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红玲 《体育世界》2009,(12):94-9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看到了大学体育改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在倡导“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新历史时期,我们要立足时代的要求,使犬学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形成自己独特的,鲜明的特征,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高素质和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以体育史、学校体育学、现代教育学等基本理论为指导,对我国现代体育思想的内涵和演变进行阐述,分析我国现代体育思想与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内在关系,提出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发展的思路.研究认为,体育教学模式改革要以体育思想理念为基点,要符合现代社会发展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社会适应和创新能力的要求,既要从体育的内在价值出发,确立以“健康第一”思想为主导,终身体育意识培养为目标,自我实践、自我创新能力教育为核心,不断优化体育课程设置和组织形式,营造现代体育信息化学习环境,构建多元化、现代化的高校公共体育教育模式新体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我国高校体育专业课程的设置进行了研究,结合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提出了应对社会改革对高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构思,论述了构建和谐社会对我国高校体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教学观念、课程结构和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影响,根据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结合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总结出了体育专业课程改革的特点及其趋势。  相似文献   

4.
陈流 《体育师友》2005,(5):43-43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学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处于空前的活跃,新思想、新模式、新教法层出不穷,这证明了传统的“一刀切”体育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以及新时期社会对高校人材培养的需求,也难以更好地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的目标.因此,改革高校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称“纲要”)的颁布为我们实施体育教学改革指明了一个明确的方向.为此,高校应按照“纲要”的精神和要求,对传统的公共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大胆和彻底的改革,使体育教学模式实现新的变化,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在高校公共体育教学中推行和实施“素质教育”、“快乐体育”和“终身体育”.  相似文献   

5.
周英华  冯灿 《当代体育科技》2020,(10):117-118,121
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是以健康教育为指导思想,以终身体育为目的,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突出学生体育学习中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掌握、应用体育知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自我体育能力,是现代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学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对贯彻新的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有着现实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本文就大学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实践过程中的优势展开分析,并以长沙学院为案例,提出大学体育俱乐部制“线上线下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创想与实施,分析其不足,提出高校俱乐部制体育课改革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根据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和谐社会”,以及“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通过对现阶段农村体育低水平、不平衡、基础差、投入少现状分析,剖析了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农村体育对人与自然、人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的促进作用,并提出了和谐社会需求下的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7大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阐明体育定义的基础上,对体育的社会功能及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做了剖析。提出:体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体育运动的“游戏规则”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共同的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8.
前言 现代教育理论对高校体育教学又提出了新的要求,用现代教育的整体观、全面性思维方式进行体育教学的改革,构建教学模式,以期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作为改革中的高校体育如何实现与终身体育接  相似文献   

9.
体育大众传播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体育大众传播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功效进行分析,阐释大众传播的“监视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功能在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体育中的具体应用。提出:体育大众传播对“社会安全阀”理论的解读和对体育文化社会软控制功能的传播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代体育指导思想与高校体育改革的互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月佩 《体育科技》2006,27(2):24-27
体育教育指导思想对高校体育领域的改革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高校体育如何为“素质教育”、“终身体育”、“健康第一”打基础,怎样从体育教育指导思想出发提出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创新性对策,仍是高校体育领域的焦点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学术价值与实用价值。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归纳法,对现代高校体育教育指导思想进行归纳分析,侧重论证现代体育教育指导思想下高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张铁雄 《四川体育科学》2004,(2):128-129,132
运用文献、调查、对比和实践等研究方法,通过对普通高校不开设公共体育课程体系进行研究,探索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大学体育健身活动课程网络化学习与管理的教学模式,并通过1a的教学改革实践,结果表明:(1)改大学2a公休课为4a活动课程,运用校园网,建立高校公体课教学网站,并“刷卡”管理;(2)拓展大学体育课程内容,构建体育健身活动中心;(3)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有机整合。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到大学体育与中学体育的衔接点,实现了大学体育教育管理自动化、教学网络化、课程综合化,是现代教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趋势,对当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毕道远  秦文 《体育世界》2008,(12):54-56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主题和目标,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手段。本文在阐述高校“和谐校园”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以及“和谐校园”建设的发展现状。然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并从中论证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和谐校园”的关系。最后总结了高等院校体育文化建设对构建和谐校园的意义。校园体育文化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在培养校园精神、促进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学校人文气息和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当局要充分利用体育文化资源,坚持以人为本,让师生通过参加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团结合作、顽强拼搏、勇于进取的精神面貌,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校计算机的普及和社会对高等继续教育的需要,以网络为核心的现代远程教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方向。基于现代远程教育快速的信息传播能力、优良的资源共享性能、先进的双向交互和多媒体技术,构建高校体育课程远程教育网络资源是对传统体育教育方式补充和发展,对我国体育教育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网络体育教学资源能为学生创造一种开放式的教学环境,拓展了教学时空,打破了传统的师生关系模式,有利于继续体育教育、终身体育教育。高校体育教育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与优势,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促进教学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文化学、社会学的角度对当前我国大力构建和谐社会和传统体育养生之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与宗旨,而传统体育养生正是基于对人性的关爱、对生命的敬畏发展起来的,它追求的是人的健康与长寿。因此,和谐社会与传统体育养生在本质和内涵上有着内在统一和呼应,并且在现代社会里,人类新的健康问题和社会矛盾不断出现,而传统体育养生对于促进人类健康和缓解社会矛盾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发展传统体育养生有着非同一般的必要性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侯斌  罗舰 《湖北体育科技》2009,28(2):203-206
高校校园在某种程度是整个社会的缩影,塑造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和谐社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研究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模式,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塑造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全新模式进行研究。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理念层、制度和行为层以及物质层出发,对其特点、原则、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塑造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全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高校体育教育现状与改革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丽 《体育科技》2006,27(3):77-79
通过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发现突出的问题有:体育教育观念、体育课程结构、体育教学训练化、体育效果个体评价、体育教师队伍等方面与“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以“人”为本、以“健康”为核心的现代社会发展理念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与不适应。指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应从拓新高校体育教育观念、深化课程改革、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评价体系,以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来综合加以理顺,努力使高校体育教育进入持续发展新阶段。  相似文献   

17.
根据大学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现状、就业需要以及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和方向的要求,在高校社会体育专业设置中国古代养生史课程,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及文化价值,对于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养生方法,培养科学的养生观,更好地指导全民健身运动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使命,它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之一,各个方面都应做出相应的贡献。体育是现代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责任和义务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发挥纽带作用。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阐释了和谐社会的含义,初步探究体育与和谐社会的关系,以及体育对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旨在更新观念,更好地发挥体育对和谐社会的持久的、能动作用,树立人们的“和谐”意识,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9.
论社会主义和谐体育的构建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运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和谐体育”进行了探讨。认为:和谐体育是现代体育发展的“关键词”,构建和谐体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和谐体育并非是无矛盾的体育;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和谐体育的3大特征;和谐体育的目标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影响和谐体育构建的不和谐因素主要来自社会和体育系统自身等方面。提出坚持与时俱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契机,优化整合体育资源,深化体育体制改革等构建和谐体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大学乒乓球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寻大学乒乓球课程改革的新模式,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了国内外高等学校体育的发展背景和趋势。根据"走出校园,对接社会"的新理念,对厦门理工学院乒乓球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实践。结果表明:以"服务社会"为理念的乒乓球课程教学改革,能对高校体育自身发展、高校体育教师个人发展、高校学生健康成长以及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