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李永朋 《学苑教育》2012,(18):63-63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更具有效性,如何才能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运用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和社会”;学会“思考数学”和“数学的思考”:如何发展学生的理性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如何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建立自信心呢?下面,我从三个方面与大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用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做数学”和“数学地思考”,发展学生的理性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建立自信心等。其中关于“数学思考”这一目标直接指向学生在与数学相关的一般思维水平方面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让“思维体操”贯穿于数学课堂始末。因此,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蔡虹 《广东教育》2004,(9):32-32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要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会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同时将“数学思考”作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四大目标之一,单独列出作了具体阐述。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成为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要认识“思考数学”和“数学思考”这两种思考方式,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数学?《小学教育学》这样定义:“数学是来自现实世界的科学的抽象。所以它反映现实世界是深刻完整的。”“该学科的设立,是为了使学生适应生活的环境,使他们获得数量的正确观念,以解决生活中关于数量的问题……”又提到:“学生学习数学就是要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逐步掌握数学的思考方法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数学教学是教学活动的教学,热闹的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是数学活动,静静的数学思考也是数学活动.其实只有经过数学思考后的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才会更加有效,学生的能力才能得以培养与发展.因此.数学课堂需要学生动起来,也需要学生静下来,作为教师因注意让学生动静结合.南宋教育家朱熹说:“静者.养动之根也.”也就是说“静”能为“动”服务.当课堂教学中学生过度活跃.过度散乱时.  相似文献   

6.
田奇述 《云南教育》2005,(32):16-17
把“数学思考”作为教学目标提出来,在我国还是首次,足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数学思考”的重视。那么,为何把“数学思考”作为教学目标,“数学思考”包含哪些内容,又如何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呢?这是每一个数学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下面是我的见解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把“数学思考”作为教学目标提出来还是首次,足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对“数学思考”的重视。那么,为什么要把“数学思考”作为教学目标,“数学思考”又包含哪些内容,如何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这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下面是我的见解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数学要给所有的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也单独列出并作了具体阐述。数学教学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去思考”。那么,在课改实践中,“数学思考”这一目标的达成情况又如何呢?由于“数学思考”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面对“数学思考”,教师们大多是兴趣不浓、思考不深、落实不力。  相似文献   

9.
邱廷建(以下简称“邱”):学会学习的核心是什么?核心就是要学会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学生只有学会独立思考,并掌握一定的数学思考方法,才能增长聪明才智,才能学好数学。简而言之,学会思考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法宝。可惜的是诸如“活动了身体而休息了大脑”、“师讲生听,师问生答”、“自主探索有形式无实质”的现象并不少见,  相似文献   

10.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指出:“数学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活动,”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要“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扁蒙教育”,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指出自己的独立见解。要“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等。这里而包含着许多学生心理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学习数学的主要目的应在于数学的思考方法和处理方法的掌握,以解决生活中种种实际问题。“思考数学”是一种单纯的指向数学活动本身的、特有的思维水平,是一些人需要学习或研究更多的数学时而产生的思维活动。“数学思考”直接指向学生与数学相关的那些一般的思维水平方面的发展。为了学生将来能更好地生活,为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数学教学应在“思考数学”的基础上走向“数学思考”。本文中,笔者通过对两种“思考”进行相关分析,以及论述“数学思考”的具体目标和途径,详细地诠释这一论点。  相似文献   

12.
周雁 《天津教育》2014,(23):116-116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版)》”)提出了“数学思考”这一课程目标,并指出以下具体目的: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这说明,让学生学会思考,特别是学会独立思考,是数学课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应该成为小学数学课堂日常教学的关注重点。  相似文献   

13.
数学知识需要形式化的表述,但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必须经过朴素而火热的思考。老师的责任是返璞归真,运用适度的非形式化方法,将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教育形态,展现数学的魅力,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为此,在教学中应注意:(1)把数学教材中形式化的表述顺序颠倒过来;(2)认识到学生对数学的思考往往来自于个别范例和具体活动;(3)帮助学生揭示数学的内在联结;(4)将火热的思考提高到“数学思想方法”的高度上来。  相似文献   

14.
“数学作文”是一种培养学生数学开放思维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用写作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数学观点,反映数学思考的过程和体验,以及公布自己数学探究的结果与存在的问题.通过“数学作文”,能够展示学生的数学情感领域,成为透视学生“数学现实”的一个平台.反过来,学生的“数学作文”成为检视数学教学质量的一面镜子,能够引起教师对其教育观、数学观和学习观的反省与深思.  相似文献   

15.
数学有着它自身的特性,如数学抽象的特殊性、数学思维的严谨性、数学过程的探究性、数学语言的简洁性等,这都使得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很难一次性掌握数学的本质,体会数学的价值。因而,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反复思考、深入研究、自我调整,也就是,要不断反思。另一方面,从数学学科自身发展的历史来看,一些数学知识的产生正是源于数学家对已有数学活动的反思,这也正如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数学抽象的特殊性在于它的自反抽象性”。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也强调指出:“反思是数学活动的中心”。  相似文献   

16.
著名教育家肖川先生指出,如今的课堂“想一想”多了,而真正独立、深刻、富有创造的“思考”正一步步离我们远去。与“想一想”相比,思考是一种搜寻更广、潜入更深、更富挑战性的深层智力活动,是学生对数学对象深刻、理性的认识过程。作为课程目标之一的“数学思考”对学生的发展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数学思考弥散于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之中,融合于数学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数学思考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数学能力高低的标尺。  相似文献   

17.
相辉 《广西教育》2013,(17):25-26
思考,是人类智慧的源流,是通向有目的学习的最佳道路。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内化理论提出:思考是一种依循个人的内在语言来进行,并通过学生的经验活动而发展的活动。我国对思考的定义是从思维学角度作出解释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这样表述:“思考是指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华东师范大学孔企平教授对此解释:“思考是学生学习数学认知过程的本质特点,是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实质就是一个思考过程。”  相似文献   

18.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但在一些数学课上,表面上活动得热热闹闹,师生配合得也不错,但学生并没有深入地思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没有得到发展.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课堂应注重“思维”教学.现结合作者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谈一些注重思维教学的思考和尝试.  相似文献   

19.
王媛 《甘肃教育》2002,(10):32-32
新生刚入学,在上第一节课时,我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知道什么是数学吗?”学生回答道:“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是数学。”“中午爸爸买了10个包子,我吃了3个,还剩下7个,这是数学。”……对于“什么是数学”这个问题,大部分孩子都认为“数学就是计算”。我还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能不能没有数字,没有数学?”学生讨论后说:“生活中买东西,做游戏,逛商店等都离不开数字,  相似文献   

20.
德国文学家歌德曾说:“缺少知识就无法思考,缺少思考就不会有知识.”这句名言阐明了知识与思考的相互依存关系.就数学课而言,思考是数学的核心问题,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可见,我们的数学课堂在追求形式新颖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思考——关注思考的时空度、深度和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