关资料的整理,不仅可以复原汉代的"鼓令",而且可获得一些未曾知道的信息.在悬泉置的日常生活中鼓用于接待,以敲鼓次数的多少告诉接待单位做相应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2.
悬泉汉简可为"伊存授经"的可靠性提供新的印证.首先,悬泉汉简中"大月氏简",证实了西汉末年大月氏与汉朝通使的情况,呈现了"大月氏王"与"五翖侯"并存的状态.其次,悬泉汉简中"小浮屠里简"所蕴含的丰富信息,也大都与"伊存授经"所体现的大月氏佛教传统有关.还澄清了目前世界上年代最早的佛经写卷,并非大月氏佛教的产物,并梳理出公元前后大月氏接受佛教的史实.  相似文献   

3.
敦煌悬泉汉简Ⅱ90DXT0114 (3):54: ●兵令十三当占缗钱匿不自占不以实罚及家长戍边一岁 整理者认为此简是汉《兵令》(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敦煌悬泉汉简释文选》、《敦煌悬泉汉简内容概述》,《文物》2000年第5期,第31、37、23页.).《敦煌悬泉汉简释粹》亦录有此简释文,并认为简文内容与端首的题名兵令是有联系的,《兵令》可能是适用于军人的律令汇编(胡平生、张德芳《敦煌悬泉汉简释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11-12页).  相似文献   

4.
西北汉简是考察汉代西北民族关系的珍贵文献,其中关于胡奴、胡婢、胡客、胡译的记载值得关注。地湾汉简中的胡奴,可与史书记载张骞出使西域的“堂邑氏胡奴”相印证,参考南阳“胡奴门”的汉画像石,可知汉代有以胡为奴的情况。悬泉汉简记载的胡婢能用米汁治病,受到边塞士卒欢迎,是胡汉文明交流的体现。悬泉汉简记载的胡客,为西域诸国到汉地奉献的商人,他们“通货市买”而以献为名,受到边地驿置饮食住宿接待,促进了西域与汉朝的经贸交流。居延、玉门关、悬泉汉简中的“胡译“”匈奴译“”羌译“”羌胡译“”译者”等记载,可见汉代边地与少数民族交流的真实状貌。  相似文献   

5.
《敦煌研究》2 0 0 3年第 1期刊有袁延胜先生《也谈〈过长罗侯费用簿〉的史实》一文 ,文中就甘肃敦煌汉代悬泉置遗址出土的部分汉简的定名与史实作了一些考证。本人手头尚无这方面的资料 ,现仅就该部分汉简的定名等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不当之处 ,尚祈方家示正 !张德芳先生选录了 1 8枚悬泉汉简 ,定名为《长罗侯费用簿》。顾名思义 ,此当是长罗侯常惠的费用簿。但汉简内容为悬泉置供应所有经由此置来往人员的费用帐目 ,长罗侯一行只占简文的一小部分 ;且长罗侯的费用除此一置外 ,所到之处 ,均需供应。此张先生定名不当之处也。王子今先生改名…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肩水金关、敦煌悬泉汉简、地湾汉简陆续公布,汉简中的"牛"资料也越来越多面世,通过对官牛、畜牛、车夫和车长、车一辆牛二、牛病和治牛官等五个问题的具体分析,以期对原有汉简牛资料研究做一个补充,相信西北汉简全部简文公布后该问题的研究会持续。  相似文献   

7.
汉代凉州地区的粮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敦煌悬泉汉简释粹》《居延汉简》《居延新简》等五大汉简资料中,有不少关于汉代粮价的记载,它们反映出汉代凉州地区的粮价低于内郡地区粮价,并且处于当时粮价的低水平甚至最低水平状态。这种低水平状态的粮价,对当地各阶层人们的生活是不利的。  相似文献   

8.
敦煌悬泉置出土的九枚汉简所记西汉元帝永光五年西域史事在不同程度上填补丁史书记载的缺漏,可以据此深化对汉代西域史事的认识,在研究西域史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敦煌悬泉汉简中的《过长罗侯费用薄》的性质 ,有说是“神爵二年送公主出塞前 (即神爵元年 )常惠奉命使乌孙迎取聘礼路过悬泉置时的开支帐目” ,还需商榷。我们认为《过长罗侯费用薄》应是西汉政府为了打击匈奴、安定西域而派长罗侯增兵西域、增强西域屯田力量路过悬泉置时的开支帐目。  相似文献   

