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高中《化学》教材中此实验的做法是将一小块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可观察到钠熔化后燃烧,发出黄色火焰,在石棉网上留下一层黑色物质,并有少量淡黄色过氧化钠存在。实验中,因钠燃烧后留下的黑色物质较多,使得学生较难观察到钠燃烧产物过氧化钠的颜色。可将实验改进如下:  相似文献   

2.
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实验2—2]是关于钠的燃烧实验,存在以下不足: (1)由于钠熔化成小球后易发生滚动,所以很难在石棉网上留下较多的过氧化钠,淡黄色颜色也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一册(必修,2004年审查通过)金属钠在空气中加热燃烧有两处:①第29页[实验2—2]观察用刀切开钠的表面所发生的变化。把一小块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燃烧,观察发生的现象。②第166页。将黄豆粒大小的一块钠放入玻璃管中部,并用试管夹夹住玻璃管加热,当钠熔成小球并开始燃烧时,停止加热。  相似文献   

4.
按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第一册)教材操作,将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使钠在空气中燃烧,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不易看见钠在开始受热熔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在初中《化学》‘铁的性质’这一部分内容中 ,铁和硫反应是一个必做实验 ,其实验装置及操作是 :1 磁铁吸引还原铁粉 ;2 铁粉与硫粉按质量比 3∶2混合均匀后铺于石棉网上 ;3 用一玻璃棒 ,将其一端在酒精灯加热烧红后迅速插入铁粉与硫粉的混合物中 ,铁粉与硫粉即发生反应 ;4 待生成物冷却后再用磁铁靠近产物。 (理论上应观察到的现象 :用红热的玻璃棒点燃铁粉与硫粉的混合物 ,看到铁和硫立即反应并放热 ,呈红热状态 ,红热部分逐渐扩大到全部 ,最后得到黑色的固体 ;反应前铁粉可被磁铁吸引 ,反应后生成的黑色的固体不能被磁铁吸引。此实验的…  相似文献   

6.
正1原实验存在的不足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钠在氯气中燃烧实验:将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至燃烧,再将盛有氯气的集气瓶倒扣在燃烧的钠上面。教学中笔者发现其仍存在不完善之处:对钠加热时间长,则消耗钠的量多,与氯气反应的量就减少;对钠加热的时间短,则可能观察不到钠与氯气反应的现象;对钠加热时会生成氧化钠,将钠与氯气隔开,反应可能无法继续进行;氯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集气瓶倒扣时,容易造成氯气泄露而污染空气,危害  相似文献   

7.
一、硫粉和铁粉的实验 为使实验更具有趣味性,并提高实验的可见度,将少量硫粉和铁粉在一个旧的石棉网上混和均匀,无须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而是将一根粗玻璃棒在酒精灯火焰上烧10秒钟左右,然后迅速将其插入混和物中,则马上就会看到玻璃棒周围的固体粉末红热起来,并迅速向四周扩散,直至完全反应,石棉网上留下黑色的硫化亚铁。  相似文献   

8.
高级中学课本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实验2—6]用脱脂棉包住约0.2gNa2O2粉末,放在石棉网上,在脱脂棉上滴几滴水,观察发生的现象。而实际操作中经过反复实验验证,很难使其燃烧,实验难度大,不易成功。为简化实验,达到实验目的,我在教学中采用以下装置将[实验2—5][实验2—6]综合在一个实验器中,实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1)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人教版(必修)高中化学第一册[实验2-6]用脱脂棉花包住Na2O2粉末,放在石棉网上,采用滴水的方法使温度降低,会导致实验成功率不高,石棉网易破损等不足。笔者在实践中对该实验进行了小改进,以供同行参考。图1①实验装置(如图1)②实验方法及现象。在250mL的烧  相似文献   

10.
过氧化钠的性质实验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之一,在竞赛或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都抱怨实验繁杂、时间不足,结果演示慌忙。为解决这个问题,我特设计了一套进行过氧化钠性质实验的微型化装置,它不仅适合于教师演示,而且也适合于学生实验。整个装置简单,易于操作,实验效果良好,只需3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验证过氧化钠的全部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11.
①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修订本(科学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48页[实验2—7]金属钠在氯气中的燃烧实验:操作时是将盛有金属钠的燃烧匙加热待钠燃烧后,伸进集有氯气的集气瓶中。本实验操作有时不易成功,也不能补救;实验中现象不够明显,容易产生一些负面现象(加热点燃时,由于燃烧匙是铜做的,易产生Cu的焰色);实验过程中,未反应完的氯气易溢出,污染环境。  相似文献   

12.
(1)实验装置(如图1) (2)实验步骤 取一根火柴,用细铜丝系住,将火柴头朝下,铜丝的另一端插在橡皮塞上(如图1)。调整细铜丝在瓶内的长度,使塞紧橡皮塞时,火柴头稍稍触及锥形瓶底。实验时,先在瓶中滴3—5滴浓硫酸,塞紧带铜丝的塞子(不要让火柴接触到浓硫酸)。将整个装置放在天平上称量。称后取下,再将锥形瓶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稍稍加热至浓硫酸略显黄色时,停止加热,拿起锥形瓶稍倾斜,使火柴头与浓硫酸接触,火柴会立即燃烧。待锥形瓶稍冷却,再次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仍平衡。  相似文献   

1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实验现象的观察,直接影响实验结论的得出。本文例谈了时间对化学实验现象的影响。(1)时间,影响实验现象的产生化学实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提出问题:蜡烛燃烧时发生了哪些变化,火焰分为几层?哪层最明亮?哪层最暗?实验操作:点燃蜡烛,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可观察到其两端变黑,从而得出外焰温度最高的结论。如果时间短于1s,火柴梗上…  相似文献   

14.
实验证明钠能与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剧烈反应、燃烧,产生黄红色火焰,而在低温情况下只是缓慢反应,并不燃烧,钠的表面出现黑色物质;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炭和碳酸钠。  相似文献   

15.
在做钠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许多学生在思考:镁在空气中燃烧时,不仅是与氧气反应,也能与二氧化碳、氮气反应。就金属活动性而言,钠比镁还,略强些,猜测加热时钠也能与二氧化碳、氮气反应。为验证学生们的猜想,我设计了下列两套装置。  相似文献   

16.
1 仪器装置图 (图 1 )图 12 仪器特点及用途(1 )特点 :①本教具把氧气的制备简化成试管实验 ,而且免去了加热操作 ,方便即需即制。②本教具在进行物质燃烧条件实验时 ,突出了白磷的着火点为 40℃ ,但达到着火点而不与氧气接触 ,白磷仍不能燃烧。③本教具通过较简单的实验操作和明显的实验现象 ,说明物质燃烧必须同时具备的两个条件。④本教具在进行燃烧实验时 ,学生可观察到白磷在水中燃烧的特殊现象 ,从而大大地增加了实验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⑤本教具中仪器通过专用仪器架固定成一整体 ,使实验能…  相似文献   

17.
高一化学课本介绍过氧化钠的性质时,只安排了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出氧气的实验,没有安排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的实验。为了让学生能直观地看到这一反应现象,我根据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并放出热量的反应原理和初中课本上讲的适当的温度和足量的氧气是物质燃烧的基本条件,设计了一个利用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氧气和放出热量使脱脂棉燃烧的实验。并利用塑料洗发液瓶、一次性输液器导管及其调速夹、圆珠笔芯及其铁皮  相似文献   

18.
中学化学课本中涉及到许多气体的可燃性实验。气体纯净,则可平静燃烧,但若混入了空气,点燃时就会发生爆炸。因此在教学中做这些气体可燃性实验时,必须先检验该气体的纯度,这就给教学造成了一定的麻烦和难度。为克服这些矛盾,本人研制出“可燃性气体燃烧与爆鸣实验器”,简称:燃烧爆鸣实验器。  相似文献   

19.
高一化学教材“碱金属”一章中有两个重要的对比实验,一是钾、钠与水反应的对比实验;二是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对比实验。设计对比性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物质的性质和便于辨别该物质。这两个对比实验的共同点都是其一反应比另一反应更剧烈,那么这两个“剧烈反应”的本质和现象各有什么不同呢?对辨别该物质有何帮助呢?(1)钾、钠与水反应的对比实验将绿豆粒大小的钾、钠分别投入两个盛水(事先滴有酚酞)的烧杯里,只见它们都浮在水面上,证明钾、钠密度比水小;反应放出的热使它们熔成小球;反应产生的氢气驱使小球四处游动,并发出…  相似文献   

20.
1教具装置图(图1)2特点和用途(1)特点①制作简单。本教具由化学实验室里常用仪器组合而成,便于教师自制。②现象明显。热水中置于铁丝网上的白磷熔化成液珠。当氧气泡自下而上与之接触时,便可观察到燃烧现象;停止供氧则燃烧停止,可反复演示。如将瓶内热水换成凉水,通过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