10.
“里”是汉代社会生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形式,因为悬泉置与效谷县的独特关系,在悬泉汉简中保留和出现了很多属于效谷县的“里”名.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整理,我们可以从现有的45个里名探讨效谷县的社会生活状况,为认识西汉边境小县的社会生活及其与丝路交通的关系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敦煌悬泉汉简中保存的近百枚关于羌人活动和羌汉关系的资料大多为传世献所未载,较为全面地反映了西汉中后期中央和地方所置专门管理羌人事务的官吏的状况,神奇年间羌人叛乱及西汉政府所采取的镇压措施;西汉政府对降羌的管理;西汉政府官吏对降羌的压迫与奴役等情况.两汉时期羌乱是一个重要的边疆问题,敦煌悬泉汉简的出土对于认识研究西汉中后期羌乱问题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2.
敦煌悬泉置F13出土的一枚有关《列女传》的汉简,对于考察东汉初期门阀政治的形成和女性观念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简文记载“大司马吴公女嫁为南阳太守男”,反映出东汉初期上层官僚与地方豪强的结合,是东汉门阀政治的典型写照。简文所记“妇谒归,负期一日”而要载于《列女传》,反映出东汉时期女性观念的转变。悬泉《列女传》简还使我们对敦煌汉简中的一枚《列女传》简作出了正确的释读。  相似文献   

13.
本文依据敦煌悬泉汉简等史料并经实地考察,对于汉代敦煌郡境内的邮驿系统及其所设置、骑置、驿和若干亭的位置和所存遗址,进行了细致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陈玲 《甘肃高师学报》2009,14(1):57-59,117
以敦煌悬泉置汉简为依据,结合有关文献,对汉代“髡刑”作了新的解释,对“驰刑”和“复作”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对了解汉代法律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两汉时期,康居是地处中亚的西域大国,它不仅在中亚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中西交通史上也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古希腊作家和古代波斯的文献都没有留下康居的记载,唯一的材料就是中国的史书.而中国史书的记载又过于简略,难窥古代康居之全貌.近年敦煌悬泉置出土的悬泉汉简有若干康居的材料,弥足珍贵.本文结合文献记载,通过对这些简牍材料的考读,揭示了古代康居与西汉王朝的来往关系,有助于西域史、中亚史和中国秦汉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悬泉汉简作为汉代邮驿机构悬泉置的日常运作档案文书,与地方机构紧密联系或有亲近关系,对地方的社会与政治制度有较多的涉及。其中所记录的敦煌郡属县长官"令""长"的变化及郡县吏员的守官制度,是史书不曾记录的史实。对此等变化的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汉代的职官制度,对西北地方政治史研究来说无疑也是一大帮助。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敦煌、居延、悬泉和尹湾等汉简中的89个量词进行研究后,可以看出个体单位量词的大量涌现、度量衡单位量词和时间单位量词的相对稳定以及动量词的出现是两汉时期量词发展的三个主要特点.据此可认为两汉是古汉语中量词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8.
从悬泉汉简看两汉西域屯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德芳 《家教指南》2001,(3):113-121
两汉在西域的屯田是管理和经营西域的重要措施,它 不仅在当时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且对后世有多方面的借鉴意义。文中征引的悬泉汉简, 是近年来地下出土的最新材料,很多方面弥补了文献记载之阙略,结合文献和汉简的研究, 不仅可以揭示西域屯田的总体面貌,还可解决一些单靠文献所难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敦煌学研究认为悬泉发现的文物并不只限于汉代,悬泉也并非自西汉末不设“置”就荡然沉睡了两千年,至少在《西凉异物志》中还记载其存在及风物。不能“借物断代”将与汉简同时出土的残纸误断为西汉纸。书法史上书体的演变是一个沿续渐进的过程,后代的人可能保存或复制或仿效前代的书体,而在前代要出现本来是后代才出现的书体是不可能的。由作为一定历史朝代文化信息符号的文字书体进行分析,应该认为出土的悬泉残纸及其文字是魏晋墨迹。  相似文献   

20.
郑炳林 《家教指南》2023,(5):103-112
悬泉汉简中有很多记载西汉敦煌郡酒的酿造、销售和交流方面的内容,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探讨得知其酿造方法有来自中原地区,亦有来自西域地区,主要根据是酒麹的来源有中原地区移民带入的,也有由西域胡商贩运而来的,这两种酿造方法在敦煌地区进行交流。西汉敦煌地区酒的酿造和饮用非常普遍,受饮酒风气影响,酒的销售也非常普遍,悬泉置为了招待过往使客、使者需要支出大量的酒,当悬泉置的酿造不能满足其需要时,就需要出资向民间酿造机构酒铺购买酒,因此酒在当时就成为敦煌市场上常见的商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